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选择暴虐的胡亥?是利己主义,还是忠心耿耿
创始人
2025-09-21 22:02:06
0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刚刚完成对六国的统一,廷尉李斯——作为法家思想的坚定代表,曾是秦朝的重要谋士之一。然而,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李斯因一场令人惊恐的斥责,彻底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恐惧。那是因为嬴政的愤怒,让李斯在汗水浸湿的衣服下,深感不安。

嬴政的统一事业刚刚结束,他对“王”的称号感到不满,甚至厌倦了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传统头衔。他不想与大禹、商汤等古代帝王相提并论,心中有着更高、更崇尚的理想,他渴望一个能体现至尊地位、独一无二的全新称谓。

咸阳宫中,夜色已深,宫灯如昼,群臣们为了选定嬴政的尊号,翻阅着历代的史籍,议论纷纷。李斯站在窗边,默默凝视着远处的山川大地,明白嬴政早已有了心中理想的称呼,自己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纷繁的讨论中,找到嬴政想要的那个答案。

经过一番讨论,群臣最终提交了“泰皇”这一建议。这一尊号源自古代的“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被认为是最为尊贵的。嬴政听后却没有采纳,他提出了自己心仪的称呼:去掉“泰”字,代之以“帝”字,将其称为“皇帝”。而且,由于嬴政希望自己的帝业能延续千秋万代,他决定自称为“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了古代至高无上的象征,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秦国的统一中,李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他的贡献巨大。然而,在嬴政去世之后,聪明的李斯为何没有支持扶苏,而选择了扶苏的弟弟胡亥呢?今天,我们结合史料重新审视李斯的崛起历程,并分析李斯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李斯出身贫寒,早年在楚国上蔡担任基层文书员。30岁的李斯决定放弃安稳的生活,拜入了荀子门下,学习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学成后,他决定投身秦国,因他深知,秦国的改革与法治理念正与自己的志向不谋而合。秦国崛起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后,秦国彻底抛弃了“礼治”模式,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新秩序。正是这种理念吸引了李斯,他看准了这片充满改革希望的土地。

在秦国的官场中,李斯迅速脱颖而出。他为嬴政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改革措施,也为嬴政的统一梦想提供了极大帮助。李斯首次与嬴政见面时,便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通过派遣谋士,收买六国权贵,暗中对不合作者进行清除,并借此机会发动军事进攻。这一方案得到了嬴政的高度信任,从此,李斯在秦国的地位稳步上升。

公元前221年,齐王在临淄正式向秦国投降,这标志着经过几百年战乱的春秋战国彻底结束,嬴政的统一大业正式实现。嬴政为此打造了精美的国玺,并在李斯的小篆字体中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然而,嬴政深知,表面上的统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百姓的思想需要彻底转变,国家的管理制度亟需完善,而这些正是李斯的强项。

李斯首先建议,所有六国的贵族与富豪应当迁至秦都咸阳,这不仅有助于秦国监管他们,还能促进咸阳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帮助百姓从长期的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转向农耕生活。接着,李斯提出了一项历史性的改革建议——郡县制,彻底打破了分封制的传统,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为秦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推动了统一度量衡、铸币和文字的改革,甚至提出了“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国家的治理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尽管李斯做出了巨大贡献,秦王朝的表面和谐却依然难掩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在六国百姓的思想转变上,嬴政和李斯只能通过强硬手段来推进改革,这种做法却不断激化了社会的不满。公元前210年,嬴政在巡游途中突感病重,赵高和李斯等随行人员暂停行程,专心治疗始皇帝。

根据《史记》记载,嬴政由于厌恶听到“死”字,致使朝中大臣都不敢提及他可能的病情。最后,嬴政在意识到自己生命垂危时,给扶苏写下遗书,命他将兵权交给蒙恬,回到咸阳主持丧事。然而,这封信并未按计划送出,赵高心怀叵测,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并伪造了嬴政的名义,命扶苏和蒙恬自杀。最终,胡亥继位,李斯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胡亥继位仅两年,李斯因劝谏胡亥而遭到赵高的陷害,最终被捕下狱。李斯在酷刑逼迫下不得不承认罪行,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致死,家族成员也被一同诛杀。李斯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路奋斗到位极人臣的巅峰,却在权力斗争中迎来悲惨结局,这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许多人认为李斯不应支持胡亥,而应支持公子扶苏。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但也未必完全准确。有些人认为李斯一生秉持“精致的利己主义”,但从李斯的行为和背景来看,显然他并非仅仅为了个人私利。李斯深知,在那个时代,名声和气节远比个人生命更为重要。因此,李斯绝不会仅仅为赵高的威胁而篡改遗诏,支持胡亥上位。

我认为,嬴政的真正意图是将皇位传给胡亥,而非扶苏。尽管扶苏具备仁德之风,但他与嬴政的法家思想存在深刻的理念差异。在嬴政眼中,扶苏并不适合继承如此庞大的帝国。因此,李斯选择支持胡亥,也许是基于对嬴政政治哲学的深刻理解。

最终,李斯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问题,也是秦王朝政治斗争的缩影。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下,为秦国崛起做出巨大贡献的谋士们,如商鞅、张仪、李斯,最终都在权力更迭中落得不幸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周恩来是中国现代历史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卓越的才华以及无私奉献的为民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
这次是三国!杭州游戏公司登上联... 当一群老外穿上汉服,认真地捧起《三国演义》连环画品读,还有人饶有兴致地学起了拉二胡,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原创 波...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我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不仅能让您方便与我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不...
江都宫杨广遭缢杀,长安城李渊逼... 关注 李渊安定好长安后,没有继续杀人,而是拥立代王杨侑当傀儡皇帝,在大兴殿登基,改年号为义宁。遥尊...
原创 马... 你说这三国啊,热闹归热闹,可好多人的结局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猛地一下就没了踪影。就说马岱吧,当年他...
三国群雄传(37ban页游)怎... 在37ban页游《三国群雄传》中,武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想要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打造一个强大的武将...
品茶师有什么证 品茶师证考试去... 品茶师是专业从事茶叶品质鉴评的职业人员。他们通过感官品评判断茶叶品质等级,掌握茶叶产地、品种、工艺等...
原创 湖...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许国璋:以身许国全气节 夏日的成都市人民公园,草木葱茏,树影婆娑。 许国璋将军遗像前,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的20余名孩子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