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历史上一场特别引人注目的起义 —— 黄巾起义。你知道吗,这场起义一开始那声势,简直浩大得不得了,东汉十三个州里,足足有八个州都被卷入其中,全国 36 方,大方能有万把人,小方也有六七千呢,参加起义的人数多得吓人。可让人意外的是,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仅仅坚持了 9 个月,就被东汉朝廷给平定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
咱先看看张角的战前部署哈。他派人用白土在各地政府机关门上写上 “甲子” 二字当记认,又派骨干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城准备,还多次派人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着里应外合。但你仔细琢磨,数万人明目张胆地横跨南北、移师千里,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感觉就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搞事情似的。果不其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公元 184 年二月中旬,张角的一个叫唐周的弟子叛变了,把南北起义军的联络员马元义给卖了,马元义在河内山阳被逮捕车裂,太平道信徒也开始被大肆捕杀,连张角都上了通缉名单。
形势一下子变得超级严峻,张角没办法,只能提前发难,宣布起义开始。他让所有太平道弟子头绑黄巾,自己称 “天公将军”,俩弟弟张宝、张梁分别是 “地公将军” 和 “人公将军”。这一振臂高呼,还真有不少人响应,各州郡纷纷呼应,眼看着就有席卷天下的势头了。
汉灵帝这下可慌了神,赶紧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北地郡太守皇甫嵩脑子转得快,马上提出要迅速解除 “党锢” 禁令,他想得明白,要是那些士族党人被逼得和黄巾军联合起来,那可就麻烦大了。汉灵帝和宦官集团再怎么任性,在这种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上,也不敢太乱来,于是重新启用了士族集团。三月初七,灵帝大赦天下,党人能再度入仕,被流放的党人及其家属也能重返故乡,还让各公卿推举将领子孙及民间能人到公车署面试,各地也忙着招兵平叛。你看,后来在三国时代大放异彩的曹操、袁绍、刘备等传奇人物,都是借着这次平叛的机会登上历史舞台的。
大赦之后,汉灵帝拜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镇守京师,还严把洛阳盆地的各个关口,接着征调各地精兵,派北军中郎将卢植负责北方战线,和张角主力周旋;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带着四万多人征讨颍川地区的黄巾军。
一开始,黄巾军还挺顺利,3 月就杀了南阳郡守褚贡,4 月朱儁军被黄巾军打败,皇甫嵩还被围城了,汝南、广阳的黄巾军也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可谁能想到,这好景也就持续了两个月。到了 5 月,东汉政府军就开始反攻了,黄巾军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5 月皇甫嵩在颍川击败波才,6 月南阳太守秦颉斩杀了黄巾首领张曼成,卢植也大破张角,斩杀万余人,8 月皇甫嵩又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10 月皇甫嵩进军河北,杀了张梁,11 月他和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斩杀张宝,灭掉十多万黄巾军,这黄巾之乱就这么平息了。
你说这事儿奇怪不?黄巾军一开始那气势汹汹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这里面原因可不少。首先,从政府军这边看,像皇甫嵩、卢植、朱儁这些将领那可都是能征善战的主儿,他们展示出了专业军事战将的实力,东汉军队也是身经百战,战斗力很强,对付黄巾军这种非专业的队伍,就跟降维打击似的。
再看看黄巾军自身,他们的主体是流民,战略目标很简单,就为了 “生存”,这想法虽然直接,但也很容易 “小富即安”。而且他们不光攻打官府,还到处攻打地方士族和豪强,四处树敌,战略思路相当混乱。你想啊,几十万人分散到各个州郡,每个地方也就一两万人,地方豪强随便组织一下 “护卫队” 就能跟他们对抗,时间一长,黄巾军自然就落了下风。
还有,黄巾军以宗教来号召百姓,这虽然是起义兴起的重要原因,可也是失败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宗教大多带有功利性,张角到处传道,很多官员一开始还以为对世道人心有益,结果后来才发现事情不对。而且张角设置的太平道组织结构不太合理,三十六方除了张角是统帅,互相之间没啥统属关系,很容易被朝廷各个击破。再加上他们和中常侍封谞联手,这可让天下士人都痛恨黄巾军,在道德上就处于劣势了。还有,黄巾军缺乏严格军事纪律,攻占州县后烧杀抢掠,让不少信徒都失望了,张角三兄弟一死,黄巾军就彻底成了一盘散沙。
这么看来,黄巾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成了别人的嫁衣。不过,它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好啦,今天关于黄巾起义为啥只坚持了 9 个月的事儿就跟大家聊到这儿啦。要是你觉得这内容还挺有意思,别忘了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哟,说不定好运马上就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