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喜欢跳舞,现在专业老师直接送课到家门口,十节课学下来,进步真不小呢!”近日,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村委会活动室内,刚结束一个多小时中国舞课程的杜银珠阿姨舒展身姿,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这一年,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系统舞蹈培训,圆了藏在心底多年的艺术梦。“真希望明年还能开新课,让我们再学一门才艺!”她语气里满是期待。
让杜阿姨圆梦的,正是秀洲区“我的艺术梦”公益培训“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即“百村千人万课”,在原有“我的艺术梦”公益培训品牌基础上全面升级而来,覆盖全区143个村(社区)。该项目整合了来自全区各类艺术家协会、学校、机关、企业、社会团队、培训机构等的近百位师资,开展每期10课时的艺术培训,年均总培训超万人次,把专业的艺术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
如何让课程“对胃口”、让群众“真满意”?秀洲区建立起“基层点单、按需供给”机制。先由区镇两级提供不少于20种艺术门类供村(社区)选择,再由文化下派员和专管员深入村(社区)摸底调研,广泛征求不同年龄群体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最适合本村(社区)群众的课程。
“课程确定后,我们再精准配备师资送教进村,开展一期10课时的系统培训。”秀洲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摸清了基层的文化需求,也系统梳理了全区文化资源。通过公开征集第三方优质资源,整合当地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艺培机构、文化志愿者等众多力量,更有效弥补了基层文艺师资短板,让每一堂课都更接地气、受欢迎。”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剪纸,没想到老了还能重拾这门手艺。”今年参加了“百千万”公益培训剪纸班的姚彩英深有感触,经过十节课的学习,她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家里孩子都追着我要‘拜师’呢!”她笑着展示手中的作品,普通的红纸在她指尖变成灵动的图案,也剪出了晚年生活的满满满足感与成就感。
随着2025年度课程近日圆满收官,“百千万”工程已走过完整两年。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开设农民画、刺绣、书法、戏曲等特色课程130余门,培训4万余人次。艺术的种子已在基层生根发芽,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催生出一批带不走的“乡村文艺队”。村社艺术团队快速成长,“送戏下乡”逐步向“本土创演”转型。这两年全区完成原创文艺作品180余件(幅),几乎每个村社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名片”。
钟淑婷、张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