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认为古代英国的居民属于凯尔特人族群,但近几十年里,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现有证据究竟更倾向于支持哪种结论。大众媒体和许多学术著作中,古不列颠的居民往往被称作“凯尔特人”,这一称谓广泛流传。
这种说法往往意味着,他们与古代法国或高卢地区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质疑这种简单的归类。他们主张,不应轻易将古代英国人归入凯尔特人行列。那么,这些质疑的理由是什么?这些论据能否经得起严格的考察?
反对使用“凯尔特人”来指代古代英国人的核心观点,是因为在古代文献中,并无明确证据显示“凯尔特人”一词被用来指称不列颠的居民。那么,古代作家到底是怎样使用“凯尔特人”这个词的呢?
最早使用该术语的,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其中一个著名的早期例子是历史学家埃福罗斯(Ephorus)。他在描述当时已知世界时,将其划分为四个方向的四个主要民族。埃福罗斯指出,埃塞俄比亚人生活在南方,印度人居于东方,斯基泰人处于北方,而凯尔特人则分布在西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称呼是对这些地区所有民族的总称。事实上,埃福罗斯对各方位的众多具体民族都有详尽了解,说明他所说的四个民族,只是指在四个方位中最为显著的几个。对古希腊人而言,凯尔特人(Keltoi)不是所有西方民族的笼统称呼,但他们是那个遥远西方最知名的族群。
希腊人认为凯尔特人是西方的主要民族这一点,本身并不能决定他们是否包括了不列颠人在内。不过,至少有一段古文献极可能揭示了他们的看法。尽管学界对此无统一意见,但多数学者认为这段文献中提到的“岛屿”即指不列颠,而文中指出“超越凯尔特人的土地”,暗示该岛可能不被视为凯尔特人的领土。
这段文字出自公元前四世纪的历史学家赫卡泰俄斯(Hecataeus),从中可见,当时的希腊人已将凯尔特人与不列颠人区分开来。罗马人使用“凯尔特”一词的方式,与希腊人颇为相似。他们用该词涵盖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的众多部落,尤其是高卢地区的各部落都被罗马人统称为凯尔特人。
尤利乌斯·凯撒在《高卢战记》(De Bello Gallico)开篇就明确指出:“整个高卢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贝尔盖人,另一部分是阿基坦人,第三部分是被称为凯尔特人的高卢人。”除了用“凯尔特人”指称高卢部落外,其他罗马文献还表明,凯尔特人一词也适用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些民族。例如,地理学家斯特拉博(Strabo)提到该地区的凯尔特人后来形成了凯尔特伊比利亚人(Celtiberians)和贝罗尼斯族(Berones)。
伊比利亚的许多部族都被罗马人视为凯尔特人,显示出罗马人认为凯尔特人遍布西欧广大地区。这一点与希腊人将凯尔特人视作西方重要民族的描述相符。如果罗马人像希腊人一样用“凯尔特人”一词,问题来了:他们如何看待不列颠呢?同样地,罗马人也始终将凯尔特人与不列颠人区分开。
既然古代资料普遍未将不列颠人称作“凯尔特人”,为何现代研究和资料中却普遍使用这一称呼?这主要源于语言上的联系。古代不列颠人所使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布立吞语”或“布里吞语”(Brythonic/Brittonic),被认为与高卢地区的凯尔特语密切相关。
这一点从古代地名、人名以及留存下来的少量铭文中可以看出。布立吞语的现代残存形式包括威尔士语、康沃尔语和布列塔尼语,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与高卢凯尔特语极高的相似度,甚至可能相互通晓。
正是基于这一语言证据,学界普遍认为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从高卢迁移到了不列颠。然而,这个结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原因是考古学上缺乏铁器时代大规模入侵不列颠的迹象,同时遗传学证据也未显示英国人与高卢人有特别紧密的血缘关系。
尽管如此,当今大多数学者仍然把古代不列颠人称为凯尔特人。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更多是从语言角度而非血缘或种族角度使用“凯尔特人”这一标签。毕竟,不列颠人确实说凯尔特语,而这种语言与罗马时代凯尔特人的语言有着紧密的渊源。
那么,称他们为凯尔特人是否真的不妥?这很大程度上是视角问题。一个民族是否仅因说凯尔特语就能被归为“凯尔特人”?或者他们还需要具备共同的遗传背景?还是说文化和习俗才是关键?这其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判断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物质文化与高卢凯尔特人的差别明显。这说明单靠考古学上出土的器物样式、建筑形式或陶器类型,很难明确判断谁是凯尔特人,谁不是。
显然,决定一个民族是否凯尔特人,不是看他们的艺术风格或居住建筑,而是更复杂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从遗传学角度看,也没有证据支持从高卢大规模迁徙到伊比利亚的假说,但这并未妨碍学者将伊比利亚某些族群视为凯尔特人。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现代英格兰人口的遗传组成主要源自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然而没有人因此称现代英语使用者为“布立吞人”。因此,单凭遗传学来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凯尔特人,显然并不充分。
综上,语言似乎是识别欧洲古代族群的最实用标准,尽管并不完美。基于这一点,将古代不列颠人称为“凯尔特人”在逻辑上是合理的。
虽然希腊和罗马人从未明确称不列颠人为凯尔特人,但他们确实观察到不列颠人与高卢凯尔特人在语言和习俗上的诸多相似。凯撒在《高卢战记》(6.14)中提到,不列颠部分居民“风俗与高卢人相差无几”。斯特拉博(Strabo,4.5.2)也描述不列颠人的习惯“部分类似凯尔特人”。
塔西佗在《农业家传》(Agricola)第11章中也指出,不列颠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与高卢凯尔特人十分相似,且“他们的语言差异甚微”。
这些记载清楚表明,古希腊和罗马作家意识到不列颠人与高卢凯尔特人在文化和语言上密不可分。这种相似性不仅是现代学术的兴趣点,对当时的人来说更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不仅如此,还有证据显示古代学者认为不列颠人与高卢凯尔特人最初可能是同一民族。塔西佗在论及南不列颠人的起源时写道:“靠近高卢的那些人,与高卢人极为相似,要么因共有的血统影响,要么因远隔重洋而形成了相似的体质。但整体观察让我倾向于相信,高卢人在这近邻岛屿上曾定居。”
这意味着塔西佗认为南不列颠人是从高卢人后裔,实际上他们原本就是同一族群。这种观点并非现代发明,至少可以追溯至罗马时代。它还暗示,罗马作家不一定总用“凯尔特人”一词称呼他们认为起源相同的族群。
这种看法并非塔西佗独有。公元前一世纪的尼西亚诗人帕特尼乌斯(Parthenius of Nicaea)曾写过凯尔特人起源的故事。据说赫拉克勒斯曾在“凯尔特人的土地”(高卢)遇到名为布列塔努斯的国王,后来与其女儿塞尔廷生下一子凯尔图斯,凯尔特人即由此后代而来。
虽然故事未直接提及不列颠人,但布列塔努斯被视作不列颠人的同名祖先。这暗示古人信奉不列颠人起源于“凯尔特人的土地”,与高卢凯尔特人共享血统。
因此,虽然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称不列颠人为“凯尔特人”,却不能据此断言他们未被视为同一族群。塔西佗和帕特尼乌斯的文字显示,至少部分古代作者认为他们的祖先确实是凯尔特人。
综上所述,是否应继续称英国人为“凯尔特人”?反对的现代论据是否足以推翻这一惯例?显然,没有现存的古希腊或罗马文献直接称不列颠人为“凯尔特人”,他们确实区分两者。但至少有两处古老文献表达了他们认为不列颠人与凯尔特人最初为同族的观点。
更关键的是,语言证据非常明确:不列颠人所讲的布立吞语,是高卢凯尔特语的变体。因此,称他们的语言为凯尔特语是合理且准确的。
虽然对于何谓“凯尔特人”有多种不同定义,但从语言角度出发无疑是最合理的。再加上古代不列颠人在文化和宗教习俗上与高卢凯尔特人高度相似,称他们为凯尔特人是恰当且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