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显然是一位特工精英。他不仅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还曾在中苏情报所担任科长,后续又在多个军事和情报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军统临澧特训班高级教官、经济检查大队队长、西北区区长、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主任、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等。这个多样的经历,使得吴敬中在军统中可谓是一位超一流的谍报专家。
吴敬中的本名原为吴景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军统最后一任局长郑介民、保密局第一任局长的郑介民是同班同学,甚至与蒋建丰同班、戴笠和毛人凤也十分尊敬他。更有趣的是,吴敬中那四个“马奎”和“陆桥山”的小角色,想要与他对抗时,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死的。
在历史中的吴敬中,特别是在电视剧《潜伏》中,都显现出他的精明与高超的特工技巧。比起他同期的沈醉,吴敬中的经验与智慧要显得更加深沉。吴敬中从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特工圈,而沈醉那时甚至还在中学时期,且与吴敬中的关系并不深——沈醉的姐夫,临澧特训班副主任余乐醒才与吴敬中是同学。
与沈醉不同,吴敬中在面对险境时更为沉稳。在一场飞机争夺的事件中,吴敬中果断抢夺飞机离开天津,而沈醉则被毛人凤按在昆明,无法逃脱。毛人凤虽然恼怒不已,但考虑到吴敬中背后强大的支持力量——小蒋和郑介民,他也只能无奈地让吴敬中离去。
吴敬中通过自己的一些智慧和老练,传授给爱徒余则成五项特工技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招鲜,吃遍天。如果余则成能够把这五项技能修炼到极致,他在情报界必将身居要职,甚至可能获得蒋建丰的青睐——坐在凯申先生旁边也不为过。
这些技能不仅仅局限于特工方面,吴敬中还强调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重要性。他曾在学校里教导余则成特工技能,但在进入社会后,吴敬中有意识地为余则成开设了专门的课程。第一课便是:“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这也许是吴敬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吴敬中深知在特工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情非常重要。他曾告诫余则成,左蓝的牺牲令人惋惜,但为了避免怀疑,余则成不能亲自送行:“去看看吧,道个别,”他说,“你想太多了,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这番话听上去十分平淡,却体现了吴敬中深沉的情感,他的言辞透露着对余则成的关怀。在这层意味深长的叮嘱背后,正是他希望余则成能够懂得,“没有人情的政治注定无法长久”。吴敬中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还体现在行动中。每次出差回来,他会给郑介民和小蒋带上从国外购买的西装,作为对老朋友的慰问和关照。
在吴敬中眼里,“不注重情分的人,难堪大用”。这个情分的重视,不仅让余则成在政治和职场上更加精明,也让他在特工圈内的地位稳固。吴敬中自己也深知,做事不仅仅是依赖信念和效忠,还需要懂得如何利用和处理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比李涯、陆桥山等人更加精明——李涯的忠诚并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而吴敬中深知“效忠长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与权力博弈。
吴敬中还教给余则成第二项技能:认清形势,摆正位置。他善于从局势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不轻易冒险。这一点在与毛人凤、戴笠等人的较量中展现得尤为明显。虽然他的职位相对较低,但他并不因为此而沾沾自喜,相反,吴敬中把自己定位为“小人物”,并在危机四伏的时局中,采取了务实而保守的策略。
吴敬中的理念与许多特工截然不同——他认为,“大人物与小人物的界定是相对的,唯有广阔的视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他没有激进的政治理想,而是始终保持一种稳妥的态度。在他眼里,天津的失守、战局的变化并不是由几个间谍所能决定的,而更在于局势本身的不可抗力。
第三项技能则是:把自己融入历史大潮中,不逆潮流而动。他明白,若想保持自己的地位与安全,就必须要在不同的势力中找到一条合适的生存路线,不轻易与任何一方断绝联系。这一技巧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吴敬中的第四项绝招则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他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时,始终保持宽容与体谅,避免将矛盾激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无论是与秋掌柜还是陆桥山,他都没有做得过绝,这种“留一线”的做法,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了更多的余地和人情。
吴敬中在教导余则成时,始终贯穿着一种理智与精明。他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历史潮流,始终不忘谨慎行事,不轻易与任何一方断交。他与余则成的关系也体现出他强大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布局能力。 吴敬中深知,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只有懂得“舍得”,才能在复杂的政治与特工环境中占得先机。而余则成,最终学会了如何在这种巨大的历史风浪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这些绝技不仅是吴敬中作为一名特工的重要经验,也可以为我们在现代职场与人际交往中提供不少启发。在复杂的权力与人际关系中,懂得“心不重,手不狠”,或许才是最为高明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