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在曾头市遭遇箭伤后,在回到梁山时,由宋江亲手为他敷药并灌药,虽然竭力求生,最终还是死于伤势。临终时,他留下了一句遗言:“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金圣叹从这句话的“贤弟莫怪我说”中,察觉到晁盖对宋江的歉意——他意识到,梁山的首领之位,是不能传给宋江的。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晁盖的尸骨尚未冷,宋江便在吴用与林冲的推举下“代理寨主”。熟悉中国古代帝王兴衰史的读者应该清楚,这个“代理”只是暂时的,最终宋江定会坐稳头把交椅。果不其然,宋江的代理职位很快就转正了,而他坐上这个位置后,便不会轻易下来了。
尽管晁盖刚死,宋江并没有急于起兵复仇,代之以曾头市再次抢夺梁山的战马作为借口,这让梁山与曾头市的恩怨得以延续。宋江上任后,马上对忠义堂的座次进行了大幅调整:“忠义堂上,第一位是我,第二位是军师吴用,第三位是法师公孙胜,第四位花荣,第五位秦明,第六位吕方,第七位郭盛。” 其中,林冲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鲁智深、武松等人也被安排在了相对较低的位置。忠义堂上,除了吴用和公孙胜,几乎全是宋江的亲信,而林冲周围则有宋江救过一命的杨雄、石秀等人潜伏其中。
金圣叹指出,宋江设下的种种布局,实际上是他早有预谋的“弑晁盖”行为,他列出了宋江“弑晁盖”的十个证据。其中,五到十条更是直接反映了宋江对晁盖的致命行为:“守定啼哭,不商疗治;晁盖遗誓,先云‘莫怪’;骤摄大位,布令详明;拘牵丧制,不即报仇;大怨未修,逢憎闲话;置死天王,急生麒麟。”
至于宋江为何急于让卢俊义上梁山,金圣叹认为并非为了擒杀史文恭——历史证明,梁山上已有足够的高手可以轻松捉拿史文恭。比如秦明,作为梁山的马军五虎之一,完全有能力单挑并生擒史文恭。史文恭的战技高强,但梁山众将的联手可以轻松击败他。况且,史文恭的箭法并不出众,更多时候依赖的是他的方天画戟和长枪,他并不擅长使用毒箭。
史文恭是个高手,然而与梁山众好汉比起来,他的单打独斗实在不值一提。假如梁山的英雄们集中力量,围攻史文恭,根本不可能失败。特别是宋江、吴用能够调度出包括林冲、花荣、鲁智深等在内的强者,根本无需为了一名单兵作战的史文恭而大动干戈。
而当宋江让卢俊义加入梁山时,吴用并没有将其作为对付史文恭的关键一环。其实,宋江心里早就计划好,无论如何卢俊义的加入都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一场为他稳固自己权位的布局。正如金圣叹所说,宋江在操作上游刃有余,一方面通过让卢俊义提升在梁山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迅速削弱了林冲等人原有的影响力。
当史文恭在战斗中逐渐显露其强悍的战力时,宋江并未急于派出所有梁山武力去对抗他,反而安排卢俊义等人采取更加隐蔽的策略,最终让史文恭在众多谋划中暴露出破绽。尤其是在晁盖死后的战斗中,晁盖的英魂似乎成为了最终的“武器”,它帮助卢俊义找到了史文恭的破绽,最终制胜。
然而,卢俊义单打独斗即便有晁盖的“帮助”,依然难以击败史文恭,因为史文恭的战斗力和战术应变极其迅速,卢俊义并非无敌。更何况在宋江和吴用的调度下,梁山本身就有足够多的暗棋可以随时出手。最终,这场原本看似极为简单的“擒敌战”,其实背后暗藏着宋江一系列的操作与布局。
从整体来看,宋江和吴用的策划并非仅仅针对史文恭这一层次的问题。事实上,卢俊义加入梁山并非是为了专门解决曾头市的威胁,而是宋江心中的更大布局——建立自己的权威,稳固其在梁山的绝对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史文恭虽然厉害,但远远不是宋江和吴用真正要击败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