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画坛,吕文扬以“超以象外,得其神”的艺术追求,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绘画世界。他不囿于物象的表层描摹,而是以敏锐的感知与深邃的思考,穿透形式的壁垒,直抵艺术的精神内核,其作品如同一束澄澈的光,照亮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之路。

“超以象外”是吕文扬艺术创作的基石。他深谙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髓,却不满足于对自然景象的简单复刻。在他的笔下,山川不再是地理的具象,而是情感与哲思的载体;花鸟也不止是生命的形态,更是精神世界的隐喻。他曾耗时三年遍历名山大川,却在创作时刻意“遗忘”具体的山石轮廓,转而捕捉云雾缭绕时山的灵动、月光倾泻下山的静谧。这种“忘形得意”的创作方式,让他的山水画突破了写实的桎梏,呈现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如《云山梦影》中,墨色的浓淡干湿交织出朦胧的山峦,留白处似云似雾,观者仿佛能在笔墨间感受到山风的轻拂与心灵的放空,这正是他跳出物象束缚、追寻精神本真的生动体现。
“得其神”则是吕文扬艺术表达的终极追求。他认为,艺术的灵魂在于传递生命的温度与精神的力量。在人物画创作中,他尤为注重刻画对象的内心世界。《老者观棋》里,棋手的蹙眉深思与观棋者的淡然浅笑,并非简单的表情再现,而是对人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解读;《少年逐梦》中,少年奔跑的身影充满动感,飞扬的衣角与明亮的眼神里,藏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蓬勃朝气。这些作品以形传神,以神动人,让观者在视觉享受之余,更能获得精神的共鸣与心灵的启迪。他常说:“画是无声的诗,要让每一笔墨都饱含情感,让每一幅画都拥有灵魂。”这份对艺术精神的坚守,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抚慰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食粮。

吕文扬的绘画艺术,是传统美学与当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他以“超以象外”的勇气打破常规,用“得其神”的智慧传递温度,在笔墨丹青间书写着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与思考。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殿堂里的瑰宝,更是指引人们追寻精神高地的灯塔。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吕文扬用他的画笔告诉我们:唯有超越表象的纷扰,才能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美好;唯有坚守精神的追求,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