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道路经常坑坑洼洼,日本却平坦如新,真是我们技不如人吗?
创始人
2025-09-22 11:03:12
0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以来,我国公路总里程现已达到528万公里。这不仅涵盖了高速公路,还包括普通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可以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被广泛传颂的金科玉律,在中国得到了最生动且成功的验证。

然而,广大群众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公路数量众多且布局便捷,但很多路段常常在反复进行缝缝补补的修补工作,甚至有些地方在两省交界处,路面颜色和材质截然不同,显得东拼西凑,缺乏整体感。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路总是频繁维修,而邻近的日本公路却能保持整洁且耐用,不需要频繁翻新呢?是否真的是我们的公路建设技术逊色于其他国家?

1. 历史原因

中国虽然早在1913年便开始修建公路,但真正开始采用沥青铺设道路,直到十年后才逐步推开。并不是中国当时不愿意使用沥青,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有路通行已经算是巨大进步,谈不上什么沥青还是水泥的选择,因此那时大多公路采用水泥路面。

即使到了五六十年代,国家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仍以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寿命长、结构稳定的优点,使用时间越久,抗压和抗磨损能力反而增强,且价格低廉。

以当前物价来看,一吨水泥价格不到300元,而一吨沥青价格约1500元。更别说那个资源稀缺的年代,水泥成为经济实惠的首选材料。

不过,水泥路面存在致命缺点,一旦出现断裂或塌陷,修复难度极大,几乎无法完全恢复原状。因此,一旦损坏就必须进行大规模修补,往往是从头开始。

此外,我国公路建设不是在同一时期统一批量铺设,因此出现断裂后,修复工作往往断断续续,持续进行。

2. 国土面积及使用特点

中国的基建成就之所以全球瞩目,很大原因在于覆盖范围极广,致力于让偏远地区不再孤立。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铺设公路,必须保证各地的交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而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公路网络相对较小且密度高。日本早在1878年就开始采用沥青铺路,比中国的第一条公路建设时间还要早许多。此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整,公路维护更为系统和成熟。

另外,日本国土虽小,但长途公路较少,车辆多为小型汽车和自行车,路面承受的重载较小。相较而言,中国大多数公路上经常行驶着载重数吨的卡车,频繁的重压加速了路面损坏。

建国初期,由于技术水平和材料供应的限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长寿命优势,导致公路损坏严重,甚至出现只能用沥青重铺的情况。

专家估算,标准施工条件下水泥路面的寿命约为30年,沥青路面约15年。但由于早期技术欠缺,水泥路面的使用寿命往往被大幅缩短。

比如,1990年开始建设、1995年建成的成渝高速公路,在2007年便改铺成沥青混凝土。但即使如此,因重型卡车频繁使用,路面不到10年就出现严重破损。

3. 公路维修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公路维修绝非临时起意,中国在道路建设与维修上有完整的规范。公路路面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还是沥青,都需要分阶段维护,包括日常养护、小修、中修以及大修。

这也是为何大家感觉中国公路总在维修,实际上这是所有国家的共性。只有定期维护才能保护好路基,否则一旦基层受损,交通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

除了常规维护,特殊情况也会促使公路提前修整。例如遇到土地冻融、泥石流、滚石坠落等自然灾害时;或是交通流量激增,原有设计标准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提升路况等级,如将二级车道升级为一级车道,或增设专用车道。

城市道路情况更为复杂,涉及规划、建设、交通、路政、水务、燃气及排水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常常出现一个部门满意而另一个部门不满的矛盾。

甚至有时道路虽已修好,却因尚未完成与市政供水、供电、燃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对接,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待接入后还需再次翻修。这类情况在新楼盘开发或开发商代建道路时尤为常见。

相比之下,日本较少出现此类市政协调问题,因为其基础建设及城市规划相对成熟且饱和,调整需求较少。

4. 道路维修技术因素

中国公路频繁补修的印象,也部分源于自我审视的心理。事实上,日本公路同样需要修补,只是我们不易察觉。

日本现阶段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这种材料不仅降噪效果好,还提高了排水性能和安全性。但在采用此材料前,日本也经历了多次材料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起初使用天然沥青,性能不足;随后转向石油沥青;1983年引进环氧沥青铺装技术;1996年推广排水性沥青铺装方案。

这些技术进步表明,日本同样经历了多轮路面重铺,只是执行更加规范和精细。

日本的修路工艺注重细节,修补时路面边缘处理干净,分层铺设沥青,每层都压实,确保路面平整无明显落差。施工一般选择夜间,减少对交通影响,复杂工程无法一夜完成时,还会临时恢复原状,第二天继续施工,保证白天道路畅通。

综合来看,中国公路技术及设计方案本身并无大碍,频繁维修更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包括部分地方市政及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和细节管理。

近年来,公路维护已由被动修复转为主动预防,重视早期检查与养护,有效减少了道路病害的发生。

此外,考虑到我国水泥产量大、沥青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在技术提升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材料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既控制成本又延长道路寿命。

未来,中国正积极探索高速公路扩容、车路协同、智慧公路、道路雷达等先进技术,规划建设多层次、多车道的复合型通道,努力实现公路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转变。

正如水往低处流一样,人类和道路也都在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坚定地朝着打造最优质的交通网络前进,铺筑属于我们的现代化美好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特雷斯公开呼吁,世界不要被以...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出一声有力的警告,呼吁世界不要被以色列的威胁所吓倒。这一鲜明的...
23岁澳大利亚1米78男子淹死... 23岁澳大利亚男子拜伦·哈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度假时,于一处水深仅1.5米的泳池内死亡。近四周后,遗...
原创 千... 1 李广(?-前119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人,出生在一个将军世家。他的家族世代以射术...
原创 中... 三次结盟三次背刺,中俄不是没结过盟,而是被俄罗斯坑惨了。 说起中俄关系的历史,晚清的李鸿章是个绕不...
通辽市举办合唱艺术惠民展演活动 9月19日—2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唱响北疆 通辽市合唱艺术惠民展演”在通辽市辽河剧...
原创 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位一统蒙古诸部的伟大人物,凭借长生天的庇佑建立了蒙古帝国的根基。在...
原创 明... 说起朱棣,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是明朝的重要开国皇帝之一。然而,他的皇位之路并非轻松...
重大发现:学者首次发现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备受推崇。近日,罕见的柳公权《史公纪赞碑》被学者...
原创 曹... 公元194年,曹操因父亲曹嵩的去世而在徐州展开了大规模的征战,手中挥舞着象征死亡的利刃,急于扩展自己...
原创 2... 夏日生活打卡季:周瑜的遗憾与周边情事 公元210年,36岁的周瑜深受病痛折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