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昭王朱秉欆:亲王不是谁都可以当的,本王就乐极生悲了
创始人
2025-09-22 06:31:21
0

嫡庶之分,是中国古代继承制度中的核心环节。虽然嫡子和庶子同为儿子,但嫡子代表家族的正统血脉,而庶子则被视为旁系,是家族的分支。尽管自战国时期起,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诸子均分家产的习惯,唐代更以法律明文规定“诸子均分制”,明确家产需按子房平均分配,嫡庶之间的区别却依然根深蒂固。这是因为嫡庶身份直接关系到宗法继承权的核心问题。地位越显赫的家族,对嫡庶之分越加重视,因为最终的家族掌控权只有一个,不可能平分。即使在提倡诸子均分的唐代,《皇明祖训》中关于亲王继承权的条文依然沿袭了严格的嫡庶区分。

“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嫡以长,不以长者亦如之。”(《唐律疏议·卷十二》)

在古代,投胎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命运的考验,不光要选对家庭,还得选对生母。其中最令人唏嘘的当属庶长子,他们虽然是兄弟中的长子,但由于嫡庶身份的限制,只能无奈地看着嫡出的弟弟继承家业。尽管如此,历史上庶长子翻盘的例子也不少,比如秦藩庶长子出身的临潼王家族,在传承了数代之后,终于在朱秉欆那一代实现了逆袭。

秦藩临潼王支系,源自第五代秦王朱志(土絜)的庶长子朱公铭。朱公铭出生于宣德六年(1431年),其生母为周氏。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朱公铭获赐名;正统七年(1442年)九月,他被封为临潼王。

秦康王朱志(土絜)共有五子,排在长子位置的前三人皆为庶出:长子为临潼王朱公铭,次子为郃阳王朱公镗,三子为汧阳王朱公鏳。秦王妃陈氏自宣德元年(1426年)受封后多年未育,按当时惯例,朱公铭很可能以庶长子身份继承爵位。然而,正统二年(1437年),陈氏意外怀孕,诞下胖乎乎的儿子朱公锡,这使得朱公铭继承秦王之位的希望逐渐渺茫,最终被固定在临潼王的位置上,难以更动。

尽管秦藩为大明最重要的亲藩,秦王的年俸定为一万石,郡王的俸禄却颇为特殊。依规,初封郡王应得俸禄二千石,米与钱半兼支,但秦藩多代郡王实际得到的多仅有五百石。比如洪熙元年(1425年)九月,朝廷为富平王(后秦康王)确定了此俸禄比例;正统八年(1443年)六月,朱公铭的俸禄也维持此标准。

“乙巳,给秦府临潼王公铭、郃阳王公镗岁禄各二千石,内米五百石,余折钞。”(《明英宗实录》)

对此不满的朱公铭觉得俸禄严重不足。明英宗复辟后,朱公铭趁皇帝急需稳固局势,大肆向朝廷请求增加俸禄。

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朱公铭上奏称,俸禄本色过少且花费巨大,入不敷出,请求提高米钞本色比例。明英宗同意将本色调增至七百石。

当年六月初四,朱公铭又奏称景泰年间未获供给使者,自己花钱从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买入五名净身内侍,请求朝廷批准让他们留在府中服务。由于朝廷对王府内侍人员数量限制严格,朱公铭此举属于擅自行动,明英宗下令“命移文取之”。

不让他自行招人,朱公铭的弟弟朱公锡六月十九日再次上疏,称府中人手不足,请求朝廷调派。此次朝廷应允,派遣内使阮延等两人赴府。

九月,朱公铭奏请赐予食盐每年三十引。连番请求几乎全部获批,使得他愈发得意忘形,竟大胆上疏请求朝廷偿还他的私人债务。对此,明英宗怒斥其无理,同时破例赏赐米粮一百石以助其使用。

“(九月)壬午,书复临潼王公铭曰:‘先得王奏,府中缺用,已增本色禄米二百石。今又奏欠私债,欲朝廷给还。但府库钱财,将以供上帝、宗庙、百神之祀,备外夷赏赉、军旅边备之需,所入有限,何敢妄费?王在藩封,自有常禄。今念亲亲之义,再以一年折色一百石与王本色济用。此后王宜撙节用度,免致欠缺。’”(《明英宗实录》)

十一月,朱公铭又奏请为王府校尉发放月粮,明英宗再次批准。

天顺二年(1458年)五月,朱公铭奏请获赐红青明绿纻丝及纱罗织金龙袍各一套。

成化十年(1474年)八月初一,临潼王朱公铭去世,享年44岁,朝廷追赠谥号“惠简”,其在位长达33年。

朱诚澯,生于景泰四年(1453年),为临潼惠简王朱公铭的嫡子,生母为惠简王妃刘氏。他与兄弟间的继承问题几乎复制了其父辈的模式,但这次倒霉的是庶长兄朱诚润,朱诚澯因嫡出身份,在兄弟中排名第四,却被封为临潼王的嫡长子,天顺八年(1464年)获封。

朱公铭生前奢侈挥霍,导致临潼王府积贫积弱,甚至难以承担其丧礼费用,朝廷不得不允许朱诚澯继续领取王府俸禄以办丧事。

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安顺伯薛珤与户部员外郎郝冕持节册封朱诚澯为临潼王。其在位期间表现安分,鲜有风波。

郡王正常岁禄为一千石,米钞半兼支。朱诚澯上奏认为此标准不足以维持王府运作,请求将本色提升至七百石,与其父同例。成化十六年(1480年)九月,明宪宗批准增发一百石,调整为米六钞四。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朱诚澯元妃纪氏去世。按照惯例,工部应派人负责王妃坟墓修建,但因关中地区去年歉收,百姓困苦,他上奏请求免除差役,允许王府自行修葺。此举获明宪宗批准。

“(三月)己酉……临潼王诚澯奏:‘陕西岁歉,军民饥窘,乞免差官造故妃纪氏坟。’工部覆奏,宜令所司以原定工料银送府自造。从之。”(《明宪宗实录》)

弘治五年(1492年)十二月三十日,临潼王朱诚澯去世,享年40岁,朝廷赐谥“和僖”。他死于弘治年末,正值岁末寒冬,给王府带来一阵不安。

朱秉欆(音shuang),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为临潼和僖王朱诚澯的庶长子,生母丁氏。弘治二年(1489年),年仅10岁的朱秉欆被封为镇国将军。

尽管史料多称朱诚澯仅有两子,即庶长子朱秉欆和庶次子朱秉椟,但《明宪宗实录》成化十四年(1478年)记录了第二子朱秉杊之名,推测朱诚澯实际有四子,且长子早夭,次子朱秉杊与早夭长子可能为嫡出,朱秉欆则为第三子,但因嫡庶区别在序列中被称作庶长子。朱秉欆去世时被称为“临潼和僖王庶第二子”,也支持此推断。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朱诚澯元妃纪氏去世,朱秉欆因其庶子身份,被断绝续娶权利,从此成为临潼王爵的首要继承人。朱诚澯对他的教育尤为用心,曾上奏为他购置书籍。

“弘治三年三月癸丑朔,赐秦府镇国将军秉欆《四书》、《贞观政要》各一部。从其父临潼王诚澯请也。”(《明孝宗实录》)

弘治八年(1495年)十一月,朱秉欆为父守孝满三年后袭爵。次年十一月,东城兵马副指挥卢瓘之女卢氏被册封为临潼王妃。

正当朱秉欆在府中安心读书、修养,享受着与后宫佳人相伴的平静生活,为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历史开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代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正是在这...
李陵传:汉家飞将的悲剧人生 一、将门虎子,少年成名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
原创 太... 近年来,国内媒体在宣传抗日战争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说法,比如将中国描绘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以及...
原创 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明朝是如何支援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倒回到1592年年初。当时,部分在日...
原创 一... 曹操的25子中,每个儿子的命运都各具特色,下面便是这些儿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最终结局。 第一子:曹...
原创 元...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互动...
原创 曾... 文|夜谈 编|古往奇事说 曾经凭借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吞并辽国并灭掉北宋的金国,为何却始终未能彻...
原创 尼... 1972年,这一年对我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国际意义。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代表团,正式踏上了对我国的外交...
原创 汉...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自称精通算命、风水等玄学的高手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朝代都能找到这样的人物。 比如,...
原创 蒋... 毛人凤在戴笠去世后接任了军统局长的职位,成为蒋介石手中最锋利、最得力的一把利刃。几乎所有蒋介石交代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