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道咸年间礼坏乐崩,儒家士大夫们效仿“上古三代之礼”能否有效?
创始人
2025-09-20 14:33:18
0

道咸年间,社会动荡的局面可谓是“礼坏乐崩”的真实写照。士大夫们,尤其是那些有经世致用思想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混乱的根源在于民众无法抑制内心的贪欲。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经世派士大夫推崇恢复古代礼法,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礼制才能重新规范人心,维护统治的秩序。他们特别注重复兴上古三代的古礼,认为这才是化解当时社会危机的关键所在。

乾隆晚期,白莲教起义爆发,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但当时的经世派士大夫们在看待这种农民起义时,并没有从农民的疾苦出发,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批判民间宗教上,认为民间宗教如白莲教,迷惑了民心,扰乱了社会秩序。曾亲历白莲教起义的经世派人物张海珊,便坚定地认为民间宗教是国家政权崩溃的根本原因。嘉道年间,潘德舆也对当时兴盛的民间宗教发出了强烈的批评,而汤成烈则认为宗教问题的根源在于百姓缺乏足够的文化教化。因而,经世派士大夫们主张,通过士大夫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儒家礼仪的贯彻执行,来引导百姓,促进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在地方治理方面,经世派士大夫主张加强对百姓的控制,采取恢复上古三代时期的礼乐制度。嘉道年间的陈寿祺提出,在地方上恢复周代的乡饮酒礼,并主张将这一礼制与保甲法结合,以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经世派士大夫认为,通过恢复这些古礼,可以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从而便于朝廷更有效地管理百姓,形成更加牢固的社会控制。

对于如何具体执行这些礼法,士大夫们一致认为,必须通过儒家士大夫的力量来将这些古代礼乐制度贯彻到百姓之中。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罗泽南极为重视士大夫的教化作用。他深信,普通百姓无法凭借自身的教养成材,必须依赖士大夫的引导。在《西铭讲义》中,他明确指出,教化百姓必须依靠上古三代圣王所创立的制度。虽然他也承认不能完全照搬三代制度,但他认为其中的精髓是不可轻易否定的。在《读孟子札记》中,他对三代的礼乐制度表示深信,认为这些古代制度在当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士大夫们对礼教的重视更加深刻。他们普遍认为,农民之所以会起义,根源在于他们缺乏教化,导致心灵受到邪说的迷惑。咸丰三年,胡林翼在《论东路事宜启》中指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心嗜利”,并进一步强调,要想平息这种乱象,必须加强礼仪教化。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平定,统治者对礼仪教化的重要性给予了更多关注。到了同治十年,曾国藩在为江宁府学所作的《江宁府学记》中,详细阐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湘军另一位代表人物刘蓉,在平定太平天国后,选择归隐湖南家乡,潜心研究古代礼制。他撰写了《礼经发微》一书,专门阐述他对古礼的理解与思考。刘蓉希望能够解开古礼的真正奥秘,纠正三代时期以降的礼制误读,为未来的圣王提供复兴三代盛治的可行方案。

从根本上看,儒家礼乐制度是一种具有明显等级性特征的制度,而经世派士大夫推崇这一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王效成与魏源对礼的阐述,揭示了经世派士大夫维护古代礼乐制度的深层次意图。他们认为,恢复三代礼制,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道德秩序,更是为了固守封建专制制度,使百姓安分守己,进而达成稳定统治的目的。

满清入关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来恢复农业生产。通过红薯、玉米等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清朝人口迅速增长。据统计,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朝人口约为1.6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增至3.12亿;而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更是突破了4.36亿。然而,人口激增带来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紧张和贫富差距,贫困人口的增多为民间宗教和秘密组织的扩展提供了土壤。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挑战,经世派士大夫试图借鉴上古三代的经济模式,以解决清朝的经济困境。

清朝入关后,八旗子弟成为了国家财政供养的特权阶层,但随着八旗人口的增加以及财政压力的加大,他们的福利逐渐下降。包世臣提出仿照三代井田制,建议将直隶地区的盐碱地分配给旗民进行开发。包世臣的建议有助于开发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但由于八旗子弟习惯了依赖国家供给,他们显然无法像古代农民那样辛勤耕作,因此这一建议未能被有效实施。

包世臣及其他士大夫提出恢复井田制的构想,反映了士大夫们深受复古与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面对愈加严重的人地矛盾,在缺乏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产量的情况下,他们希望通过恢复古代井田制来增加粮食产量。然而,在晚清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旱灾,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经世派士大夫主张恢复三代时期的沟洫制,以改善清朝的水利系统,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施彦士等经世派士大夫认为,恢复沟洫制比恢复井田制更为紧迫。他们提出,要在南方地区修建沟洫,改善水利条件。李东沅在《治旱条议》中也主张各省学习古代沟洫法,以完善基础水利设施。基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沟洫制无疑是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农业灌溉方案,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也有部分经世派士大夫持务实态度,他们认为不应照搬古代的井田制与沟洫制,而应通过调整和巩固现有的土地制度来提升农业生产力。他们提倡因地制宜,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民生产,同时配合乡饮礼与保甲法维护地方秩序,并通过兴办义学、义仓等形式,帮助贫苦百姓。胡培翚认为,不仅井田制,连其他古代制度也不应轻易否定。上古三代的制度,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层面,都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士大夫深信,恢复井田制是重建三代盛治的基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封建制,进而恢复当时的学校制度等其他政治体制。罗泽南也表达了对封建制的向往,他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有实施井田制,才能恢复三代时期的治国理政之道。

尽管经世派士大夫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他们在经济问题上的思考,往往缺乏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始终带有浓重的儒家理想主义色彩。尤其在土地问题与贫富差距问题上,他们过于倾向于平均主义思想,倾向于排斥商业与货币经济。然而,西方列强的强大,恰恰在于他们充分重视商业发展与私人财产保护制度的优势。因此,面对清王朝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经世派士大夫的“古时丹”注定无法挽救这个正在走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太原市第一家机器面粉加工厂 1923年,太原晋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它是太原市第一家机器面粉加工厂,也是太原面粉一厂的前身...
一起重温!他们的抗战家书,感人... 原标题:多家博物馆推出抗战家书相关展览 重温历史记忆 读懂家国情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原创 1... 杨虎城的下落 1949年8月,蒋介石亲自飞往重庆,试图从毛人凤那里了解杨虎城的最新情况。 “按照委座...
原创 蒙... 十六世纪初,巴布尔,帖木儿帝国的后裔,趁着印度德里苏丹国的内部动荡与分裂,带领军队自阿富汗南下,成功...
恰青春丨“李云鹏们”走出了一条... 7月7日开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原创 民...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诞生可追溯至六千多...
齐鲁清风·廉吏史话 ⑧丨邢侗:... 编者按:山东又称齐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齐鲁大地贤哲辈出,...
原创 英... 我们平时聊天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响亮的称呼:“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正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咱们中...
原创 1... 1931年2月,蒋介石在南京实施了对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软禁,这一举动使得蒋介石在建立个人独裁专制的道...
上博“蝠桃瓶”文创冰箱贴是在消... 上海博物馆一款“蝠桃瓶”文创冰箱贴近日引发争议。这款以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原型的发光冰箱贴被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