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6月22日),字乾伯,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宇文赟是北周第四位皇帝(578年6月22日~579年4月1日在位),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为帝太后李娥姿。诚然,宇文赟不是北周的亡国之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周的灭亡,他却要承担主要责任。
一
具体来说,武成元年(559年),宇文赟出生于同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五月初一日,宇文赟被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年)四月二十一日,北周武帝亲自在太庙祭告祖先,在东边台阶为宇文赟戴冠,册立宇文赟为皇太子。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宇文赟是深受父亲宠爱的。但是,父亲的期待乃至于严厉的管教,反而让宇文赟形成逆反的性格。
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宇文赟迎娶隋国公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建德五年(576年)二月,诏命宇文赟趁机讨伐吐谷浑。此时的宇文赟,不过八岁左右,显然无法真正担负率军征战的职责。
根据《北周书》等史料的记载,北周武帝宇文邕担心他不能承担皇帝的重任,教育他十分严厉。每次朝见,行为举止的要求都和大臣一样。即使是严冬酷暑,不准休息。值得注意的是,宇文赟每次有过错误,北周武帝就用棍棒、鞭子痛打他。
在此背景下,宇文赟因为害怕北周武帝威严,每天言行举止都按照规矩表演不会表达真实感情,于是很多严重的恶行不为外人所知。即便如此,仍有王轨等大臣劝谏宇文邕易储,但宇文邕认为次子宇文赞也不贤,其余诸子尚幼,于是没有废黜宇文赟。对此,在笔者看来,长期的压抑和伪装,导致宇文赟的性格逐渐扭曲,这应该是他即位后沉湎酒色,杀害忠臣的重要原因。
二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初一日,北周武帝去世。六月初二日,皇太子宇文赟即位。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下诏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子不许嫁人,以便自己挑选入后宫,最终有五位皇后并立,此举打破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当然,宇文赟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沉湎酒色,比如他还任用宦官,大兴土木,装修宫殿,穷奢极欲,滥施刑罚,上书写错字的都要治罪,还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
长此以往,北周的文武百官自然对皇室离心离德,这也为杨坚后来篡夺大权埋下了伏笔。换而言之,如果北周皇室能够励精图治,杨坚显然没有可乘之机。到了宣政元年(578年)六月二十八日,宇文赟更是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这位忠臣。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以说是自断臂膀了。
大象元年(579年)五月,宇文赟勒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离开长安,到各自的封地,导致宗室势力日渐衰落。
三
北周消灭北齐后,宇文赟欲迁都洛阳,故开始对备受战争破坏的洛阳城进行修复重建。为加快洛阳宫的建设速度,宇文赟命令征发太行山以东诸州兵,将原来他们每年一个月时间的徭役,增加为45日,同时参加劳动的工人常常是四万人左右,直至宇文赟驾崩。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衍,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为天元皇后大臣朝见时,必须事先吃斋三天、净身一天。对此,在笔者看来,宇文赟这些的奇葩行为,可谓是天怒人怨,也即加快了北周的灭亡进程。
宇文赟猜忌岳父随国公杨坚,曾欲赐死其女杨丽华,因杨坚之妻独孤伽罗哀求而幸免于难;又曾召见杨坚,只要他的脸色有变动就杀了他,杨坚神色自若,逃过一劫。不过,这也让杨坚坚定了篡位的决心。
由于嬉游无度,宇文赟的健康日益恶化,最终于公元580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北周灭亡。因此,对于宇文阐来说,是比较无辜的,也即北周的灭亡和他的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