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渊的晋阳军队,接到命令继续前进,走到了贾胡堡,离霍邑大约五十多里路的时候,正好遇上瓢泼大雨,行军不便,只能在贾胡堡驻扎下来。
没想到这雨一下就是好几天,连绵不断。眼看着大军只能坐着消耗粮食,没法前进。
李渊担心军粮吃完,就派幕僚沈叔安赶回太原,再运一个月的军粮来支援部队。沈叔安领命去了。
李渊日夜盼着天晴,可就是不见放晴,心里非常烦躁。忽然有军官送进来一份檄文,他急忙拿过来看,只见檄文开头两句是:“魏公李密,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李渊不由得失声叫道:“李密也公然起兵造反了?”
再往下看,檄文历数了隋炀帝的十条大罪,号召天下群起讨伐。
李渊看罢,自言自语道:“胆子可真大啊!”
话还没说完,见李世民走了进来,就把檄文递给他看。李世民看完,把檄文放在桌上,立刻报告说:“儿子听说李密已经攻占了河洛地区,瓦岗寨的翟让等人奉他为主,他自称魏公,现在手下已有几十万人,声势很大。我们不妨暂时跟他联络,免得我们攻打长安的时候,还得防备他从东边杀过来。”
李渊点头说好,就让温大雅写信给李密,提议结为同盟。信写好后,派使者送去。没过多久,使者带着李密的回信回来了。李渊马上拆开来看,大意是:
“你我都姓李,虽然家族支派不同,但根源本是同宗。我李密虽然能力微薄,却被天下英雄共同推举为盟主。希望能与你互相扶持,同心协力。像刘邦在咸阳降服秦王子婴,如周武王在牧野消灭商纣王那样的暴君,岂非人人共庆的盛事?”
李渊看到这里,不禁冷笑道:“太狂妄了!”又往下看,信里说:
“兄长如果不嫌弃,答应我的请求,希望立刻率领几千步兵骑兵,亲自到河内来,我们当面结盟,一起讨伐暴君,那就再好不过了!”
看完信,李渊又把李世民叫来商量,说:“李密狂妄自大,不是一封信就能结盟的。我们现在正要夺取关中,如果马上跟他断绝关系,反而会多一个敌人。不如说些谦虚奉承的话抬高他,让他骄傲自满,替我们挡住河洛方向的隋军。这样我们就能专心向西进军。等平定了关中,占据了险要,我们慢慢积蓄力量,看着李密和隋军像鹬蚌相争一样打来打去,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不是很好吗?”
李世民高兴地说:“父亲这个计策太妙了!就照这个意思回信吧!”
于是李渊再次让温大雅写回信,大意是:“我李渊虽然平庸无能,但也不忍眼看着国家危亡,百姓流离。所以才忍辱与北方的突厥修好,并冒死召集义兵,努力维护稳定。然上天生养万民,必须由有德之人来管理。当今能担当此任的,除了老弟你还有谁?至于老夫我,已经年过五十,不敢有这种奢望了。所以我真心拥戴老弟你,愿意攀附追随。只希望老弟早日接受天命,安定百姓。作为同宗之长,希望你能容纳我这个同姓之人,将来能继续我们李家唐国(指尧帝的古唐国,李渊祖先封地)的封号,我就心满意足了。现在汾水晋阳(指李渊根据地)周边还需要安抚,会盟的事,可能需要往后推一推。特此回复!”
温大雅写好回信,李渊和李世民看了一遍,都称赞写得好,于是再次派人送去。李世民说:“这封信一去,李密必定会专心对付隋军,我们就不用担心东边了。”
不久使者回来报告,果然李密拿到信后,向他的将领们炫耀。李渊听了更加放心。不料突然有侦察骑兵急报:刘武周联合突厥,准备趁我们后方空虚,袭击晋阳!
李渊忍不住长叹道:“看来时机还没到啊,只好赶紧掉头回去了。”于是和裴寂等人商量进退。
裴寂也说隋军还很强,长安不容易拿下;李密诡计多端,难以预测;刘武周唯利是图;不如先回去保住晋阳这个根本,再作打算。于是李渊决定第二天就撤军。
这时李世民正好在外巡逻,忽然听到要撤军的消息,立刻回营问明情况,果然是真的。他赶紧去问李渊:“父亲为什么要撤军?”
李渊大致说了原因,并且说:“粮食快吃光了,实在不能在这里待下去了。”
李世民忙劝阻说:“现在田野里到处都是成熟的庄稼,还怕没粮吗?隋朝守将宋老生,性格一向轻率急躁,一鼓作气就能把他抓住。李密贪恋洛口仓,也没空来管远处的事。刘武周表面上依附突厥,他们之间实际上互相猜忌。他虽然很想得到咱晋阳这块肥肉,但难道会忘记自己老家马邑的安危?不怕给突厥偷袭夺取?何况突厥刚和我们讲和,也未必立刻就撕毁盟约。因此,刘武周率大军来夺晋阳这种传言,不应该轻易相信。父亲您发起义兵,立志拯救百姓,按理应该先攻入长安,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个小敌,就想退兵,恐怕跟随您起义的人,一下子就会泄气松懈,大事就完蛋了!”
李渊摇头说:“如果晋阳丢了,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我决心回去了!”于是催促手下收拾行装。
李世民无奈,出来见到大哥李建成,想拉他一起去劝阻。李建成说:“我也不想这么快回去,但父亲已经决定回去了,看来是阻止不了了。”
李世民见李建成说话吞吞吐吐,知道他没有心思去劝,又转而去和裴寂等人商量。结果他们都说不如先回去。
这下把李世民气得够呛,连晚饭都吃不下去。他翻来覆去想办法,决定再次去劝谏。他大步走向后营,却被李渊的亲兵拦住,说大将军已经睡了。
李世民悲愤填膺,忍不住痛哭起来。李渊听到哭声,才召李世民进去问话。李世民呜咽着说:“军队靠正义行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前进就能活,后退就是死,我怎么能不哭呢?”
李渊又问为什么说会死?李世民说:“父亲您想想看!行军打仗全靠一股锐气,一旦撤退,锐气就没了,队伍就会溃散。敌人要是趁机从后面追击,我们就像土墙崩塌一样瓦解了,还怎么抵抗?那不是束手待毙吗?”
李渊听了这话,也感到后悔了,叹了口气说:“左军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李世民说:“左军虽然走了,估计还没走远,儿子愿意去追他们回来。”
李渊这才笑道:“成败就看你的了,你去追回来吧。”
李世民高兴地跑出去,立刻和李建成带着轻骑兵,连夜把左军追了回来。
过了两天,沈叔安运的粮食也到了。老天爷也好像有意帮忙,渐渐地云开雾散,露出了太阳。
李渊命令士兵们晒干铠甲,整理好武器,沿着山脚绕行,避开泥泞地带,直奔霍邑。
霍邑守将宋老生坚守不出战。李建成和李世民先带着几十个骑兵到城下,挥动马鞭指挥后面的部队,做出要围城的样子;同时命令士兵辱骂宋老生,对他进行刺激。
宋老生果然忍不住了,率领三万人马,开城出战。李渊率领一百名骑兵飞驰赶到,见宋老生出来对阵,赶紧命令殷开山去催促后面的主力部队。
后军接到命令立刻赶到。李渊想先让士兵们吃过饭再打。李世民却说:“敌人已经出城了,不能让他们站稳了脚跟,应该立刻冲上去攻击!等灭了他们再吃饭也不迟!”
李渊于是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
城里的隋兵从东门冲出来,李渊和李建成迎头拦截砍杀。隋兵也不弱,一拥而上,反而把李渊的部队一再往后逼退。幸亏柴绍赶来相助,指挥士兵奋力拼杀,才勉强顶住。
这时宋老生又率领一支队伍从南门出来,直奔城东,夹击李渊的部队。李世民正在南边的原野上观战,立刻和军头段志玄从高坡上冲下来,猛攻宋老生的背后。
宋老生只好调转马头迎战李世民。李世民手握两把刀,奋勇当先,左砍右劈,一连杀死几十个敌人,鲜血溅满了衣袖,两把刀都砍缺口了;他甩掉袖子上的血,换了刀,又策马向前冲。段志玄等人紧跟在他马后,拼命奋战,一个顶十个,十个顶百个,杀得隋军旗帜倒伏,车辙混乱,人仰马翻。
李世民又命令士兵们大声呼喊:“宋老生被活捉了!隋军还不快投降!”
这时城东的隋军正和李渊的部队僵持,不分胜负。猛听到主将被抓了,急忙退兵想逃回城里。李渊趁机逼近。那些隋兵像被风卷走的残云一样,慌忙逃入城中,赶紧关上了城门。结果只剩下宋老生一支孤军,进退无路。
宋老生想退入南门,被李世民截住;想转入东门,又被李渊和李建成拦住。两边的唐军围拢过来,宋老生知道走投无路了,跳下马想投护城河自杀。正好刘弘基飞马赶到,手起刀落,把宋老生砍成两段。宋老生的部下,也全成了刀下鬼,伏尸数里。
李渊命令士兵们简单吃点东西,吃完后就攻城。这时天已经黑了,士兵们肉搏登城,很快就攻了进去。
李渊下令:投降的免死。于是,城里的官兵都趴在地上乞求投降。
进城后,李渊立刻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并接见原来的官吏,去留听便。同时大授官职,很多人被授予五品散官(虚衔)的官职。
裴寂等人说授官太滥了。李渊笑道:“隋朝就是舍不得给爵位和赏赐,才失去人心的。我怎么能学他们呢?”
过了两天,李渊就率军赶往临汾。守城的官员开城投降,李渊像在霍邑一样安抚他们,并大授官职。接着又进攻绛郡。郡守陈叔达是前南朝陈高宗陈顼的儿子,一向有才学,这时闭门坚守。
李渊一边攻城,一边招降。陈叔达先抵抗后投降,迎接李渊入城。李渊对他很优待,聘他做幕僚。然后李渊又出兵抵达龙门。
正好这时刘文静带着五百突厥兵和两千匹马,来到军营拜见。李渊好好地慰劳了他们,并对刘文静说:“突厥派来的兵少马多,不会过多干预我们的军事,正合我的心意,你真是没有辱没使命啊!”刘文静连忙道谢。
李渊正打算指挥军队进军河东城,去攻打屈突通,忽然有河东郡的户曹(管民政的官)任瓖求见。李渊立刻请他进来。
任瓖行完礼,就对李渊建议说:“关中的豪杰们,都伸长脖子盼望着义军。我在冯翊郡(关中东部)待了很多年,认识那里的大部分豪杰。如果派我去说服他们,他们一定会望风归顺。您可以率军从梁山渡过黄河,指向韩城,逼近郃阳。冯翊太守萧造,不过是个文官,肯定害怕投降。就是关中一带的大盗孙华等人,也一定会远道来迎接义军。然后您再擂鼓进军,直接占领永丰仓(隋朝大粮仓),再谋划夺取长安,关中就能稳稳地拿下了!”
李渊听了非常高兴,立刻任命任瓖为银青光禄大夫,让他写信招降孙华。自己则率领军队转向壶口。黄河边的百姓纷纷献出船只等待唐军渡河,李渊选好日子就渡过了黄河。
正巧孙华也渡过黄河来见李渊。李渊握着他的手交谈,请他坐下,当面授予他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的爵位,并兼任冯翊太守。他的手下也依次授官,赏赐非常丰厚。孙华愿意做先锋,带领军队渡河。
李渊派一支偏师先渡河,又任命任瓖为招慰大使,去招降安抚黄河西岸的郡县。任瓖能说会道,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拿下了韩城,收降了冯翊。太守萧造果然上表请降。将领们又推举李渊兼任太尉,增设了官署。李渊都照办了。
随即李渊召集众人开会,商量下一步方向。裴寂说:“屈突通掌握着重兵,占据着坚固的城池(河东城)。我们如果扔下他向西去打长安,万一打不下来,撤退时又被河东的屈突通挡住,腹背受敌,岂不是太危险了?不如先打下河东城,然后再向西进军。长安全依靠屈突通做外援,屈突通一败,长安听到风声就吓破胆了,还有什么难打的呢?”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裴寂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反驳了:“裴公错了!用兵贵在神速。我们现在乘胜西进,正是出其不意的上策。留守长安的大臣,智谋不够,勇气不足,我们唾手可得。如果围攻河东,在城下耽搁太久,长安就有时间加固城墙,以逸待劳。我们白白浪费时间,自己挫伤士气,那才真是危险呢!何况关中豪杰蜂拥而起,还没归属谁。我们不赶紧去夺了长安,招揽他们,反而会失去人心。将来四面都是敌人,后悔都来不及了!”
李渊捻着胡须说:“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我打算分兵两路:派一支偏军攻打河东,主力则直取长安。”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包围河东城,自己率领主力渡过黄河向西进军。
朝邑县的法曹(司法官)靳孝谟献出蒲津、中潬两座城投降。华阴县令李孝常献出永丰仓归顺。京兆(长安周边)各属县,也大多派人来表示归附。
李渊于是命令长子李建成、司马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等人驻扎在永丰仓,守住潼关以控制河东方向。慰抚使窦轨以下的官员,都受他们节制。
次子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人去招抚渭水以北地区。慰抚使殷开山以下的官员,都受李世民节制。
两路人马分头行动。李渊自己住在长春宫。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以及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都来求见。李渊一一接待,任命于志宁为记室(秘书),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机要文书)。
这时正好有鄠县派来的使者求见,呈上文书。李渊看了一遍,就笑着把柴绍叫进来说:“我女儿(指平阳公主)可真是又聪明又勇敢啊!”说着就把文书递给柴绍看。柴绍看完,也非常欣慰高兴。
李渊又说:“你可以带些骑兵,去接她过来。”柴绍赶紧把文书接过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出去。
你猜发生了什么事?且看下篇文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