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老照片:清漪园遭英法联军劫掠,满目疮痍
创始人
2025-09-19 04:31:03
0

当然,这就帮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

---

何处燕山最能令人心醉?昆明湖的风光与月色无可比拟,真是绝佳的景致。夏日的湖水清澈透明,带走了酷暑的闷热,天空时而阴雨,时而晴朗,令人心旷神怡。湖面上的山影倒映在水波之中,稻田的分流渠顺着水边伸展,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漫步湖畔,身心如同被清风洗礼,真正的快乐无需借助仙踪,更不必去打听那传说中的石鲸。

1751年,乾隆皇帝在游览当时还在建设中的清漪园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名为《昆明湖泛舟》的诗篇。他耗费了十五年光阴,花费巨资达四百八十九万两白银,按照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理想,精心打造了这座皇家园林。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先后百余次亲临此地,留下御制诗超过一千五百首,充分体现了他对这里秀丽湖光和青山绿水的浓厚感情。

乾隆皇帝曾说:“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清漪园是皇家专供休闲游玩的胜地,建筑宏伟壮观,兼具北方古典风格和江南秀美韵味,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然而,乾隆帝及其后代未能引领中国迈入现代化发展,导致国家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1840年起,西方强国开始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最终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皇家园林。

1860年10月7日,继毁坏圆明园之后,英法联军两百余人入侵清漪园,“将各殿陈设抢掠殆尽,大件多被毁坏,小件悉数掠走”,甚至连清漪园的印章都在混乱中遗失。仅数日,园中积累百余年的数万件珍贵文物几乎损失殆尽,损失率高达八成以上。

灾难并未止步于此。10月18日,联军再次侵袭“三山五园”,司令额尔金下令纵火,顷刻之间,北京西郊烈焰腾空,浓烟滚滚直冲云霄。法国人亨利·柯第埃在其著作《1860年对中国的远征》中写道:“1860年10月18日,万寿山开始燃烧。19日,火势继续蔓延,浓烟如云,直扑北京城。”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的随军记者沃格曼目击了佛香阁被焚的惨烈场景。他描述道:“佛香阁屹立于高耸的花岗石台阶之上,四周火光熊熊,宛如一座陷入火海的巨大祭坛。”佛香阁是清漪园中最宏伟的建筑之一,最初为乾隆皇帝庆祝其母亲六十寿辰而建,如今却化作一片灰烬。

火灾持续数日,清漪园满目疮痍,绝大多数木结构宫殿被烧毁,仅剩下坚固难摧的巨石遗迹。沃格曼感慨:“这些残存的石块,将成为后人见证这座曾经辉煌皇家园林的唯一标记。”

英法联军撤退后,虽然清漪园已成废墟,皇帝不再踏足这片“散志澄怀”的净土,但管理与看守并未完全中断,仅对官员和园丁数量进行裁减。原有的四十四名官员减少九人,四百三十五名园役也被裁减八十三人。

当然,这时的管理显得十分松散,许多中外人士通过各种关系,都能有机会进入园内游览。

1871年暮春,文人王闿运、徐树钧等人在驻守的参将廖承恩带领下,前往清漪园追寻昔日遗迹。他们自绣漪桥进入,眼前是一幅荒凉凄凉的景象:“颓垣断瓦,杂草丛生,古宫树苍苍,水声呜咽。登上辇路廓如亭,南望万寿山,只见牧童与樵夫在林间往来。傍晚时分从昆明湖归来,桥上的铜犀卧于荆棘之中,犀背上的御铭清晰可见,令人感慨万千。”

同年夏季,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在一位清朝官员陪同下进入清漪园拍摄。他所见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园林:汉白玉石桥(即十七孔桥)横跨荷花盛开的湖面,小岛四周建有多座凉亭,山上耸立寺庙与宝塔,鹿群及其他猎物在荒废的林间自由穿行。

他顺着杂草覆盖的小路攀登万寿山,目睹“焦黑的墙面缠绕着藤蔓,破败的栏杆和大理石上同样挂满了嫩绿的枝叶”。

1872年,曾参与1860年对华战争的英国军官卧尔斯莱游览万寿山,也见证了其凋零景象:“佛香阁的巨梯已被毁坏,铜塔依旧矗立,但附近的亭台楼阁大多残缺。湖水平静,荷花覆盖其上,与残破的大理石桥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凄凉。”

毫无疑问,清漪园日渐凋敝,废墟和荒草随处可见。这既是由于长期无人修缮,更有故意破坏的成分。

破坏首先来自守护者的贪腐。1878年《申报》报道,负责清漪园守护的中营副将赵清,被同僚控诉私拆万寿山前的景明楼,用拆下的砖石建造自家花园。此类现象不仅在清漪园,即便在紫禁城内也时有发生。

破坏还源自盗贼猖獗。清漪园不再戒备森严,盗窃频发。英法联军离开后一年内,八旗健锐营和外火器营曾六次前往“三山五园”巡查,严厉打击盗匪,搜寻失窃文物。1887年,醇亲王奕譞巡视昆明湖挑挖工程时,偶遇盗伐树木的几人,立即命令护军逮捕,交由刑部审理。

更有破坏来自皇帝旨意。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初期,决议修复圆明园,因材料匮乏,批准从清漪园、静明园及静宜园拆卸建筑材料,用于重建圆明园。此举引发众多反对,工程不到一年便停工。多年后,重修清漪园计划得以启动,但因经费紧张,远离万寿山的部分建筑亦被拆除。例如治镜阁虽幸免英法联军破坏,却被拆解用作万寿山新宫殿建设的材料。

1886年,清漪园的重修工程由海军衙门负责,名义上是为了水师学堂建设及“恭备太后阅看水操”,实际上是掩人耳目的修复工作。1888年光绪皇帝亲政不久,正式下令修缮清漪园,并将其更名为颐和园,寓意“颐养天年,和乐安宁”。

修缮工程持续九年之久,至1895年甲午战争后匆忙结束。其实,早在1891年,慈禧太后已长期居住于颐和园中。

为了筹措修园资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调动了海军经费、鸦片税、海防新捐及各省督抚拨款,总计耗资五至六百万两白银。修建期间,河南、奉天、京畿等地接连遭遇水灾,御史吴兆泰曾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但最终结果是“着交部严加议处”,未能阻止修缮。

当年约翰·汤姆逊见到清漪园破败不堪,毫无修复迹象,他曾猜测:“中国人既无精力也无资金完成如此艰巨工程,或者故意让它破败,以激发国人敌意。”显然,他的判断完全错误。

如今,万寿山与昆明湖焕发新生,园林再度繁荣热闹,但大清王朝的命运却未因此转好,反而日益衰微,终走向覆灭。

---

这版文字保留了你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同时丰富了细节和描写,你觉得如何?需要再调整语气或者增加某些部分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开展在即!俄罗斯五金工具展 T... 2025年俄罗斯五金工具展 Toolmash & 俄罗斯木工家具展 Woodex 开展在即,为了各位...
《她・视界》山西女油画家作品展...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20日电 (栗雨琪) 近日,“在地唤醒计划 NO.007”《她・视界》山西省女油...
原创 在... 公元215年,曹操进行西征,目标是张鲁。曹操的军队抵达陈仓后,准备从武都进入汉中。在这期间,曹操派遣...
原创 他... 1954年,李元明经过在炮兵高级炮校的学习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的参谋长。在这个职位上,他主...
原创 崇... 明朝灭亡前,依然掌握着江南广阔的领土,并且在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如果崇祯皇帝选择迁都避难,他...
男子在俄罗斯骑马踩空跌入坑中,...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11月19日,一名达吉斯坦骑手在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骑马...
忻州古城尽显历史韵味与人间烟火 11月16日,忻州古城迎来不少游客。青石板路串起明清古建,灰墙黛瓦映着初冬晴光,游客或驻足赏景或缓步...
青春悦动展风采体艺双馨育新人 ...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0日电 11月19日,重庆市忠县㽏井中学举行第21届体育艺术节。本届活动以“恒...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0日电(许婧)2025年恰逢上海戏剧学院建校80周年校庆,今年10月,上海第二...
竹山翡绿珠宝工作室(个体工商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竹山翡绿珠宝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锁柱,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