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年,年仅25岁的汉哀帝刘欣因病去世,且无子嗣继位。因没有继承人,朝廷的继承问题骤然变得复杂且紧急。一直以来深受冷落的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力挺下,迅速通过排除异己,摆脱了汉哀帝宠信的大司马董贤,掌控了朝政。
由于汉哀帝去世时并未留下儿子,挑选继任皇帝的责任便落到了王莽的肩头。王莽最终选中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后改名为刘衎,继位后成为汉平帝。尽管刘箕子是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并未见证西汉的灭亡。
王莽在汉成帝时代曾遭遇严重打击。那时,王莽刚刚晋升为大司马,在汉成帝宠信享乐的同时,朝政已几乎由王莽独揽。王家作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外戚,几乎掌控了朝廷的所有重要职位。甚至,大司马一职曾变成王家世袭的职位。然而,汉成帝突然去世,继位的是其侄儿汉哀帝。汉哀帝不仅和王家毫无血缘关系,还带来了自己母亲家族的强大支持。
在短短几个月内,汉哀帝便排除了王家在朝中的权力,甚至将王莽赶回了封地新都,王莽无所作为,只能在那度日三年。在这段期间,王莽极力讨好太皇太后王政君,但她显然没有再意欲帮助王家。王莽的前景一片灰暗。
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到来。汉哀帝去世后,王莽迅速清除了朝中的反对力量,包括汉哀帝亲立的大司马董贤。凭借太皇太后的支持,他再度执掌朝政,并挑选了年仅9岁的刘箕子继位。
此时,王莽深知,自己必须控制住刘箕子及其外戚,防止重蹈汉哀帝时期的覆辙。于是,他开始通过礼法来重新定义刘箕子的身份。他公开宣称,刘箕子是汉成帝的侄子,并非汉哀帝的亲戚,这样一来,他不仅割断了刘箕子与汉哀帝的血缘关系,还成功将刘箕子与中山王一脉的联系切割。
接下来,王莽更进一步,任命一位血缘关系远远不如刘箕子的宗室人士继承了中山王的职位,并宣称,刘箕子从此与中山王家族再无任何联系。为了彻底切断刘箕子和原先家族的关系,王莽还命令刘箕子入京时不能带上任何家族成员,只有他自己和王莽的支持者护送。
年幼的汉平帝孤身一人进入长安,继位成为帝王。而这一切,对于他的母亲卫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不仅失去了和儿子的亲情联系,而且原本应当随儿子一同荣升的卫家,也在王莽的操控下,成了一个局外人。王莽借汉平帝之名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卫家不仅没有任何收获,反而陷入了困境。
正当卫姬愁眉不展时,王莽的嫡长子王宇出现在她的面前,提出帮助她恢复和汉平帝的亲情联系。王宇深知,若不采取行动,未来汉平帝成长后可能会清算王家。于是,他策划了一个接一个的计划,试图让卫姬能够进京见到儿子,但王莽的严苛反应一次又一次摧毁了他们的希望。
最终,王宇为图自保,企图借“异象”制造机会引导王莽放松警惕,然而这一阴谋被揭露后,王莽毫不手软,将王宇处死,并将卫家全族诛杀,卫姬独活。就在卫家被灭族之际,年幼的汉平帝只能目睹这一切,然而他无能为力,甚至还将娶王莽的女儿,以彻底融入王家的统治之中。
即便如此,汉平帝始终没有拥有真正的权力。王政君负责朝政事务,王莽则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元始元年,发生了一件被视为祥瑞的事件,越裳氏远道而来,献上白雉和两只黑雉,这一献礼被巧妙地用来提升王莽的声望,将他与周公相提并论,提升了他的影响力。甚至,有人上书请求尊王莽为“安汉公”,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荣誉,王莽的地位因此再度攀升。
但在这背后,汉平帝的反应却始终未被史书记载,他依旧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傀儡。而王莽的权力则在一系列“尊号”与“称号”的加持下愈发庞大,直至他获得了“宰衡”这一权力至上的职位,使得他在名义上超越了三公,成为了朝廷第一权臣。
王莽并不满足现状,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手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然而在一切看似顺利的背后,汉平帝的内心或许早已满是彷徨与无奈。年仅14岁的他,早早地被束缚在权力的漩涡中,无法摆脱王莽的控制。
在元始五年,王莽继续通过加“九锡”这一仪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他不仅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九锡的权臣,还让自己的地位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即便如此,汉平帝依旧无声无息地承受着这一切,而他身为皇帝的身份,也只是一个空洞的象征。
最终,汉平帝在年仅14岁时因病去世。虽史书上称其病逝,但时至后世,关于其死因依然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其死因是王莽所为,甚至推测王莽在汉平帝日益不满之际,亲手下毒,致使年轻的皇帝早早陨命。无论真相如何,汉平帝的短暂一生注定是一个空洞的存在。他在位期间的所有事宜,都被王莽所主导。
汉平帝的死,并没有导致汉朝的灭亡。王莽继位为摄皇帝,开始了新的政治布局,但随后的篡汉之举终究使得刘婴失去了继位的机会。尽管如此,汉平帝作为西汉最后一位名义上的皇帝,依然注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他虽然登上了帝王之位,却从未真正体验过皇帝的权力,始终是王莽手中的一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