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刘邦一旦登上了皇帝宝座,韩信便失去了利用价值,最终被刘邦视为“鸟尽弓藏”的对象。然而,实际上对于刘邦来说,韩信依旧是极为重要的人物。只是韩信的自尊心受到了刘邦的压制,这才让他不再“低头事权贵”,也因此发脾气,不再愿意为刘邦效力。
当然,韩信的地位也不算低。即使被削职降级,他依旧是个“侯”,这是连后世的李广都梦寐以求的荣光。因此,韩信仍然可以算作权贵之列。毕竟,连舞阳侯樊哙都在他面前跪拜,一口一个“大王”,可见他地位的非凡。值得注意的是,樊哙不仅是刘邦的连襟、吕后的妹夫,还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堪称半个外戚。可是,当时的韩信,与刘邦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回顾历史,原本韩信和刘邦本可以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时候,刘邦也许需要看韩信的脸色。然而,韩信却在一盘棋中走进了死胡同,最终被刘邦反败为胜。因此,许多人认为,韩信走上了春秋时期文种的老路,而刘邦则如同勾践的翻版。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复仇成功后,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选择了归隐山水;另一个是文仲,却选择了留在宫廷,与勾践共享荣华富贵。然而,勾践最终将文仲的饭碗也夺走了,导致文仲成为历史上的笑柄,遭到了两千多年的嘲讽。
《史记》中司马迁记载了范蠡的忠告: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早已预见到自己的结局,他认为勾践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荣华,于是选择离开并劝说文种一起走。然而,文种对荣华富贵无法割舍,最终未能听从范蠡的劝告,成了历史的笑柄。
韩信攻下齐国后,蒯彻便对他直言,如果他继续依附刘邦而不自立,最终会落得与文种相同的下场。韩信并未重视这些警告,他自信地认为刘邦是重情重义的人,解衣推食之恩让他感激不已,怎么可能做个白眼狼呢?然而,蒯彻见韩信执意不听劝告,只好选择离开,仿佛是范蠡的影像重现。
的确,当时韩信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选择:趁刘邦与项羽对峙之时,自己可以在齐地自立为王。这时他有机会与刘邦、项羽一同瓜分天下,但韩信最终未能抓住这个机会。韩信认为,与其冒着风险抢夺一块蛋糕,还不如等着刘邦送来,这样既名正言顺,又能避免落得被人非议的风险。然而,这一选择却剥夺了韩信的主动权,让他沦为刘邦的棋子,也因此埋下了后来的祸根。
几年后,韩信最终在长乐宫被吕后所杀,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走上了文种的老路,后悔不已。事实上,自从被刘邦从云梦泽擒获后,韩信就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因此,他在死前愤怒地喊道:“果然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因为当初为了证明自己对刘邦的忠诚,他甚至献出了钟离昧的人头。
可见,韩信一直在心中纠结,幻想着能够摆脱刘邦的掌控,他一直在矛盾与挣扎中度过。而最终,刘邦和吕后联手,彻底将韩信打入了绝境。
刘邦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他视韩信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认为他是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尽快排除。然而,刘邦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杀韩信,因此他选择了将韩信贬谪而非直接处死,就像是将一只猛虎关进笼子里。
最终,韩信还是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吕后亲自操刀,而刘邦对这一结果则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夫妻二人联手演出了一场双簧。对刘邦而言,韩信不过是个鸡肋,他不再对刘邦出力了。每当刘邦有战事,韩信便声称自己病了。如果当时韩信能出手相助,刘邦也许就不会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围困七天七夜,甚至也不会被英布一箭射伤,早早骑上仙鹤之背。
关于吕后为何杀韩信,有人认为他谋反,经过一番策划准备捉拿韩信,甚至不惜让萧何出面协助。但是,关于韩信是否谋反,许多观点认为他并无此心,甚至没有那个能力。毕竟,他身处长安,周围都被刘邦和吕后严密监视,没有兵马,连家丁也不忠诚,根本没有机会进行谋反。
《史记》中提到,韩信曾与陈豨联手,准备通过矫诏释放囚徒,将他们武装起来攻打吕后、太子刘盈。然而,这个计划的难度极大。即使囚徒们愿意跟随,武器从哪里来呢?而且,韩信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刘邦掌握着,他如何能与陈豨接触?所以即使陈豨打败刘邦,韩信也不可能及时收到消息。
有人说,韩信的死与刘邦的决策密切相关。刘邦没有立刻处决韩信,并非完全没有理由,而是因为他留着韩信利用,稳定诸侯的情绪。刘邦希望在大一统的进程中,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避免激起诸侯们的恐慌。如果他直接处死韩信,恐怕会引发一场动荡,反而不利于他的统治。
此外,韩信并非“丰沛集团”的一员。刘邦心中有一个核心团队,那些从沛县与他一同打天下的老朋友,诸如萧何、樊哙等人。而韩信,虽为得力将领,但始终未能融入这个核心团队。刘邦始终认为他与韩信心有二意,因此将其视为“同床异梦”的人,韩信自然也没有免死金牌。
韩信的军事才能与年轻的优势,成为刘邦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韩信的军事成就让刘邦感到威胁,尤其是他的年轻,意味着他可能会比刘邦活得更久,成为一个长久的威胁。因此,刘邦不得不在心里决定,在自己的余生中,韩信绝不能继续存在。
综上所述,韩信的死,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刘邦无法避免的决策。虽然外界有许多不同的解读,但从政治和权力斗争的角度看,韩信终究成了刘邦帝国的隐患,必须被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