1930年1月15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大同社村的瑶王府内张灯结彩,冯荣保满面春风地站在门口,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宾客。瑶王府的气氛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温馨。
冯荣保的女儿冯慕仙年约二十岁,容颜如花,才情出众,自幼便是父亲心头的珍珠,备受宠爱。冯慕仙文雅聪慧,气质高雅,她的美丽和智慧在瑶王府内外都享有盛誉。
冯慕仙的丈夫黄云焕是一名小学教员,举止书生气十足,兼具英俊与风度。冯荣保发现黄云焕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气度非凡,前途广阔,于是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但有个条件——黄云焕必须入赘到冯家。尽管这个条件十分特殊,黄云焕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他深知,这是通往更好未来的机会。
那一天,黄云焕跪在大堂上,接受一位长胡子的老人宣读冯荣保的命令:“小子无能,改名换姓,从此世上再无黄云焕,赐名冯元章。”黄云焕的脸上掩饰不住的羞涩,然而他依旧恭敬地跪下,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切。
终于,最令人尴尬的仪式结束了,新婚夫妇开始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大家纷纷称赞:“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气氛温馨且欢乐。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一声洪亮的叫喊打破了热烈的气氛:“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送上贺礼一份!”冯荣保愣住了,心中既惊讶又有些受宠若惊。虽说他是瑶王,但与黄旭初的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心中不禁产生了几分疑惑。
送来贺礼的,是黄旭初的副官,他送上的贺礼是一幅龙飞凤舞的镜屏,屏上写着“贺元章同志,慕仙女士新婚大禧”。冯荣保心里满是疑问,究竟是谁能让黄旭初送来如此重的礼物?
正当他疑惑时,又有一人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桂军总司令李宗仁亲自登门道贺。”冯荣保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赶紧出门迎接。李宗仁送上的贺礼是一万元毫洋——一笔巨款。那时一元毫洋可以买14斤米,普通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赚得如此巨额。
李宗仁和冯荣保寒暄几句,临别时诚恳地邀请冯荣保一家三口去南宁做客。冯荣保受宠若惊,急忙告辞。当他回到瑶王府,心情复杂,始终未再提起黄云焕入赘和改名的事。
冯荣保带着女儿和女婿赴南宁,受到了无比盛大的接待。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高官为冯荣保设宴款待,并在当地新出版的报纸上登出“瑶王携公主、驸马畅游南宁”的头条。李宗仁与冯荣保畅谈甚欢,彼此心生敬意,最终李宗仁提出与冯荣保结为义兄。
尽管冯荣保年长四岁,他坚持让李宗仁做“大哥”,这源于冯荣保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深厚了解。他认为,年纪并不总能决定长幼之序。李宗仁早已结义兄弟多,最著名的是蒋瑞元,但这一次他坚持尊冯荣保为大哥。
最终,冯荣保改姓李,成为李荣保,这样他便与李宗仁同宗,李宗仁可以名正言顺地称他“大哥”。冯荣保的女儿冯慕仙,也因此由李慕仙改名,成为了公众瞩目的公主。
这段传奇经历,迅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一位导演受邀根据李慕仙与黄云焕的故事,制作了电影《瑶山艳史》,让李荣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瑶王。
李荣保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不仅仅因为他的政治与军事才能,更因他在瑶山深厚的影响力。瑶山分为大瑶山与小瑶山,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瑶山位于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历史上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而瑶山的紫荆山下更是起义频发的重地。
李荣保的家乡横冲村与大瑶山的历史息息相关。李荣保从小家境贫困,与杨秀清同样经历了艰辛的生活。少年时期,他曾靠烧炭度日,想不到有一天会登上瑶王之位。
十八山,位于大瑶山的南端,地理位置险要,是连接广西北部与南部的天然通道。尽管山高水急,交通艰难,但这一地区的土匪却十分猖獗。为保护自己和族人,瑶王专门组建了私人武装——石牌兵,依靠这些兵力,李荣保才能够稳稳坐上瑶王之位。
李荣保的军事才能在大瑶山逐渐显现。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成功剿灭了土匪。特别是在与大河尾的土匪对抗中,李荣保利用地形和精心布置的捕兽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战之后,他成为了瑶山最受尊敬的领导者。
经过多年艰苦的剿匪战争,李荣保不仅摧毁了瑶山的土匪势力,还赚取了大量财富。他通过这些财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李荣保的策略和智慧也获得了桂系军阀的青睐,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希望与他结盟,借助他的影响力来解决瑶山的匪患问题。最终,李荣保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协助下,成功地加强了自己的石牌兵队伍,成为了瑶山乃至整个广西的关键人物。
1944年冬,李荣保带领石牌兵在古东打击了日军,成功消灭了170多名敌人,这成为了李荣保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这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李荣保无与伦比的智慧、策略与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