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说顺治想做和尚,换我,我也想出家
创始人
2025-09-22 09:03:16
0

历史开讲

顺治皇帝有一位妃子,名叫董鄂妃,学术界一般称她为董鄂氏。

“董鄂氏”是满洲八旗中一个传统的姓氏,满文中它的含义是一种生长于水边的野草。

人的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你可以给自己起个好听的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能如名字那般美好。

然而,董鄂妃的命运,恰恰如她名字所象征的那样,宛如雨中摇曳的残烛,风中飘零的落叶,水上漂浮的浮萍一般脆弱无常。

似乎冥冥之中,她的一生早已被命运所注定。

满洲人分为八旗,说白了就是八支军队。平时这些士兵在田地里耕作,战时则化身勇猛善战的战士。

八旗不仅是清代满族的军事组织,也是他们的社会架构和根本制度。

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地位较高,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下五旗则包括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和镶白旗。

董鄂氏所属的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之一,出身纯正,地位显赫。

而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中的高级军官,常年驻守苏州、杭州、湖州等江南重镇,因此董鄂氏一家大多生活在江南水乡。

有句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和那些喜欢在辽东寒冷地区围着火炕过日子的女真满族人不同,董鄂氏生长于江南温润如玉的环境,浸润着江南士族的文化熏陶。

这使得她从一个懵懂的少女迅速成长为一个文艺气息浓郁的才女。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识字读书的女子凤毛麟角,遍地大学生的现代与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像董鄂氏这样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更是罕见中的罕见。

巧合的是,当时的顺治皇帝本人也十分爱好文学艺术,是位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

顺治皇帝在人群中一眼就被董鄂氏的容貌吸引,之后便再也无法忘怀她的美丽。

顺治十三年,皇帝正式选中了董鄂氏,封她为“贤妃”。

你要知道,紫禁城中妃嫔众多,能够得到皇帝亲睐、得见圣颜的人屈指可数。

虽说从宫门到内院的距离并不长,但很多妃子一辈子都只能远远望见皇帝的背影。

无数入宫的秀女辈出,却终其一生未获皇恩,只能孤寂地老死在宫中。

董鄂氏却一跃而上,直接获封妃子,实属极其罕见。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不少皇帝容貌平凡,甚至丑陋,很多好女子因此未被皇帝选中,命运多舛。

更有甚者,许多明明出众的女子主动献身皇帝,却仍旧未能如愿。

可惜,可叹,这样的缘分十分难得。

因此,顺治与董鄂氏这对天造地设的佳偶组合,在历史上着实罕见。

董鄂妃天生丽质,非同凡响。

有人甚至错误地将她与明代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相提并论,而顺治皇帝则是那个时代公认的高富帅。

这位高富帅的皇帝举动堪称帅气。

不到一个月,他便将董鄂氏晋升为皇贵妃。

读史至此,不禁感叹如此迅速的晋升速度,在清朝历史上实属罕见。

封为皇贵妃之后,顺治皇帝仍不满足,继续大肆赏赐董鄂氏家族。

奇珍异宝、古玩字画不计其数,仅黄金便赏赐了160两。

不仅如此,顺治还在紫禁城内为董鄂氏举办了盛大隆重的册封典礼,甚至当天宣布大赦天下。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因册立皇贵妃而宣布大赦天下的,前所未有,后亦无来者。

那一年,顺治皇帝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

两个站在帝国顶端的年轻人,便这样轰轰烈烈地坠入爱河。

事实证明,顺治没有选错人。

董鄂氏很快为顺治诞下子嗣,并在日常生活和政务中给予皇帝大力支持。

先说孩子。

孩子的出生本应是喜事,但不幸的是,刚出生不到一个月便夭折了。

失去爱子,顺治悲痛欲绝,对董鄂氏的关爱更胜以往。

他将夭折的婴儿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朋友们,一月不到的婴儿能被封为亲王,这完全突破了清朝的祖制。

顺治还不满足,倾尽人力财力为这位小亲王修建了华丽的陵墓。

接着,聊聊顺治皇帝这个人。

他的父亲皇太极去世得早且匆忙,没有留下遗言,年仅六岁的顺治便登基了。

幼小的他刚开始时完全不知所措,主少国疑,日子十分艰难。

要知道,作者我六岁时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呢。

顺治的童年被两大权势人物牢牢控制:叔父多尔衮和母亲孝庄太后。

多尔衮掌控军政大权,孝庄太后主理内政,严密监管顺治的一言一行。

坊间甚至流传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有不寻常关系。

可以想象,顺治的童年生活多么压抑苦闷。

虽然后来多尔衮因马祸意外去世,顺治获得部分主权,但内心的孤寂依旧难解。

就在此时,董鄂氏进入了他的生命。

这叫什么,叫干柴遇烈火,叫电闪雷鸣,叫春风化雨润心田,叫秋雨滋润深山谷。

从顺治后来的多次想出家的举动看,他其实并不喜欢做皇帝。

那时的大清刚刚定鼎中原,百废待兴,政务繁重,需帝王励精图治。

一个不愿为皇的皇帝,遇上一个需要全力经营的帝国,累坏了他。

顺治登基之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景山自缢。

虽一个是末代皇帝,一个是名义上的开国君王,但两人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并非凭空杜撰,而是他们的经历确实有许多重合。

比如对权力的渴望、内心的纠结、优柔寡断的性格。

顺治一直认为多尔衮是他人生的最大阴影,消灭了多尔衮后,他以为自己摆脱了困境。

却不知他死后,更大的阴影将是那位成就远超他的康熙皇帝。

说完死后,再说说顺治生前。

政务繁忙,奏折如山,顺治经常熬夜处理公事,有时匆匆翻阅奏折草草了事。

董鄂氏总是劝他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可马虎。

当顺治想让董鄂氏帮他批阅奏折时,她却坚决拒绝,认为后宫女子不应干政。

有这样的贤内助,皇帝还能求什么?

然而,天不遂人愿,董鄂氏不久病倒了。

俗话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董鄂氏原本刚强,却因丧子之痛而染疾不起。

顺治十七年,董鄂氏离世。

她去世后,顺治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不仅自己哭得撕心裂肺,还命令朝廷中四品以上官员前来宫中陪哭。

这个年轻的皇帝,把所有炽热的感情都倾注在董鄂氏身上,如今却一切戛然而止。

从他和董鄂氏的生活记录来看,顺治绝对是个深情的男人。

慧极必伤,情深难寿。

男人的深情,不是家中自来水般取之不尽,而如燕子筑巢,从口中吐出的不再是唾液,而是鲜血。

董鄂氏去世不到半年,顺治便感染天花,生命危在旦夕。

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一旦染病,必死无疑。

人们常在知道将死时惶恐不安,但顺治却异常平静。

那年正月初七,新年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夜半时分,顺治悄然驾崩。

如同天际绽放的烟花,短暂而美丽,仿佛从未存在。

他坚信,深爱的董鄂氏将在那个神秘悠远的世界里等他。

在那里,无忧无虑,无忧愁无焦虑,无繁重朝政,无帝王征战的孤独,唯有长相厮守的爱情。

多年前,他曾感叹“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如今,他终于可以潇洒离去,“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君,是否千秋万代的王朝兴衰,从未是顺治的心头所系。

他只钟情于美人,不在意江山。

这,真是浪漫至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老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何等人物?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可偏偏在宛城那晚,竟做出了一件...
原创 东...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陶担任汉灵帝麾下的谏议大夫,因为指责十常侍是天下大乱的罪魁,所以激怒了皇...
原创 三...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张珍贵而历史悠久的老照片,生动地定格了三位开国将军的英俊容颜。他们是我军革命历史上...
原创 1... 各位看官老爷们,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先给小编点个小小的关注,顺手戳一下小心心,支持一下哦!读完...
原创 1... “别再装了,就算你变成灰我也认得出你来。” 1949年新中国已经宣告成立,王玮此时已是西南军政大学...
原创 隋...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支持我。感谢你的鼓励和支持,希望这篇内容能给你带来愉悦的...
特朗普威胁没用,中方这次动了真... 据报道,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对华关税战中,原本被视为一场“威慑中国”的贸易策略,最后却变成了美国农业的...
原创 彭... 1953年2月的最后几天,彭德怀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同时,来到上海的崇明岛进行视察。此次视察,他...
原创 美... “历史教会我们,你可以杀死任何人”,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台词。 对于1972年的观众来说,若提到...
原创 秦... 历史开讲 秦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阶段,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显著变革的时期。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