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未留下姓名,王永模:一定要找到他们
创始人
2025-09-22 01:31:25
0

1935年5月29日的清晨,红四团经过连续一昼夜的急速行军,翻越了约240里的艰难路程,终于抵达了大渡河边缘,并成功抢占了泸定桥的西侧阵地。

此时,紧追不舍的敌军仍然紧跟在后,能否迅速夺取泸定桥、顺利渡过湍急的大渡河,成为了红军存活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现实来看,要渡过这条江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泸定桥坐落在安顺场附近,敌军在对岸布置了两个旅的重兵防守,随时可能得到增援,红军能够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

要想渡过大渡河,唯一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乘坐船只,二是通过桥梁。然而,乘船渡河极其不现实,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最高水速可达每秒四米。即便是最有经验的船工,也不敢轻易承担载人渡河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之前靠近岸边的所有船只早已被敌军焚毁。此外,若红军选择乘船渡河,途中又要面对敌人火力攻击,极易陷入绝境,难以支撑战斗。如此一来,过桥成了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系由十三根粗壮的铁索固定于两岸峭壁之间,上面铺设着木板,全长约80米。

数百年来,这座桥一直是两岸交通往来的唯一通道。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访此地,留下过这样一段描述:“远望桥体若隐若现,但行走其上却坚如磐石,日常有成百上千的牛马负重而行。”

当红军抵达时,敌军为防止红军过桥,事先将桥面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光秃秃的十三根铁索悬挂在两岸,随风摇摆。

后来有人质疑,既然敌人已拆除木板,为什么不连铁索一同拆毁?难道不是给红军留下了渡河的机会?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最主要原因在于这座桥是两岸经济生命线的重要纽带,不仅普通百姓,就连川军本身也极度依赖这座桥。

这座桥是当年封建王朝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而成,一旦被毁,依靠川军的力量根本难以在短时间内重建。

因此,川军认为拆除木板,加紧防守桥头即可阻挡红军进攻,根本无需拆除铁索。

事实上,当时红军确实毫无优势,依靠仅有的13根铁索渡河,宛如飞檐走壁,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壮举。更何况红军人数庞大,如何保证所有人安全渡过,更是巨大难题。

红军的作战计划是抓住敌人未完全准备好的空档,借助急行军争取时间,先夺取西岸桥头阵地,再派出一支突击队沿着铁索冲过河,抢占东岸阵地,为主力部队打开过桥通路。

这个关键任务交给了红四团二连的22名勇士执行。他们无畏艰险,紧握光秃的铁索,奋不顾身地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

敌军大惊失色,立即点燃桥头的火把,企图用火焰阻挡这22名勇士的前进步伐,但他们毫无畏惧,拼尽全力冲向桥的另一端。

经过一场激烈的近身战斗,这22名勇士成功攻占了泸定桥东岸阵地,确保了大部队的安全过桥。

这段英雄史诗永远铭刻在历史记忆中,但由于时间久远且行军紧迫,关于这22名勇士的具体名字并未被详尽记录。

多年以后,当人们尝试重新寻找这22位勇士时,这个问题才被认真提出。

甚至最初关于人数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22人,也有人称23人。直到当年亲历者杨成武将军挺身而出,一锤定音,明确表示参与飞夺泸定桥的正是22名勇士。

后来,罗华生将军也证实了这一数字的准确性。

此外,当年带队的突击队长名叫廖大珠,原为二连连长,是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但除了廖大珠之外,其他战士的身份,连杨成武和罗华生也知之甚少。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如此辉煌,若连这些英雄的身份都不清楚,实在令人惋惜。

找到这22名勇士,一直是杨成武将军心中的夙愿。他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能够联系到这些英勇的战士,然而多年过去,仍未有消息。

上世纪50年代,干部王永模被派驻泸定县参与生产建设。一次,他参观了泸定桥旧址,心生感慨,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些无名英雄。

随后,王永模翻阅地方档案,四处打听,但收获寥寥。

当时红军过的是生死未卜的困境,许多勇士或已牺牲,或仍杳无音讯,很多可能根本未能走完长征。

虽然未能立刻找到答案,王永模却将这件事铭记心中,发誓将来必定完成寻找英雄的使命。

时间进入70年代,王永模终于有条件成立调查组,开始系统性寻找这22位勇士。

然而,难度依旧巨大,大家聚在一起依旧是一头雾水。

连战士的姓名和故乡都无从得知,实在是无从下手。

经过反复思考,王永模将搜寻重点放在各地博物馆,那里保存了不少红军当年的文献资料和照片,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出乎意料,这条路线果然奏效。1975年,王永模一行抵达江西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时,意外发现了一份战士资料。

资料上记载,一位名叫刘梓华的战士,是飞夺泸定桥的功臣之一。

王永模兴奋不已,立即向纪念馆负责人求证资料的真实性及来源。

负责人透露,这份资料并非南昌烈士馆所有,而是由河北借展。刘梓华已故,但生前在河北某军区任副参谋长。

资料中包括了刘梓华的口述记录以及多位战友的证明,可信度极高。

王永模随即赶赴河北,经过多方调查,最终确认刘梓华确实是22名飞夺泸定桥勇士之一。

遗憾的是,刘梓华早在1951年便已去世,人们再也无法亲自向这位英雄致敬。

此时,王永模手中已有三名勇士的详细资料,除了新找到的刘梓华,还有早已确认身份的二连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

这两位战士均在长征后续作战中牺牲,相关资料大多已经失散。

随后,王永模证实,战役中有四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分别是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和魏小三。

这四位出身普通农家,年仅二十出头,却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项危险使命,用鲜血为胜利铺路。

紧接着,王永模发现一位名叫杨田铭的战士。

杨田铭的资料零散破碎,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得知他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并曾在上海工作。

然而,当王永模赶到上海时,得知杨田铭早在1963年去世。

杨田铭家属向王永模展示了他生前所写的日记,里面经常提及战友们。

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杨田铭受了重伤,长期忍受病痛折磨,但他极少向外人谈及这些旧伤。

后来,王永模与杨成武将军再度见面时,得知22名勇士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小战士,名叫云贵川。

这位苗族少年,年仅十六七岁,随红军进军贵州时参军入伍,成为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之一,杨成武对他的勇敢印象深刻。

杨成武回忆道:“那个少年身材中等,眉棱骨高,脸色黝黑,眼睛炯炯有神。因为入伍时未登记名字,战友们给他起了‘云贵川’这个名字。他沿着铁索攀援,与班长廖大珠一同冲入火海。”

后来,在腊子口战役中,云贵川又立下奇功。腊子口被称为天险,坚守极难,进攻几乎无从下手。

为破解困局,红军决定迂回包抄,但要在悬崖绝壁上行军极其困难。

此时,云贵川挺身而出,凭借一根长竹竿钩住峭壁岩石,一步步攀爬,系上绳索,为大部队搭建起“天梯”。

正是靠着他的努力,大部队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迂回包抄。

听到这些故事,王永模几乎震惊不已。

一个不到17岁的少年,竟两次立下赫赫战功,若能活下来必定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然而为何他最终消失无踪?

杨成武也叹息不已,长征途中,许多战士或牺牲或失踪,云贵川的下落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腊子口战役后,便再无他的消息,很可能在某次小规模战斗中牺牲。

22名勇士虽然陆续被确认姓名,但真正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无论是牺牲还是幸存,找到他们,始终是王永模不变的使命。

他继续踏上寻找之路,后来又找到牺牲的赵长发等人,逐渐补全名单。

但心中依然空落,他希望世上还有一位幸存者。

没想到,1985年,他终于获悉一则重磅消息。

罗华生将军经过多方打探,发现有名叫李友林的战士依然健在。

李友林最初担任文书,后来转入战斗队伍,多次立功。

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80年代任职中科大,主抓教育工作。

消息令王永模激动不已,他迅速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上李友林。

李友林听闻王永模多年寻找他和其他战友的消息,感慨万千。

两人很快相聚于李友林家,谈起昔日战友,李友林泪光闪烁。

王永模拿出多年搜集的资料,逐一讲述其他战士的经历和结局。

为完成这项工作,王永模奔波数十载,但仍有许多战士未能找到。

此时,李友林又传来一喜讯,还有名叫刘金山的战士存活,并与李友林保持联系。

凭借李友林提供的地址,王永模赶赴苏州,拜访了刘金山。

这位老英雄虽年迈,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刘金山出身贫苦,幼年丧父母,流浪乞讨,直到1929年加入红军,才迎来人生转机。

部队中他以勇猛著称,能参加长征是幸运中的奇迹。

长征前不久,他曾在战斗中重伤,按理应留守根据地养伤。

但刘金山坚决表示,长征是大事,无论如何都要跟随主力前进。

他拖着伤腿,坚韧不拔地完成了整个长征。

或许连上天都为他的坚强所感动,泸定桥战役前,他伤势已大为好转。

尽管如此,上级最初并未考虑让他成为22名勇士之一,毕竟刚恢复体力。

但刘金山得知任务艰险后,坚持要求参与,誓死夺取泸定桥。

上级反复权衡,认为他经验丰富且英勇果敢,最终批准他参加。

在战斗中,刘金山始终冲锋在前,即使子弹擦过头皮,也无所畏惧,最终与战友们共克敌军,取得胜利。

刘金山一生经历多次恶战,重伤不止一次。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与日军白刃搏斗,腹部被划开大口,内脏外露,几乎命丧黄泉。

幸得白求恩大夫及时施救,历经数小时手术,刘金山死里逃生。

这段经历,他终生铭记。

1955年,刘金山被授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奥... 土耳其帝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历史话题。土耳其文化的形成,既有小亚细亚的土著元素,又融合了游牧...
原创 历... 历史上,有不少将领因各种原因而遭遇失败或被误解,然而,真正的倒霉名将却屈指可数。在我看来,历史上最为...
原创 一...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历史镜像馆今天带大家一窥晚清时期的皇宫人物老照片,走进那些充满着权力与奢华的历...
原创 刘... 历史上,许多英勇的“真龙天子”都出自显赫的家庭背景。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富贵之人,还是手握重权、在朝廷中...
庞统生前留下一计,可保关羽不死...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北... 林冲可以说是《水浒传》中最具鲜活形象的角色之一。尽管《水浒传》是一部文学小说,许多情节出于艺术加工和...
原创 隋...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影响深远的朝代。在其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皇帝,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
原创 历... 历史揭秘:仇池国的兴衰 今天,我们站在甘肃陇南的土地上,位于西和县南部的仇池山一带,回顾一个曾经璀璨...
张溥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文总集,又名《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明代...
原创 回...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辉煌的朝代,其历史地位至今无可替代。提到唐朝,脑海中总会涌现出“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