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争霸战,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表面上,这是两个英雄较量的巅峰时刻,谁的刀快、谁的拳头硬,谁笑到最后。但细看当时的局势,光靠蛮力远远不够,真正决定胜负的,还得看谁背后有一群什么样的“军师天团”。
刘邦、项羽的命运走向,其实就写在他们身后那些人的智商高低、心机深浅里
。
很多人一说汉初辅佐刘邦的大功臣,第一反应是“萧何、韩信、张良”:萧何稳住大本营,文功无双;张良出奇谋,出言定乾坤;韩信带的兵,能让楚军哭着找妈。而把视线拉到项羽这边,人们总觉得他身边的范增也很能,但为什么楚汉争霸最后还是刘邦赢了?原因很简单——项羽不会用人,尤其是不会用对智囊。
说来说去,这里得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就是
陈平,这个被后世叫做“毒士”的男人
。
陈平的厉害,不光体现在花样百出的诡计上。他的思路、手腕、狠劲都有着常人所不敢设想的绝招。人送外号“六计安天下”,单听这名字就知道,刘邦的江山,真被他这么几条诡计保住了性命、拼回了未来。
把镜头再推近:楚汉决战最紧要关头,就陈平给了刘邦最要命的那几根救命稻草。
别以为战争就是看谁更猛,上演勇者无畏。刘邦在最困难的时候,靠的就是“搞事情”和心理战。第一招,陈平就瞄准了项羽和他的最大靠山范增之间的关系。
当时刘邦在彭城被项羽三万人骑兵打得溃不成军,带着残兵败将往荥阳跑。苟且偷生的滋味不好受,更难的是项羽咬定不放,围着刘邦不肯松手。这种绝境下面,换个普通人可能直接举白旗了。
但陈平没慌。他盯上了楚营当中真正能定乾坤的几个人: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他明白,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关键决断还是要靠范增出主意。
只要把范增掐掉,楚营就像切了主心骨的雄鸡,再能打,也没了大脑
。
于是,陈平献策,装作要收买楚营大将,拿四万两黄金拉拢这些人——哪怕没能真拉进自家阵营,至少要让项羽疑神疑鬼。黄金送出去,疑心种下来,接着就开始满营放风:项羽不给功臣加封,范增钟离眜们早就不满,说不定哪天就投奔汉王了。
项羽的毛病就是这点疑心,偏偏脑子不够用。果不其然,他开始怀疑范增。范增又不是省油的灯,察觉项羽不信任自己,怒而辞职,半路气死。
范增一死,楚国等于智囊团全军覆没,项羽后面打仗再没赢过刘邦
。这就是陈平的第一计,挑拨离间,直接扭转了对局。
可就算把范增气走,项羽这个猛人还没死心。刘邦依旧被围在荥阳,出不来。怎么办?陈平又来支招——金蝉脱壳计。
刘邦装作要投降,约项羽“握手言和”,信里写得感人至深,带着点卑微和无奈,意思是愿意和解当邻居。项羽很谨慎,特地调兵把东门守得水泄不通,生怕刘邦耍花样。
结果,陈平搞的这一招,把项羽玩得团团转。2000美女和一个“山寨版刘邦”出东门调虎离山,项羽和将士们一时花了眼,营地乱作一团。就在楚军沉醉于温柔乡时,真正的刘邦却从西门、北门、南门悄然溜走。
简单粗暴的调包计,把命留住。陈平这脑筋,要放在现在公司里,估计能当老总
。
捡回一条命后,刘邦并没有就此安稳。项羽兵锋未损,还能和他对峙下去。这一拖,又是两年。
项羽估计也受不了了,说干脆议和吧。一纸协议,各守一方,劳燕分飞。刘邦见军力不济,表面也点头答应,双方摆出一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架势。而且项羽还大方放回了刘邦苦等的家人。
可陈平不买账。他知道,项羽刚撤兵,奶牛还没喝上水,兵就累瘫了,粮草供应不上,这不正是突然袭击的最佳时机?
所以陈平直接怂恿刘邦:协议算什么,干脆直接撕了,趁机偷袭才叫实在
。
刘邦这个人吧,脸皮厚,做事没底线。一听是有便宜可占,自然“恩断义绝”。结果一波操作,把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种临机决断,换了没见过世面的主公,可能做不到。可刘邦敢信、敢干;陈平敢谋、敢出手。两个人就是这样配合出来的。
再看刘邦与手下大将韩信的博弈。韩信能打、能忍、能熬,堪称“战神”。但韩信脾气大,即想有功劳也要有地位。而在刘邦被项羽打得崩溃边缘时,韩信和彭越迟迟不出兵,搞得刘邦火冒三丈。
要是真发作,后果很简单:一拍两散。可陈平这个时候,上来桌下踩一脚,提醒刘邦冷静。“该给人家地位要舍得给,先稳住队伍,才有资格算账。”
于是,韩信被封为齐王,彭越当了梁王。两只“地头蛇”肯出手,帮刘邦完成了对项羽的包抄
。
别小看这种妥协和让利。谁都知道给出的地盘不会永远都是自己的。但没有韩信和彭越,后面垓下之战直接没法打;给了地,还能后面慢慢收回来。
到这里,韩信的命运又绕不出去。韩信的军功让刘邦如鲠在喉:功高震主,随时“反骨”。刘邦这人就是疑心病发作,心里总琢磨“这货太能打了,迟早给我制造麻烦”。
陈平的作风一以贯之。既要名正言顺,又要安全无虞。他献上了“请君入瓮”的妙计:以游玩云梦泽为名,把韩信请来。韩信警觉,却不敢逆旨,只能带着项羽部下钟离眜的首级来见。嘴上说着“忠心耿耿”,实际上心虚得不行。
结果,刘邦直接动手,先软禁后杀掉。
陈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但他的每一步都精确踩在历史的节点上。韩信之死,让刘邦睡了安稳觉,这就是现实的血性
。
只是,斩草未必能除根。韩信死后,反而引发异姓王的连环造反。尤其是韩王信勾结匈奴,形势急转直下,刘邦差点命丧白登。
这回,硬碰硬解决不了,陈平继续出损招。他让人带着金银珠宝去贿赂匈奴单于冒顿的老婆阏氏。开始人家不乐意收,说怕招祸。但钱到位了,阏氏一看,继续打下去吃亏的肯定是自己这边,便劝冒顿收兵。
一顿钱到位,比百万雄兵还管用。刘邦靠着买通女人的心智,摆脱了白登的死局
。
回过头看,楚汉争霸其实是一场团体竞技。萧何守家,张良谋略,韩信冲锋,陈平钻营。如果说张良是“君子谋士”,陈平就是“毒士中的毒士”,因为他的每一计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动的全是人性的弱点。
换句话说,项羽输在了只信自己和人情,不信阴谋和人性。陈平代表的那种“该狠狠、该黑黑、该软软”的复合型政治家,才是汉初这场真实权力游戏的最大赢家。
别以为信义能感动苍天,不懂人性、不懂权谋的人,最后不是被人耍,就是自己被气死路上
。
两个阵营走到根上,项羽和他的楚军依靠勇武、血性和纯粹的道德观念,而刘邦则是团队配合、理性分赃、“黑中带白”的高手局。
“六计安天下”,不是随随便便的六个点子,而是玩透了人心和时局的组合拳
。
历史的真正分水岭,往往不是战争最宏大的场面,而是棋盘上关键的几步冷门变化。
今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似选择无数,真到关键,往往还得靠几个人的智慧和相互拆台救场。只不过,这里面到底谁是陈平,谁是项羽,谁是刘邦,场景变了,剧本却一点都没变。
到头来,龙虎斗真正分高低的,终归不是“谁更能打”,而是谁更能把一堆烂牌,拼成一局完全不一样的腥风血雨。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