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崇禧为何看重黄维却看不上擅打巧仗的胡琏?黄维的战略执行力强
创始人
2025-09-23 04:32:11
0

1948年9月,黄维被任命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蒋中正、陈诚、白崇禧、何应钦等军中高层人物之间的权力妥协。许多人都觉得,凭黄维这种只擅长打“呆仗”的人,怎么可能担任这么重要的兵团指挥职务呢?尤其是在胡琏一直以来的表现下,这一任命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但这种看法虽然不无道理,却也不完全准确。的确,白崇禧、蒋中正和陈诚之间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调和,特别是在白崇禧不愿意让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兵团出现在自己的地盘——华中地区时,他的反对显得尤为强烈。陈诚提名胡琏,而蒋中正同意,这让白崇禧大为不满。然而,他所反对的并非胡琏这个人,而是“土木系”大将掌管重要兵团的安排。因为十二兵团的编制中,18军、10军、14军等大多数军队都是“土木系”的部队,胡琏的任命在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白崇禧不愿意看到“土木系”大将担任指挥官,但他依然不能公然违抗上级命令。因此,白崇禧所反感的只是胡琏本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对胡琏失望呢?事实上,胡琏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机智和狡猾的战术,曾获得过白崇禧的高度评价。胡琏灵活多变的作战风格,恰好符合了白崇禧这一“白狐狸”的品味。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白崇禧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从欣赏胡琏的灵活性,转而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这转变的根源在于,胡琏在战场上总是把自己的利益置于集体之上,不仅在关键时刻缺乏对友军的支援,还时常做出不符合战略意图的决策。虽然胡琏在战术上确实有不小的造诣,擅长小规模战斗和战术欺骗,但他缺乏战略眼光,这一点尤其让白崇禧无法忍受。战争不仅仅是战术的较量,战略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胡琏的表现,尤其是在宿北战役中的失败,使得他更加落得个“见死不救”的恶名。宿北战役时,胡琏与戴之奇的整编69师本应协同作战,然而由于胡琏过于谨慎,导致两军之间的距离拉开了20公里之多。敌人趁机切断了两军之间的联系,胡琏对战局的判断错误,使得整编69师被全歼。虽然他派出18旅增援,但这支增援部队在面对敌人时也迅速撤退,最终导致整编69师无可挽回的失败。白崇禧对此事件进行了公开批评,讽刺胡琏不配成为名将。

不仅如此,胡琏在洛阳战役中也同样没有尽力支援。1948年3月8日,洛阳战役爆发,白崇禧意识到敌军有进攻洛阳的意图,急令胡琏的18军增援。然而胡琏的反应迟缓,拖延了5天才出发,而且途中还游览了少林寺,最后到达时,洛阳已经沦陷。此时,白崇禧对胡琏的失望几乎达到了极点。胡琏的行为不仅表面上显得悠闲自得,实则反映了他对战场局势的漠不关心和缺乏紧迫感。

而在豫东战役中,胡琏的表现更是令白崇禧大为震怒。老蒋曾下令胡琏四天内赶到开封支援,然而他却迟迟未动,直到开封失守才回应。原来,胡琏在此期间未按照计划执行,而是提出“逆向增援”的荒谬请求,声称华野主力可能对其进行攻击,希望改为打击敌军。显然,胡琏的这一举动完全违背了战略任务的本意,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兵力,避开与敌人的直接对抗。

白崇禧对此非常愤怒,认为胡琏虽然是战术上的能手,但缺乏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在他的眼中,胡琏不过是一个短期内能够成功的小规模战斗的指挥官,而要让他在战略决策上担任重要职务,显然是致命的错误。因此,尽管陈诚和蒋中正最终坚持让胡琏出任12兵团司令,但白崇禧的反对声音依然没有消失。

而当黄维被推举出来接任时,外界对他并不看好,认为他在战术上没有什么优势,指挥风格死板。但对于白崇禧来说,黄维却具备他所看重的特质:强大的战略执行力。黄维或许不擅长灵活应变的战术作战,但他在执行既定战略时毫不妥协。这一点,使得白崇禧认为他是个更合适的选择。尽管黄维的战术能力有限,但如果他能与战术能手胡琏搭配,或许能够弥补这一短板。

然而,胡琏却对黄维的任命心生不满。自从在11师时,他就通过各种手段挤走了自己不喜欢的上级,逐步积累了自己的权力。现在,黄维的到来让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尽管表面上对黄维表示欢迎,内心却暗自抗拒。最终,胡琏以父亲重病为由脱离了部队,未能与黄维形成有效的配合,导致了12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

在战后,胡琏一度将兵团的失败推给了黄维,尽管黄维在战术上确实存在不足,但也无法否认,胡琏在关键时刻的不作为同样导致了这次惨败。尽管胡琏在战术上表现出色,但战略决策的失败使得他永远无法成为一位全能的指挥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兴超请辞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据微信公众号“江西政协”消息,9月22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南昌举行。其中,会议通过关...
广汽严壮立辞职有瓜?知情人士称...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听风吟】 9月19日,广汽集团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严壮立先生...
原创 晚...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普遍感受到毛主席不仅是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大家心中的长者与亲人。在毛主席离世...
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决定要除掉... 刘邦临死之前确实打算处死自己的这位曾经的发小、打天下的功臣、、救命恩人、自己连襟的樊哙,为什么呢?难...
原创 皇... 黄歇,即春申君,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国大臣,他曾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堪称一代英杰。春申君不仅在外交领...
原创 晚... 晚清咸丰帝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间谍,名为张继庚,字炳垣(也有作炳元),他在执行卧底任务时,曾使用化名...
1862年就被“解放”的美国黑... 2020年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让中国的民众都不禁感叹:这一年都在躺着见证历史了。而在我们中国抗疫工作...
原创 李... 自古以来,许多开国元勋在建立国家时,凭借卓越的能力与功勋,最终却因“功高震主”而遭遇悲惨结局。历史上...
原创 历... 在五代十国那段混乱至极的历史中,战火频仍、人命如草。 但在这铁血与硝烟之中,却有一位女子,从命如草...
原创 曹... 现任魏国皇帝曹丕曾多次考虑除掉自己的弟弟曹植,以消除未来的隐患。某次,曹丕与曹植一同外出,途经一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