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提到了三位清朝的妃嫔,分别是温僖贵妃、孝懿仁皇后和舒太妃,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三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看看电视剧中与历史的差异。
① 温僖贵妃
在剧中,温僖贵妃被描绘成一个霸道跋扈、无恶不作的女人,最终与康熙皇帝发生冲突,最终闹得不欢而散。然而,历史上的温僖贵妃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从她的家族背景来看,温僖贵妃的出身堪称显赫。她的爷爷额亦都,是清朝开国的五大臣之一,姑姑是皇太极的正妻,父亲则是努尔哈赤的外孙,康熙的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她的两个嫡母都是爱新觉罗氏的郡主,而她的同父同母的姐姐则是孝昭仁皇后。这样的家世,她何必为了一点权力去争斗呢?她本就不需要为了任何东西而费力争抢。
据官方历史记载,温僖贵妃的性格十分温和,并且她非常受康熙的宠爱。她在宫中管理后宫事务多年,甚至一度以贵妃的身份,主理后宫事务。她的册文中写有“宜家”“淑慧”等赞美其贤良淑德的词句。
而她的儿子,虽然年纪轻轻就被封王,虽然最终未能夺得皇位,但即便在雍正登基后,他依然没有被惩处,依旧封为敦亲王。只可惜他自己作死,最终被褫夺封号,幽禁在京师。但若非如此,敦亲王的命运本应更为平顺。甚至在乾隆继位后,由于他的母亲钮祜禄氏的背景,他还获得了辅国公的封号。可见温僖贵妃在后宫的影响力和她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温僖贵妃并非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受人诟病,反而是一个温和且深得康熙宠爱的人。她的形象,显然被剧本过度夸大和误读了。
② 孝懿仁皇后
在剧中,关于孝懿仁皇后的描述非常简略,只是提到她出身名门,是大胖菊的养母。实际上,历史上的孝懿仁皇后可是有着非常高贵的家世,她的姑妈便是康熙的生母——孝康张皇后。
孝懿仁皇后进宫时,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尚未完全明确,但她早早就享受到了妃子级的待遇,不久后便被册封为贵妃。在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她成为了后宫的实际掌权者,料理后宫大小事务多年。据说,康熙皇帝的众多儿子,都曾由孝懿仁皇后亲自抚养,特别是那些低级妃子所生的孩子,其中就包括后来的老四和老八。
康熙之所以没有立她为皇后,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有“克妻”之说,害怕她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于是,他一直拖延,直到最后孝懿仁皇后临终前,才终于给她穿上了凤袍,这也算是她为康熙后宫打理一生的遗憾。
从孝懿仁皇后的一生来看,她在宫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既能料理后宫,又得到了康熙的高度信任,她的故事比剧中所描述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③ 舒太妃
在《甄嬛传》中,舒太妃是一个宠冠一时的妃子。剧中从太后的口中和果子狸的叙述中得知,康熙对舒太妃的宠爱一度颇为热烈。剧中的情节也特别描写了大胖菊登基后,将舒太妃贬入道观。但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舒太妃”这个人物。
实际上,果郡王的生母是勤太妃,也叫纯裕勤妃。她在康熙33年进入宫中,当时她的身份还是宫女,三年后她得到了康熙的宠幸,生下了十七皇子。直到康熙57年,她才被封为嫔,雍正四年正式封为妃。看过她的履历之后不难发现,如果一位妃子得到了极大的宠爱,她不可能在成为皇帝女人的第19年才被册封为妃。同样,她的儿子,也不可能给她的情敌好脸色。
所以,勤太妃完全没有威胁到雍正母子的地位,更没有像剧中描述的那样被打入道观。
黑狸狸的总结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关于康熙朝的三位妃嫔——孝懿仁皇后、温僖贵妃和舒太妃的描写,确实与历史有所偏差。简而言之,孝懿仁皇后从不争宠,也没有抢其他妃子孩子的行为;温僖贵妃不仅深得康熙宠爱,还曾管理后宫,形象与剧中的恶妇大相径庭;至于舒太妃,历史上并没有此人,真正的“舒太妃”是纯裕勤妃,她并未受到过多宠爱,也没有被打入道观。
因此,这三位历史人物,在剧中为了剧情需要,确实有过一些改编和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