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午后,记者跟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杨家山里。这个闻名全省的乡村振兴片区,把十个自然村拧成一股绳,用一片丹心传承着红色基因,靠绿水青山发展起农文旅,去年刚入选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此行走进这些因奋斗而焕然一新的村庄,亲身感受新时代乡村跳动的脉搏,探寻发展背后的成功经验。

后石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影视村”
“80后”回乡开农家宴,年入过百万
踏过一条由圆石磨盘铺成的小桥,便是位于杨家山里片区核心区域的黄泥巷村了。地道的农家饭菜,为这个小村庄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客人。
山水贤居农家宴的老板娘杨晓霞,是个“80后”。四五年前,她还在几十公里外的青岛保税港区一心做着外贸工作。后来听母亲说,老家如今发展得挺好,加上母亲自己也在餐馆帮过工,母女俩一合计,就动起了把自家房子改成农家宴的念头。
“我小时候,村里还全是土路,我们天天踩着泥巴去上学。现在不一样了,路修得又宽又平,连山上都能通车。”杨晓霞笑着说,“以前大伙儿光知道种地,如今我妈、我姨、我婆婆,都来店里帮忙,既能顾家,又能挣钱。”

山水贤居农家宴的老板娘杨晓霞
起初她们投了十几万元,没想到生意特别红火,第二年扩建花了30多万元。“哪知道第二年投入的钱,一个月就挣回来了!”她语气里带着点不敢相信的欣喜,“现在咱家一年收入能上百万。”
黄泥巷村三山环抱、一河贯穿,可谓景村交融。但听名字,就知道这个村曾经的窘状。历史上村子因地处山沟,状似巷道,土色发黄,遇雨道路泥泞,得名黄泥巷。如今这里的村民,却利用保留下来的百年胶东民居、石井石屋等乡愁记忆,让“原山原水、原汁原味”成为黄泥巷村的独特资源,布局农夫市集、山里MALL、田园儿童乐园、农家宴、民宿等,打造起一条内涵丰富的“观农村景、吃农家饭、宿农民屋、购土特产”的全产业链条。
沉浸式红色展厅,科技带您体验战争场景
在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来到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墙上的图片和文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抗战期间,先后有中共胶县工委、中共胶县特区委、中共胶南工委、中共诸胶边工委、中共诸胶县工委5个县级党组织,以及中共青岛工委曾驻扎于杨家山里。梁兴初、贾若瑜等32位将军在这里及周边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杨家山里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摇篮”。

红色教育基地中的德泰布铺场景还原
为将这一红色光辉历史传承下去,杨家山里片区建起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了集革命纪念、党性教育、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研学平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分场景打造了“杨家山里抗日展厅”、“第一学习室”两个现场教学点。“杨家山里抗日展厅”分五大板块展现了杨家山里“革命摇篮”“红色堡垒”“交通枢纽”三大作用;“第一学习室”融入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带观众沉浸式体验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据介绍,整个杨家山里片区共建设了13个现场教学点,累计开展红色教育3000余场次,覆盖60余万人。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也获得了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省级红色研学基地等诸多荣誉。
住星空民宿,享农家宴、煮茶、滑雪一条龙服务
来到大下庄村,风格各异的民宿群正静静迎客。走进一家带小院的民宿,竹亭下的木平台上摆着一桌四椅,周边绿植围绕,氛围闲适自然。房间内,米咖色的基调透着家的温馨,最特别的是里头安置了一个能看星星的浴缸。头顶是透亮的玻璃,夜晚一抬头,星光轻轻洒落。

村里的民宿

晚上在浴缸内泡澡时,抬头便可见星空
“我们这儿旺季的时候,民宿入住率能到85%以上。不光春天樱桃花开、樱桃成熟的那段日子热闹,从下个月开始一直到明年二月,还有整整一季的滑雪游。”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宋苗苗笑着介绍。
这里是由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合作社,整合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源,打造的集高端住宿、特色餐饮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民宿集群,获评省级五星级民宿。这个民宿集群涵盖了4处主题院落、共15间客房,配套私厨餐厅、文化工坊及多功能活动空间,能为游客提供围炉煮茶、轰趴派对、院落烧烤、田园手作等多元体验。
当时为了打造这个民宿集群,村党组织动员村民以宅基地和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与融源公司合作运营。经过改造,将昔日破旧闲置农房焕新为现代化民宿,村民每年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共受益”。
“以前游客来滑雪,可能连个正经吃饭的地方都难找,只能简单应付。去年我们把滑雪也纳进整体运营里,把农家宴、手作体验、围炉煮茶跟民宿全都串在一起。现在游客玩得更尽兴,村里的收入也更多了。”宋苗苗说,自从推行一体化运营以来,村里的变化实实在在。
《南来北往》取景地,拉呱茶馆村民免费喝
杨家山里片区的后石沟村则是远近闻名的影视村,先后有《温暖的味道》《南来北往》等20余部影视作品在村取景拍摄。

村咖外的环境
后石沟村坐落于齐长城脚下,毗邻铁山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向水,是上世纪60年代的“库区移民村”,现有居民76户,226口人。
沿村中一条石坡路蜿蜒向上,两侧的红瓦房错落有致。这里的印象后石沟超市是《温暖的味道》剧中“阳光超市”的原型,集日常购物、农产品展销、休闲社交于一体,仍保留了剧中超市的元素,融入现代餐饮功能,可提供现磨咖啡、特色甜点等服务,还开设了山鸡蛋、蜂蜜、茶叶等农特产品专区,方便游客把“乡村味道”带回家。
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处拉呱茶馆,把传统茶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时尚体验元素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高品质茶文化体验。村民在这里可以免费喝茶、享受休闲服务。村里还探索出了“喝茶拉呱议事”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喝茶聊天间,听民声民意、调解纠纷。

村民们在拉呱茶馆里免费喝茶
“俺们干完农活,有空就来这喝喝茶,这里不收俺们钱!”记者到来时,就有4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品茶,77岁的村民刘金太开心地告诉记者。

拉呱茶馆
依托后石沟光污染小、观星条件优越的自然优势,村里还打造了集天文观测、科普教育、科学体验于一体的“天文馆”。在天象演示馆的球幕下遨游模拟星空,在科普馆通过互动展项探索宇宙奥秘,在观测区通过专业望远镜触摸真实星辰,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全方位天文体验。
“以前,我们村集体负债36万元,而现在,我们每年能达到60万元的收入!”杨家山里二村党委副书记、后石沟党支部书记刘芳自豪地说。
今年接待游客6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300万元
“生态旅游、红色研学、乡村影视、旅居产业……我们因地制宜在各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格局。”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祝增建介绍,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包含上沟、墩上、黄泥巷、大下庄、后石沟、东南崖、西北庄、墨城安、前石沟、新下庄10个自然村,现有村民1179户、3680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如今杨家山里可谓名声在外,今年他们已累计接待游客6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300万元。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片区串联23处文旅节点设计10条精品路线,构建“赏逛玩吃住购”全链条服务供给体系,今年光文旅活动就已举办56场。
好光景不单是靠游客带来的,这几年乡村的产业也越做越旺。片区标准化培育5000亩樱桃和1000亩茶叶、杜鹃花、猕猴桃、葡萄、蓝莓等富民产业体系,打造24个百亩产业园和400家特色种植园,发展樱桃种业振兴示范基地、隆禾智慧农业等项目,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7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00多农户抱团年增收1000万元。
太阳即将落山,我们也踏上了归程。路上,记者想,关于乡村振兴的命题,在这里找到了具象的答案:它写在村民们带笑的脸上,也融在这片土地热乎乎的日子里......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黄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