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创作挑战赛》中,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而高俅则是殿帅府的太尉。关于这两个人,许多读者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宋朝究竟是否真有八十万禁军?如果真有八十万禁军,再加上各地的厢军,岂不是意味着宋朝拥有一个百万大军?然而,尽管宋朝号称拥有百万大军,却为何连辽国、金国,甚至是资源匮乏的西夏都打不赢?宋朝究竟是如何度过三百一十九年苟延残喘的岁月?
如果这个问题交给昏庸的赵佶来解答,恐怕得不到什么明确的回答。毕竟,他所关心的只是兵部和户部提供的账面兵员数字,按照这些数据来发放粮饷。而赵佶更关心的是奇花异草、怪石嘉树之类的珍奇物品,像林冲、杨志这些基层军官,以及高俅、童贯这些在殿帅府的太尉、枢密使,才更清楚八十万禁军其实只是个纸面上的数字,很多兵员根本没有实际参战,只是领取空饷而已,尽管他们心知肚明,却不会戳破这层窗户纸。
仔细翻阅隋、唐、宋三朝的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一个朝代的“富”与“强”是分开来说的。虽然宋朝的军费开支占据了赋税收入的六成甚至更多,但这些钱真正用到兵员身上的却极少。史书上曾描述:“财赋之出有限,廪稍之给无涯,浚民膏血,尽充边费,军将往往虚立员以冒稍食,金帛悉归于二三大将之私帑,国用益竭,而宋亡矣。”也就是说,宋朝的财富被高层将领和大权在握的人士逐渐私吞,而军队实际战斗力却严重不足。
类似于一个富豪团队组建的运动队,如果他们的目标仅仅是赚钱,而不是赢得比赛,那这支队伍又怎能在比赛中胜出?宋朝的将领们显然更关注如何从中谋取私利,导致了大多数将领实际上并不会对皇权构成实质性威胁。更加奇怪的是,宋朝朝廷对这些将领的不务正业反而持一种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
宋朝无论如何也保持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八十万禁军并非虚构。事实上,《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明确记载了宋朝历代的禁军兵员数字。开宝年间,禁军马步兵为十九万三千人;天禧年间,禁军马步兵为四十三万二千人;庆历年间,禁军马步兵达到八十二万六千人。到了宋神宗时期,禁军总数已经达到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直到元丰年间,这一数字还增至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然而,这些兵员的实际参战情况却大不相同。宋朝的军费开支主要用于补贴禁军的高级军官,而前线的厢军战斗部队却常常面临严重的粮草短缺和马匹不足。像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虽然在禁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却依然能够花重金购买宝刀,这让人不禁疑问,这笔钱究竟来自哪里?显然,禁军并没有按账面上的人数实际参战,而是有很多空额和虚报的名额。
宋朝的军队不仅仅在物资上捉襟见肘,连战斗力也严重不足。像种家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也面临着人员不足的问题。而这并非因为他们缺乏资源,种家为山西的豪门,根本不差钱,但因为宋朝中央的财政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军事开支被高层掌控者私吞。像蔡京和童贯这样的大臣,控制了军事拨款,禁军的装备得到了充分保障,但边军却连一匹战马也没有。
事实上,宋朝的许多将领并不关注实际战斗,反而更热衷于积累私人财富。林冲购买宝刀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作战,而是为了与高俅一较高下。在禁军中,像林冲这样的基层军官地位不低,并且拥有相当丰厚的私下收入。即便在上级的逼迫下,他们也能通过金钱摆平矛盾,甚至因此获得更好的待遇。
这些年,宋朝的财政虽然大部分用于军事开支,但实际上的军费并未有效地支撑前线的战斗力。究竟这些军费都花到哪里去了?史料中提到,宋朝的军队并非完全是纸面上的虚构。靖康之难爆发时,宋朝的军队已被高俅、童贯等人的贪污和腐化啃成了“骨架”。种师道等将领虽然亲自参与了战争,但也无法调动足够的兵员,最后北宋的灭亡与这些内部腐败不无关系。
宋朝究竟是如何拥有这么庞大的军队,却又始终未能战胜外敌?这其中的谜团,可能就隐藏在这一系列的“数字游戏”与权力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