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寅恪:“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旧报导读25
创始人
2025-09-22 12:03:46
0

导读:

如今的年轻一代,或许对陈寅恪先生知之甚少。

陈寅恪先生的中年照片

陈寅恪生于1890年,逝世于1969年。他的人生跨越了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的多个历史阶段。陈先生身兼多重身份: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权威、语言学家、诗人,亦是被尊称为“教授的教授”的学界巨擘。在我眼中,陈寅恪无疑是学术界的泰斗!此处不详述他的繁多学术成就,只选取三件事迹,借此一窥他的学术地位与人生追求。

第一件事,1925年,清华大学研究院设立了国学门,宗旨是“以现代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学校致力于聘请既通中学又精西学的教师。梁启超已经受聘,他向校方极力推荐刚从欧洲归来的陈寅恪,后者掌握十余种语言,学识渊博。梁启超向当时的清华校长极力称赞陈先生,直言:“陈先生的学问超过我!”自此,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四位教授共同担任清华国学导师,声名远扬。梁启超曾是戊戌变法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学贯中西的大儒,他对年仅比自己小17岁的陈寅恪给予如此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陈先生“博学而精深”的学术风采(当年清华研究院主任吴宓亦有此言)。

清华国学门四大导师塑像

第二件事,抗战期间,北京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西迁云南昆明,合并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寅恪也随校迁移至边陲教授课程。西南联大中文系有位教授刘文典,专攻《庄子》,成果斐然。刘教授性格刚直爽朗,甚至有传闻他曾当面顶撞蒋介石。流传甚广的故事是:刘文典得知学校当局将沈从文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后,公开表达异议,直言不讳地说:“在西南联大,真正的教授是陈寅恪,他应拿400块,我拿40块,而沈从文只能拿4块!”这番话既反映出刘的率真,也体现了陈寅恪在学界的崇高地位。

第三件事,1927年,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投昆明湖自尽。陈寅恪与王国维关系密切,他为挚友撰写墓志铭,写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八字箴言。这句话后来成为中国知识界做学问、做人行事的金科玉律。

关于这墓志铭还有后续:新中国成立后,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所长(第一历史研究所由郭沫若兼任所长)。陈先生认为既然国家的学术主导已明确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他本人一直坚持的学术思想难以为继,因此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婉拒了邀请。在回信中,他特别提及为王国维题写的墓志铭,甚至表示若此碑文不合适,可以抹去,让郭沫若重新撰写,自己则愿扮演韩愈之角色,郭沫若做段文昌,颇具风趣。

陈寅恪及其所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画像

再看一张1947年的旧报,提及陈寅恪极不相信中医。想想一位通晓东西学问、博览古今的学者,直言不信中医,必非无的放矢,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陈先生家族中前三代皆通晓中医,他本人对医学药理亦颇有心得,但并未否认中医的疗效,只是认为中医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点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精神的文人普遍不信中医,倾向西医,鲁迅便是其中典型代表。有意思的是,报道中特别提到陈寅恪幼年时对中医产生的一个不良印象。陈先生中年患眼疾,曾在成都动过一次手术,但未成功,后又赴英国皇家医院检查治疗。以当时的医疗水平看,已无更好的手术方案,最终未能挽回视力,成为“盲翁”。梁启超患肾病时曾遭西医误诊,但仍为西医辩护。相比之下,陈寅恪身体状况虽经西医救治,仍难免目盲足疾,也算是身体力行了那句“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的誓言。

事实上,中医与西医之争,至今仍未有定论。

旧报摘引:

“因为他的身体不好,他自然对医药常识极为熟悉,知晓数百种药名,令众多医生惊叹。他坚决不相信中医,曾说:‘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据说缘由是幼时亲眼见一中医把心脏位置判断错误,这段恶劣印象深深烙印在他脑海。”

——章彤:《陈寅恪为何双目失明》载于1947年12月11日天津《新星报》

2023.3.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洛阳的一个宁静府邸中,春风轻拂着院子,带来了初春的温暖。此时,府邸的主人——前蜀汉皇帝刘禅,端坐在...
原创 1... 37年前,山东安丘的农妇晁正坤在一群信徒的簇拥下,模仿了历史上一代女皇武则天,宣称自己建立了一个叫“...
原创 邓... 1989 年 11 月 13 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气氛庄重又透着几分特别。邓小平如往常一般,身着...
原创 梳... 司马家的三代奋斗与晋朝的建立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想一个家族能够实现阶级的跨越,通常需要三代人...
原创 曹...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一位颇具霸气的枭雄,性格狠辣至极,甚至能下得了手杀害对自己有恩的人。那一次,他在逃亡...
原创 田... 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不仅为刘备打下了辽阔的江山,还在多次重大战役中为刘备出...
原创 他... 1991年,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临终前,平静地对家人说道:“我对国家大事和家庭生活都没有遗憾,唯一的...
原创 粟... 1947年5月11日,粟裕原本已经决定从河阳发起进攻,准备调动整编48师和第七军来作战。然而,他突然...
原创 鲁... 鲁迅和蒋介石,这两位浙江的传奇人物,无论在文化界还是政界,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虽然出生于相隔仅...
原创 民... 傅秉常,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与外交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受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