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大将和东吴的十二虎臣,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群体,但他们在各自阵营中的地位却各不相同。曹魏的五子良将虽然赫赫有名,但在曹魏体系中,基本上只能算是二流人物。东吴的十二虎臣中,有的仅仅是杂号将军或偏将军,地位较低,只有丁奉能够在同袍纷纷谢世后脱颖而出,成为东吴的顶级大将。而蜀汉的五虎大将则是刘备阵营的核心,几乎在整个蜀汉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这几位猛将,蜀汉的命运几乎就此定局,尤其是关羽与张飞的陨落,对蜀汉来说是致命打击。那时,三国公认的“万人敌”几乎只有关羽和张飞,二人无论忠诚度还是战力,都遥不可及其他将领,如马超、黄忠与赵云,在这两位大将面前显得逊色不少。
关羽与张飞的逝世,无疑是对刘备的重创,直接导致了蜀汉的命运走向了低谷。尤其是关羽的死,直接催生了刘备对东吴的伐吴之战,而张飞的早逝,更让蜀汉在内部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说关羽不死,刘备或许不会轻易走向伐吴之路;如果张飞依然在世,即便蜀汉打不赢,也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惨败。在蜀汉的衰退中,五虎大将的失去可谓是根本原因。
话归正传,今天我们不讨论历史的细节,而是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出发,看看张飞和赵云心中最想杀掉的两位曹魏大将。这两位大将,一个曾战胜过马超,一个曾击败过关羽,最终却都比赵云长寿。不得不感叹,似乎天命难违,诸葛亮再如何竭尽全力,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赵云是蜀汉五虎大将中最为坚韧的一位,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直至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赵云心中一直有一个未解的心结——许褚。许褚不仅在赵云眼中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对手,也曾在曹魏的军事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许褚的武艺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令人敬畏的,他与吕布交战时毫发无伤,甚至在濮阳之战中与吕布单挑了二十回合,最终帮助曹操击退了吕布的进攻。许褚在三国中被尊称为“虎侯”,这不仅因为他力大如虎,还因为他曾经单挑马超并将其击败。对于马超来说,许褚的强悍是难以超越的,他曾因不敌许褚而称其为“虎痴”。
而许褚的“虎侯”之名,正是在他与马超的对决后广为流传。当时,马超本有机会击杀曹操,但他并未敢对许褚出手,因为他害怕许褚那股恐怖的力量。许褚的威名让马超即便有心反击,也只能忍气吞声。赵云与许褚曾交手两次,每一次都未能将其击败。无论是在穰山之战中的五十回合,还是在赵云护送刘备逃跑时的再次交锋,许褚都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战斗经验,成功地与赵云维持平局。因此,赵云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与许褚再打一场,决出一个胜负。
而与赵云不同,张飞对曹魏将领徐晃怀有更深的仇恨。徐晃与关羽的对决,背后是曹操指派的军事策略:曹操想通过徐晃逼迫关羽回撤,解围樊城。然而,徐晃却违背了曹操的命令,主动发动攻击,最终导致了关羽的败亡。对于张飞而言,徐晃不仅是敌人,更是旧友背叛的象征。关羽曾救过徐晃一命,这段深厚的友谊让张飞更加痛恨徐晃的背叛行为。若非张飞的死,他肯定会亲手报仇。
徐晃的野心以及对关羽的背叛,给张飞留下了无法抚平的创伤。然而,命运弄人,张飞未能亲自为“二哥”复仇,就在范疆与张达的暗杀下死于非命。而徐晃,则在三国的风云中长命百岁,直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227年)才去世,且他还被封为阳平侯。这一切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也让人不禁思考:如果关羽没有受伤,他与徐晃的战斗又会是如何结局?若是赵云与徐晃、许褚单挑,谁将最终胜出?这些历史遗憾,或许是我们永远无法解答的谜。
无论如何,这些历史的英雄们,每一场单挑背后都充满了复杂的心境与深厚的情感。他们的故事,永远是三国历史中的亮点,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