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三国的局势,若按照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设想,刘备阵营只需稳握荆州,治理好西川,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待时而动,再出兵直取长安,便有望成就一番伟业。然而,天意弄人,事与愿违。关羽之死,彻底葬送了这个计划。听说孙权曾有意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被关羽拒绝了。那么,关羽的女儿最终嫁给了谁呢?
据民间传说,关羽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中,关银屏排行第三。她自幼随父亲学习武艺,并拜赵云为师,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武艺高强。关银屏是关羽年纪稍长时得的唯一女儿,由于关羽常年征战在外,和子女相聚的时间极为有限,两个儿子几乎都随父亲上阵打仗,而关银屏则大多和母亲一起在家,等待父亲和兄长的归来。因此,关羽深感愧疚,尤其是对于不常见面的女儿,心中总有一份父亲的责任和惦念,他发誓要为她寻找一位值得托付终身的丈夫。
随着关银屏逐渐长大,她和父亲关羽一起在荆州度过了几年的时光。那时,关羽受刘备托付,镇守荆州,南防孙权,北抗曹操。荆州原本是刘备借来的,孙权一直有心要夺回荆州。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孙权的谋士提出了一个方案:让孙权的儿子与关羽的女儿联姻。如此一来,不仅能更容易地夺回荆州,若荆州无法取回,关羽的女儿作为人质也能牵制住关羽,甚至还可借此离间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一举多得,孙权无疑将占尽便宜。
因此,孙权的弟弟诸葛瑾便主动请缨,去向关羽提亲。没想到,关羽不仅拒绝了提亲,还毫不留情地表示:“虎女,焉能嫁犬子?”关羽的拒绝,显然并非仅因孙权儿子的资质问题,更因为他不愿将女儿嫁给敌对阵营的人,且他与刘备的兄弟情谊不是任何外部因素所能轻易动摇的。
孙权心中暗忖,既然无法通过联姻收回荆州,那便以此为借口对关羽加以惩罚。趁关羽远征樊城之际,孙权指挥自己的军队悄然出击,迅速破坏了关羽在荆州的防线。在樊城,关羽遇到顽强的敌人,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最终被迫撤回麦城。可不想,关羽在麦城被孙权的军队包围并俘虏,最终与儿子关平一同被杀。
关羽与关平的死讯传回荆州,关银屏怒不可遏,心中充满了对孙权的仇恨。然而,孤身一人,她的力量有限,无法对孙权发起复仇。于是,她决定前往蜀中寻求刘备和诸葛亮的帮助,谋划为父兄复仇。历经千辛万苦,关银屏终于来到蜀中,见到了大伯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刘备此时正准备为弟弟关羽报仇,集合大军准备向孙权宣战。
然而,噩耗再次传来,三弟张飞被人割下头颅献给了孙权。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让刘备瞬间失去了理智,决定立刻对孙权宣战。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跨越七百多里,但最终在一场火攻中惨败,刘备也遗憾地死于白帝城。
在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关银屏深刻体会到仇恨所带来的深重伤害。在诸葛亮等人的劝慰下,她决定将这份仇恨转化为力量,为蜀汉的未来做出贡献。后来,诸葛亮准备北伐时,南方爆发叛乱,迫使他暂时放弃北伐,转而解决南方问题。关银屏随军南下,凭借过人的武艺和胆略,勇猛杀敌,令敌军闻风丧胆。她在南方一战成名,为将来留守南方并治理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南方逐渐平定,蜀汉需要一位具备胆略与智慧的人协助治理,李恢便成了最佳人选。而李恢的儿子李遗正值婚配之年,关银屏不仅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且武艺非凡,未婚。诸葛亮便与李恢商议,建议关银屏与李遗成婚,共同治理南中,巩固蜀汉的南方稳定。
婚姻虽然带有政治联姻的成分,但它也为蜀汉北伐的成功奠定了稳定的后方。蜀汉政权的大本营在益州,南方却是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乱。南方物产资源丰富,北伐所需的粮草与兵员大部分来自此地,因此,关银屏的婚姻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需要,更为蜀汉提供了对南方的坚实控制。
关银屏的父亲是关羽,伯父是刘备,她与刘禅的关系也十分亲近,赵云更是她的师父,诸葛亮也格外器重她。嫁给李遗后,关银屏与丈夫协力共治南方,不仅为蜀汉贡献了大量的资源,还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她倡导发展养蚕织布、学习武艺与文化,并引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关银屏的付出使得南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数年间,为北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她不忘施舍贫困百姓,常常为他们分发粮食和物资,深受百姓的尊敬。关银屏与李遗二人相依为命,直到晚年,百姓为他们夫妇立了碑,时常前来祭拜。尽管关羽未能亲眼看到女儿成婚,但若他在九泉之下得知,关银屏不仅找到了值得依靠的丈夫,还为蜀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定会感到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