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虽然仅24岁便早逝(也有说法称他后来出家为僧),但他的妃嫔数量并不算少,足有40位。熟悉顺治帝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极为宠爱董鄂妃。董鄂妃确实为他诞下一子,封为“荣亲王”,可惜这位皇子不足百日便夭折了。很多人或许认为顺治帝子嗣稀少,主要因为他去世早且宠爱一人。但事实上,顺治帝的子女数量与其孙子雍正帝相当,均有14位皇子和公主。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顺治帝的六位公主中,仅有一位公主成功长大成人。
这唯一长大的公主正是和硕恭悫公主,因此成为孝庄太后的心头宝。孝庄原本想给她找一个好门第嫁出去,但康熙朝初年,权臣鳌拜对皇权构成威胁。为了稳住皇位和权力,孝庄不得不忍痛将自己唯一的亲孙女嫁给了鳌拜的侄子讷尔杜。由此可见,这位公主一生颇为坎坷。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满清早期满蒙联姻极为重要。蒙古女子不仅进入满清后宫成为妃嫔,甚至登上皇后宝座,满族公主们则被嫁往蒙古部族以稳固联盟。此外,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前,镇守西南与东南的三位异姓藩王已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三位藩王手握重兵,若生变节,将对朝廷构成巨大威胁。
无论是满蒙联姻,还是安抚藩王,均需将皇室公主嫁入相关势力。可惜顺治帝唯一的亲生公主被用来安抚鳌拜,导致顺治帝没有亲生公主可用于稳固与蒙古及三藩的关系。为此,朝廷采取的最佳方案是从宗室近支亲王的女儿中挑选,将她们抱入宫中,作为顺治帝的养女,由妃嫔抚养长大。顺治帝共抱养了三位公主:
其中包括和硕简亲王济度的女儿——固伦端敏公主。济度是铁帽子王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儿子,同时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孙。端敏公主的生母为孝惠章皇后的亲妹妹博尔济吉特氏,端敏公主长大后嫁回母族的科尔沁草原。
另一位是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的女儿和硕和顺公主,硕塞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子。和硕和顺公主则嫁给了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隆。
最后一位便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和硕柔嘉公主。她的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姑表亲是和硕廉亲王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她嫁给靖南王耿继茂的儿子耿聚忠,育有三子一女。耿聚忠的家族背景也极为显赫,他的女婿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亲弟弟。其后代中甚至出现了乾隆皇帝宠爱的妃子以及傅恒的嫡福晋。
柔嘉公主的生父是战功赫赫的和硕安亲王岳乐。岳乐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子阿巴泰的儿子,阿巴泰同样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功臣,封号饶余敏郡王。岳乐在顺治六年被封为贝勒,顺治八年晋封郡王,入议政王会议,成为重要议政大臣。顺治十四年,岳乐晋升为和硕安亲王。柔嘉公主诞生于顺治九年,岳乐晋封安亲王时,她正好五岁。
顺治朝中,岳乐地位不断攀升,成为顺治帝身边最为倚重的亲王之一。为此,顺治帝将岳乐的次女柔嘉公主抱入宫中,作为自己的养女,由董鄂妃抚养。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入宫,年底晋封皇贵妃。岳乐在顺治十四年被封安亲王,因此可以推断柔嘉公主正是在这一年被抱入宫中。
柔嘉公主是岳乐与继福晋那拉氏所生的嫡次女。因岳乐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嫡长女早夭,柔嘉公主实际上是岳乐的长女。顺治帝这样安排,意在表达对安亲王的宠爱,毕竟亲王的女儿通常只能封郡主出嫁,而皇帝的女儿即便是妃嫔所生,也享有和硕公主的尊号;另一方面,也方便通过她实现与蒙古联姻或笼络朝臣的政治目的。
不久,顺治帝为养女柔嘉公主定下了夫君人选——靖南王耿继茂的儿子耿聚忠。那时柔嘉公主不过七岁,自然还不能完婚。但为了安抚靖南王,顺治帝提前册封耿聚忠为和硕额驸,确立其未来女婿身份。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去世时,柔嘉公主年仅十岁,尚未出嫁。直到康熙二年,柔嘉公主年满十二岁,正式下嫁耿聚忠。
实际上,耿聚忠的兄长靖南王耿精忠也曾为和硕额驸,但其妻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第七女和硕格格。后来耿精忠被处以凌迟之刑,和硕格格则被降为郡君。尽管柔嘉公主与耿聚忠的婚姻出于政治需要,二人婚前无情感基础,但他们“先婚后爱”,婚后柔嘉公主为耿聚忠生下三子一女。遗憾的是,她在康熙十二年因病去世,年仅22岁。
康熙七年,耿聚忠被加封太子太师。康熙十三年,即柔嘉公主去世次年,耿聚忠的兄长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造反。耿聚忠为表忠心,带着儿子们向朝廷请死,在家等待旨意。可见,尽管兄长叛乱,耿聚忠依旧忠诚于朝廷。
康熙十四年七月,康熙下令耿聚忠招降叛乱的兄长,但耿精忠毫无悔改之意。直到康熙十九年,叛乱最终平定,康熙命耿聚忠前往福建处理善后事宜。显然,康熙信任这位和硕额驸,不仅未加惩罚,反而委以重任。康熙二十六年,耿聚忠去世,康熙特派心腹大学士索额图的女婿伊桑阿前往葬礼,彰显对其的重视。
尽管和硕柔嘉公主与耿聚忠的联姻未能阻止靖南王的叛乱,耿聚忠在乱事中保持忠诚,未被兄长影响,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康熙作为圣君,未因耿聚忠是叛将弟弟而牵连他,反而给予厚待,哪怕三藩之乱发生时柔嘉公主已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耿聚忠及其后代皆得善终,其子媳妇也均出身显赫。柔嘉公主与耿聚忠的长子耿启祚娶了固山贝子彰泰之女为嫡福晋。彰泰身份显赫,其父博和讬是多罗绕余郡王阿巴泰的次子。顺治九年,彰泰继承父爵,康熙十三年随军南征平叛,战功卓著。康熙十八年,彰泰奉命暂代定远大将军,率兵攻进云南,安抚归降将士,功绩斐然。康熙二十一年,彰泰班师回京,受到隆重迎接,地位尊崇。
柔嘉公主与耿聚忠的儿子娶彰泰之女,实为门当户对。前文提及,柔嘉公主与彰泰为堂兄妹,皆出自阿巴泰,彰泰年长柔嘉17岁,彰泰女儿嫁入柔嘉儿子家门,血缘关系密切。遗憾的是,柔嘉公主未能亲见儿子成婚。
柔嘉公主与额驸耿聚忠共育一女耿氏。虽然柔嘉公主早逝,她的女儿得以长大成人,并嫁给满族旧勋世家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纳兰揆叙。纳兰揆叙是纳兰明珠之次子,明珠是叶赫部末代国主金台吉的孙子,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故纳兰明珠与皇太极为表兄弟。
纳兰明珠虽因党争失去大学士职务,却得以善终,在康熙朝权势显赫。其嫡福晋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阿济格为努尔哈赤第十子,多尔衮的同母兄。纳兰明珠对妻子极为专一,育有三个儿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和三子纳兰揆方。纳兰家族世代为官,因联姻与爱新觉罗家族血脉相连,彼此姻亲甚深。
纳兰明珠的两个长子纳兰性德与纳兰揆叙皆文武兼备,尤以纳兰性德才华横溢。纳兰揆叙虽未如兄长留名青史,但其诗作《益戒堂集》《鸡肋集》等仍广为流传。柔嘉公主之女耿氏嫁给纳兰揆叙,康熙皇帝起初十分看重纳兰性德,多次陪同出巡,授一等侍卫职务。纳兰性德早逝后,康熙转而重点培养纳兰揆叙,后者逐步晋升至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耿氏出身高贵,嫁入康熙宠臣纳兰揆叙家门,更加频繁出入皇宫,朝野尊称她为格格。遗憾的是,耿氏未为夫君生育子女,但其身份已极为尊崇。耿氏乃和硕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纳兰揆叙为英亲王阿济格的外孙,皆为爱新觉罗宗族,未育子嗣亦属情理之中。
纳兰揆叙之弟纳兰揆方与其嫡福晋早逝,康熙下旨将揆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