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黄田园:为什么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是华侨史上的壮举?
创始人
2025-09-17 03:31:33
0

——专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黄田园

作者 尹海明 张月和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走南侨机工抗日滇缅路”“赤子功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等纪念活动,再次唤起后人对南侨机工的历史记忆。

为什么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是华侨史上的一个壮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黄田园近日接受“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黄田园:“南侨机工”全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参与抗战的三千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及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

“九一八”事变后,包括南洋800万华侨华人在内的1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纷纷以财力、物力、人力、舆论支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底,词作家田汉、曲作家聂耳共同创作了一首歌曲《再会吧南洋》(又名《告别南洋》),风靡南洋,广大华侨华人青年为这首歌的旋律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所感奋,踏上抗日征程。

1939年至1945年,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地的青年,响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支援抗战,在滇缅公路及延长线上从事抗战物资运输工作。

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南侨机工在这条国际大通道上演绎了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抗战运输故事。

在华侨华人史上,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堪称人数最为集中、规模最为庞大、目标最为鲜明、组织最为有序、经历最为悲壮、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爱国壮举,是华侨华人自觉精神空前振奋的集中体现,至今仍在全世界华侨华人中传颂。

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受访者供图

记者:为何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是华侨史上的一个壮举?南侨机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

黄田园:“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这是南侨机工倪鸿声写下的诗句。南侨机工放弃优渥的生活,毅然加入抗战的洪流,克服险路、风寒雨季、水土不服、疾病、空袭、饥饿等种种难关,粉碎封锁、创造奇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有档案记载,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一共运输了50多万吨抗战物资、1.5万余辆汽车以及不计其数的民用物资。在滇缅公路上,平均每日的军需物资输入量保持在300吨以上,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几乎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而运输这些物资的汽车主要由南侨机工驾驶。

根据长期致力于相关研究的海南琼海籍新加坡归侨学者陈毅明统计,当年从世界各地回国为抗战服务的华侨华人总数达5万以上,其中南侨机工青年约有3200人,参与战后登记的南侨机工人数为1748人,估计牺牲和失散人数为1452人。滇缅公路上,平均每公里牺牲一名南侨机工。

3200多名南侨机工之中,海南籍的就有800多人,其中400多位牺牲或失踪。1940年,陈嘉庚在滇缅公路沿线慰问机工时曾经说过:“海南地方不大嘛,但参加的人数多,这说明海南华侨是对祖国最关心的,是最爱国的,是最革命的。”

记者:南侨机工展现出怎样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在当下有什么时代意义?

黄田园:中国人讲仁爱、和平,既要“自强不息”,更要“厚德载物”。在下南洋的过程中,广大华侨华人身居异国他乡,却不忘中华文化,不忘故国文明,以忠孝仁义为本,特别重视亲情、乡情、族情和同胞之情,抱团结社,不屈不挠;既是拓荒者,又是建设者,立己达人,变他乡为故乡。

南侨机工的英雄壮举,展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爱国爱民,我死国生”的伟大精神。南侨机工之所以回国抗战,甚至可以抛家舍业、豁出性命,就是因为他们心怀乡土、家国、天下,具有与祖籍地、祖(籍)国命运休戚与共的意识,怀有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

传承南侨机工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以史为鉴,重温和弘扬当年南侨机工的英雄气魄,汲取新的前行动力,让世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南洋华侨华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要贡献,促进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和交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南侨机工的伟大精神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滇缅公路延长线上的“二十四道拐”,经滇缅公路运来的援华物资,必须经过这里才能到达重庆。受访者供图

记者:无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地,还是在中国,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壮举迄今被铭记和传颂。这对挖掘南侨机工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南侨机工精神有何启示?

黄田园:自1946年以来,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槟城、马六甲、柔佛、砂拉越,新加坡,缅甸东吁等东南亚各地,纷纷建立起南洋华侨二战抗日机工及罹难同胞纪念设施。中国云南畹町、昆明,海南海口等地也修建了南侨机工纪念设施;福建厦门的陈嘉庚纪念馆,广东华侨博物馆等都有详细图文资料展示、介绍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

在3200多名南侨机工中,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南侨机工青年约占百分之八十。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常年坚持纪念抗日先烈与罹难同胞,教育、激励华裔新生代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13年3月,南侨机工主题雕塑在新加坡重要历史文化地标——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落成。当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出发地、陈嘉庚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过的怡和轩,2008年开辟先贤馆,向公众介绍南侨机工。近年来,新加坡学者也撰写出版《感动的旅程——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回忆我们的曾祖父侯西反》等南侨机工历史文化著作。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3日,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前,当地民众正在献花祭奠。 记者 陈悦 摄

2024年,中马两国有关机构合作编著出版《再会南洋——南侨机工后人千里寻亲路》一书,缅怀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英雄事迹,留存历史记忆。

驼峰航线上的飞虎队、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都维系着中国抗战的运输生命线。近年来,传承弘扬飞虎队精神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已成为佳话。以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事迹,使之成为开展民间外交、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促进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友好交流合作,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样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完)

受访者简介:

黄田园在新加坡晚晴园内的南侨机工纪念雕塑前。受访者供图

黄田园,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员,海南欧美同学会理事,《再会南洋——南侨机工后人千里寻亲路》第一主编。

【编辑:陈海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凰岗还是皇岗?一块清代石碑告诉... 我是徐金荣,一个土生土长的凰岗人。这些年,为了守护家乡一方石碑,没少挨骂,也没少收获感动。但最让我耿...
原创 班... 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班布尔善一直鼓动鳌拜谋取皇位。康熙前往鳌拜府亲自探望,和鳌拜分享了许多深切的...
革命文物“讲述”英雄抗战故事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文物静无声,烽火映山河。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凝聚的历史记忆不仅铭记在人们...
原创 管... 公元前686年,管仲被任命为齐国的国相,刚接手政务,眼前就是一堆麻烦事。 齐国当时极度贫穷,国库几...
原创 “...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尽量保持稳定。 --- ...
原创 朱... 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而这其中,某些看似平凡的传奇,实际上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惊...
汪清县大兴沟镇小学魏拯民事迹展... 近日,汪清县大兴沟镇小学魏拯民事迹展厅揭牌启用。 大兴沟镇小学魏拯民事迹展厅于2024年4月进行申...
几乎不敢与清军正面交锋,沙俄凭... 清朝近代以来,虽然与外国签订了诸多不平等协议,但真正给后世带来长久深远负面影响的,其实屈指可数。其中...
原创 当... 改写文章: 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每一位作者都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创作中,挥洒着自己的心血,只为能为家...
原创 秦...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的文章改写版,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且总字数变化不大: ---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