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公主,虽然生来贵不可言,命运却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让她遭遇这一切的,竟然是她亲手抚养、与她血脉相连的弟弟。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莽古济身上。
莽古济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福晋富察·衮代所生的女儿,因此她可以被称作“嫡女”。按辈分算,她在努尔哈赤的诸位女儿中排行第三,仅次于皇长女东果公主和次女沾河公主,史籍上也常将她称作“三公主”。而皇太极,作为她的弟弟,早在小时候就得叫她一声“姐姐”。由于她年长且为正妻所生,莽古济从一开始就享受着贵族的尊荣和厚待。事实上,尽管她未正式册封,但从她的待遇来看,几乎与“固伦公主”(清朝公主中最尊贵的等级)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她的第一次婚姻,乃是由努尔哈赤亲自操办。
本应安享富贵、和谐家庭的莽古济,命运为何转眼间沦为残酷死刑的受害者?而且,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太极。莽古济的死因,究竟是怎样的阴谋纠葛让她走向了这一不可挽回的结局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莽古济的命运有着“咎由自取”的成分。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一切则由她同母异父的弟弟——莽古尔泰的不智行为引发。要追溯这场悲剧,必须从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之间的矛盾谈起。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母亲为衮代。因其早年屡立战功,又是嫡子,因此深受努尔哈赤宠爱。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莽古尔泰被封为和硕贝勒,是四大贝勒之一。他的地位一度超越了后来成为清朝太宗的皇太极。换言之,莽古尔泰本应前途光明,皇太极与他相比,无论地位还是出身都逊色许多。
然而,莽古尔泰却自己断送了这一切。首先,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他犯下了一件大错——弑母。他的母亲衮代曾深得努尔哈赤的信任,甚至在家中掌握着大部分事务,直到她与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勾结一事暴露。代善与衮代之间的关系极为不堪,最终,努尔哈赤得知了此事,虽然气愤,但出于对衮代多年奉献的考虑,未做过激处理,只是以“私藏金银”为由休弃了衮代。
然而,莽古尔泰心情复杂,对母亲的背叛充满怨恨,认为母亲的行为导致了他失去原本的嫡长子身份,前途一片黯淡。于是,他做出一个致命的决定——亲手杀害母亲。这个举动,虽然令他一时痛快,却彻底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皇太极继位后,不仅在继位之时无人提名他,还因为“弑母”之事失去了众多支持,声誉尽毁。
这只是莽古尔泰一连串错误决定的开端。在皇太极登基后,莽古尔泰一直未能从失败中恢复,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始终认为自己应继位而非皇太极。终于,在1631年,为了防止明朝重筑大凌河城,皇太极亲自率军前去,并安排莽古尔泰指挥一部分军队。但在一次军情报告中,莽古尔泰因为皇太极的询问心生不满,他不仅否认部队违令之事,还在皇太极面前公然挑战,提出“难道皇太极非要除掉我?”这句话言辞激烈,已然触犯了规矩,造成了巨大冲突。
在场的德格类(莽古尔泰的亲弟弟)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赶忙上前劝解,却未能阻止莽古尔泰愈加激烈的行为。莽古尔泰不仅言辞激烈,还抽出腰刀,狠狠地瞪着皇太极,几乎达到了挑衅的极点。此举彻底激怒了皇太极,他怒骂莽古尔泰为“禽兽不如”,并当场宣布剥夺莽古尔泰的一切权力。
而这一切,不仅使莽古尔泰陷入深深的绝望,也使得他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实施暗杀皇太极的计划。这个计划在当时的几位亲人——莽古济、德格类和姐夫琐诺木的参与下逐渐成型。虽然一开始他们并不完全支持莽古尔泰,但在反复劝说下,他们最终勉强同意了。
然而,这个阴谋最终并未得逞,莽古尔泰未等实施计划,便突发重病死于1633年,年仅46岁。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说明他死因,但根据许多历史记载,莽古尔泰的死亡与皇太极有着直接关系。皇太极可能提前得知了这个阴谋,并加以制止。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正是莽古尔泰的姐夫琐诺木。他虽是莽古济的丈夫,却因感到内疚,最终选择主动向皇太极告密,揭露了整个阴谋。
在琐诺木和冷僧机的揭发下,莽古尔泰的罪行终于被曝光。皇太极立即下令展开彻查,经过一番严密审讯,莽古济也被拖入了这场致命的风暴。最终,莽古济被定罪为“谋危社稷”和“逆迹彰著”,并且判以凌迟处死。她的丈夫琐诺木和冷僧机则因举报有功免除了惩罚,而冷僧机更被提拔为三等甲喇章京。
莽古济的死震动了整个盛京,她被拖上刑场,历经数百刀,最终在鲜血洒满大地的惨叫声中死去,年仅四十五岁。而这个血腥的事件,也使得正蓝旗从清朝的八旗中被剔除,成为七旗。莽古济的死亡,不仅给她的亲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使得清朝的内政和权力斗争进一步恶化。
这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不仅是莽古济命运的悲剧,也是莽古尔泰贪婪与失策的代价。最终,莽古济的女儿、豪格的福晋也因父亲的错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