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斯仓钞版
天圣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1024年1月11日),薛田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设置交子务。天圣二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024年4月1日),交子务雕版印造交子,以书填面额方式,发行从一贯到十贯面额的官交子,合计共发行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由此诞生。
1924年,马衡任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讲授中国金石学课程时编著讲义《中国金石学概要》,初版成书印刷。这里面有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千斯仓钞版”的记载。迄今为止,“千斯仓故事图背印钞版”是所见世存最早的钞版实物,意义重大。
马衡著作《中国金石学概要》对“千斯仓钞版”的描述
2024年,交子务成立暨官交子发行1000周年,“千斯仓钞版”亦见诸记载百年。中国钱币界无不在为这件影响深远的事情而进行纪念。
《东亚泉志》在2024年1月及4月发行的第33期和34期杂志中,分上下篇刊载了香港中国古钞学会会长冯乃川先生撰写的《千斯仓钞版的出现与流向》一文。
从文中可知,国内第一次关于该钞版的图像记录是1928年4月1日中国画学研究会出版的《艺林旬刊》第十期。第三版版面上面有一篇图文并茂的报道,披露一件“铜版近年出土,有人持拓本乞题”。这是“千斯仓钞版”拓本首次的见诸公众。
1928年中国画学研究会《艺林旬刊》书影
至1938年日本奥平昌洪编著《东亚钱志》时,其中关于千斯仓钞版的记载便已是珍藏于“田中清岳堂”。
1938年《东亚钱志》书内首次披露“千斯仓钞版”的正面及背面拓本和尺幅
而田中清岳堂的“钱币馆”收藏于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捐赠给了日本银行。这批捐赠的收藏品,成为1985年成立的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核心,其中便包括极其重要的千斯仓钞版!
但可惜不论是《东亚钱志》还是日本货币博物馆均未曾披露过该钞版的收藏信息和实物照片,仅有拓片公布。
据此估计,国内应已有近百年未有人见过千斯仓钞版的实物。并且,其实物照片未曾披露。而其拓片亦廖廖可数,相当稀缺和珍贵,向来是货币研究及收集古钞的爱好者和学者所重视及追求的目标。
冯乃川先生在研究过程中,向日本货币博物馆发送邮件,获得了钞版拓片图片,同时确认钞版目前确藏于该馆。
在确认钞版所藏之处后,《东亚泉志》发行人兼总编辑周迈可先生通过美国史密森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钱币收藏馆长艾伦·费因戈尔德女士(Ellen Feingold)及德国莫里茨堡博物馆馆长乌尔夫·德雷格先生(Ulf Draeger)的介绍,与日本货币博物馆馆长关口女士取得联系。经过一番沟通,周迈可先生获准在9月13日上午10:00查看该钞版,拍摄实物照片,并进行金属成分测试。
日本货币博物馆许可函
9月13日上午9:00,周迈可先生与冯乃川先生从酒店出发前往日本货币博物馆。同时,北京公博古钱币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洪刚先生专程从北京携奥林巴斯手持式光谱仪赶至博物馆。
2024年9月13日,冯乃川、周迈可、段洪刚合影于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
三人在博物馆集合后,段洪刚先生先向周迈可先生仔细讲述了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段洪刚先生详
细讲述光谱仪
使用方法
至上午10:00,周迈可先生随馆长关口女士前往日本银行本部会议室,亲眼见到了流传千年的千斯仓钞版。在此,我们可以向各位读者透露的是,钞版目前保存状况非常完好!
博物馆方帮助测试了钞版的重量。同时,周迈可先生拍摄了钞版六个面的照片,并使用光谱仪对钞版进行了金属成分检测。
照片和金属成分检测结果预计将于12月1日澳门拍卖前的澳门招待午宴上正式公布!
我们期待在相关资料发布后,可以对现有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能够吸引有更多学者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来,互相印证发钞的历史。
货币博物馆行程之后,周迈可先生、冯乃川先生及段洪刚先生前往了正在举行的2024年第33届东京收藏展(TOKYOコレクションフェア)。
冯乃川先生与段洪刚先生在东京收藏展现场
左起:Jimmy、Winston Koike、Jeff Sams、周迈可
Winston Koike先生的父亲Xavier Ken Koike曾在1985年帮助日本货币博物馆首任馆长郡司勇夫先生建立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