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炀帝送给日本一块木头,日本奉为国宝,连天皇也不敢轻易动用
创始人
2025-09-22 15:31:46
0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支持我。感谢你的鼓励和支持,希望这篇内容能给你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607年,日本派出了以小野妹子为首的遣隋使团队,前往中国隋朝,向隋炀帝递交了国书。隋炀帝读后心情不佳,却依然赠予日本一块特殊的木头。这块木头后来成为日本的至宝,连天皇都不敢轻易使用。每次动用它的人都必须在木头上刻下姓名,至今仅有三人留下名字。

那么,遣隋使到底是什么?隋炀帝为何对日本的国书不悦?他为何送出这块木头?又是哪三位历史人物曾动用过这块木头?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遣隋使与这块奇木背后的故事。

相比“遣唐使”,我们对“遣隋使”往往不够熟悉,但实际上遣隋使的活动更早,正是他们的到来为后来的遣唐使奠定了频繁交流的基础。遣隋使的访华,标志着中日官方交流的大门开始缓缓开启。

在此之前,日本虽有派遣使节来华的记录,早在东汉时代就有过日本使节进贡的历史。但当时日本尚未统一,仅是由多个割据小国组成,这些使节不能代表整个日本。日本统一后,国内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双方的官方交流因此中断。

遣隋使的出现,象征着双方的统一王朝正式开启了官方外交渠道,这一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后来,唐朝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交流渠道,开启了遣唐使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许多制度,包括科举制度,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传承并发展起来的。

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正式派遣了以小野妹子为首的遣隋使团队,前往隋朝东都洛阳。小野妹子的名字可能让人误以为他是女子,实际上他是男性。在当时,“妹子”一词的含义与现代不同,男子使用“妹子”作为名字并不罕见。他后来还取了一个中文名叫苏因高。

这批遣隋使除了学习,还肩负着递交国书的重要使命,正式表达日本天皇希望与隋朝友好交往的愿望。然而,国书的递交却出了问题。《隋书》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

这里的“日没处天子”指的是隋炀帝,“日出处天子”则是日本的推古天皇。顺带一提,推古天皇是实实在在的女性,是东亚最早的女君主之一。

隋炀帝只读了国书开头便极为不悦,怒斥掌管外交事务的鸿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意思是这帮蛮夷的信件非常无礼,不要再呈上来了。隋炀帝性急,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说话的严厉语气。

隋炀帝为何生气,史书未明确说明,但学者们提出了几种可能。有人认为是因为“天子”称号只能独享,国书中日本天皇也称“天子”,这让隋炀帝不满。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国书暗示日本天皇与隋炀帝平起平坐。还有观点认为,“日出处”和“日没处”的对比让隋炀帝觉得不悦,因为这暗示日本如日出般兴盛,隋朝则如日落般衰败。

不过,也有夸张说法称隋炀帝气得准备征伐日本,但史料中并无隋炀帝对日本动兵的记载。

当时隋炀帝更关心的,是远征高句丽。高句丽当时是东北亚的大国,隋朝的主要威胁。稍后隋炀帝发起了大规模对高句丽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为隋朝灭亡的导火索,但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回到遣隋使事件,虽然隋炀帝不悦,最终还是回复了国书,并赐予日本一块特殊的礼物——黄熟香。这种香木埋藏于地下多年,香气浓郁,可用于医药。这块木头长达156厘米,重11.6公斤,呈锥形,是当时极为珍贵的大型香木。

小野妹子等遣隋使将这块黄熟香带回日本,日本皇室将其奉为至宝,后来供奉于东大寺。这块香木被命名为“兰奢待”,意为“在闲寂处等待”,寓意深远,显示出日本对它的高度重视。

有趣的是,小野妹子将这块巨大香木献给了天皇,却未能把隋炀帝的国书亲自交给天皇。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在返程途中不慎遗失了国书。这令人费解,因为国书并非普通物品,且极为重要,理应妥善保管,怎么会丢失呢?

因此,天皇勃然大怒,责备小野妹子,朝廷大臣甚至提议流放他。但圣德太子力挺小野妹子,认为其作为遣隋使首领已有功劳,不应重罚。推古天皇最终赦免了他,令小野妹子逃过一劫。

然而,国书失落之谜并未解开。史书未明确记载,有学者提出三种推测:

第一,国书确实因旅途艰难、海上波涛汹涌而遗失。

第二,国书中隋炀帝可能有严厉措辞,小野妹子担心天皇看到后大怒,故假称遗失以自我惩罚。

第三,小野妹子可能早已秘密让天皇看过国书内容,天皇也明白隋炀帝的态度,但碍于外交,不方便回应,因此对外声称国书遗失。

无论真相如何,天皇反应迅速,当年又派遣小野妹子前往隋朝,带去了一封新的国书。这封国书不再提“日出处天子”与“日没处天子”,而改称“东皇帝敬白西皇帝”,显示双方平等互敬。

这一改变显然回应了隋炀帝的不满,果然这次隋炀帝读后并未表现不悦,还赠送了丰厚礼物,由小野妹子带回日本。

至于“兰奢待”到底是哪次遣隋使带回日本,目前尚有争议。有说法称是607年这次遣隋使带回;也有观点认为早在600年日本遣隋使回国时便已得到,是隋文帝而非隋炀帝所赠;还有学者认为兰奢待可能是后来遣唐使带回。

无论如何,兰奢待自此在日本享有崇高地位。尽管价值连城,日本并未将其出售或雕琢成工艺品,而是直接供奉,甚至皇室也不敢随便动用。

更有严苛规定,使用兰奢待者必须留下名字,至今只有三人曾在木头上刻下自己的姓名:足利义政、织田信长和明治天皇。

这三位历史人物命运曲折,简单介绍如下:

足利义政,虽名不如人知,但他是开启日本战国时代的重要人物。名义上天皇是最高统治者,但当时的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掌握实权,足利义政作为将军,实为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

他曾被寄予厚望,有望振兴幕府,但治理能力不足,未能妥善处理与朝廷大家族及地方豪强的关系,导致战乱四起,引发了著名的“应仁之乱”。此战乱摧毁了幕府统治,幕府虽然名存实亡存续百余年,但失去实权,日本步入战国时代。

尽管政治拙劣,足利义政在文学与艺术方面造诣颇深,类似于中国宋徽宗,热衷文化活动,常资助文人,促进文化繁荣。1465年,他曾在兰奢待右侧割下一小块,刻下名字以作记录。

织田信长是更为人熟知的英雄人物。他的名言“人间五十年,如梦亦似幻”广为流传。信长豪气干云,不拘传统,既无视贵族,也不顾幕府将军和天皇,直接驱逐了足利幕府末代将军,终结了室町幕府。

他大胆挑战日本传统的“万世一系”皇位继承,甚至尝试自立为天皇,是日本历史上极少数非皇族试图登基的人之一。他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与文化,允许基督教传入,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可惜,本能寺之变终结了他的生命和事业,“敌在本能寺”也成为日本流传千古的成语。织田信长曾不顾东大寺守卫的阻拦,强行进入兰奢待处,割取了一块较大的香木,以示权威。

最后一位是明治天皇,他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迅速现代化。作为国家崛起的象征,他也动用过兰奢待,在木头左侧割下一小块。自此以后,日本再无人敢擅自动用这块神圣木头。

从这三位使用兰奢待者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这块木头在日本文化和政治中的非凡地位。至今,兰奢待依然珍藏于东大寺,虽不再是权力象征,但作为日本国宝,其历史与价值仍不可估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给传记立传 近年来,国际出版界兴起一股新潮流:为其他书籍的创作与出版历程著书立传。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近期推...
《问渠》展于庄家7美术馆开幕:... 9月20日下午,《问渠》书画琴三联展于庄家7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汇聚北京问渠书院徐康岩、何松、隋意扬...
原创 打... 在公元1851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等起义领袖,经过了周密的策划与部署,终于在广西金田宣布建立太...
原创 铁... 1946年,作家刘知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战史诗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创作中。这部小说几乎完成...
原创 殿... 说起古代当官这事儿,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科举考试?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金榜题名那一天。不过啊,在唐朝...
与萌宠“奶龙”来一次亲密接触!... 申城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 9月21日下午,晏秋秋直播团队前往位于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的奇迹花园,...
原创 关... 武圣关羽在现代网络讨论中常遭到质疑,主要缘由是“武圣人”这一尊称并非其原始身份。最初,中国官方认可的...
原创 刘... 古代将领去世后,皇帝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会为其追谥一个代表其一生的谥号,这既是对其功绩的总结,也是对...
原创 蜀... 提到三国时期,许多人最关注的无疑是蜀汉这个相对较弱的政权,特别是以刘备为开国皇帝的蜀汉,以及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