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进中举后,到底当了多大的官?
创始人
2025-09-17 01:31:14
0

在清朝吴敬梓所著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范进,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书生,在科举之路上苦苦挣扎多年,屡战屡败,受尽旁人的冷眼与嘲讽。家中贫困潦倒,甚至时常揭不开锅,还要遭受岳父胡屠户的打骂与羞辱。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在他五十四岁这一年,竟意外中举,这一消息瞬间如平地惊雷,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范进因过度兴奋而一度发疯,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后,他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范进中举后,究竟踏上了怎样的仕途,做了多大的官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后的官场人生。

中举之路:历经坎坷终得偿

范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寒家庭,自幼便被寄予厚望,期望能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从年少时起,他便一头扎进了四书五经之中,日夜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一次又一次的科举考试,范进都名落孙山。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要承受考试失败的打击,还要忍受周围人的嘲笑与歧视。家中一贫如洗,常常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而他却依然执着于科举,不肯放弃。

直到五十四岁那年,命运的天平终于开始向他倾斜。这一年,范进遇到了同样出身贫寒、历经坎坷才考中进士的周进担任主考官。周进对范进的遭遇感同身受,在阅卷时,对范进的卷子格外留意。他反复阅读范进的文章,起初觉得平淡无奇,但读到第三遍时,竟从中发现了独特之处,认为范进是个有真才实学之人,于是亲点范进为头名秀才。中了秀才,这对于范进来说,只是漫长科举道路上的第一步,却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有了秀才的身份,范进并未满足,他深知只有中举,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于是,他毅然决定继续参加乡试。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岳父胡屠户的强烈反对和辱骂。胡屠户认为范进中秀才不过是侥幸,想考举人简直是白日做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在胡屠户眼中,范进多年来一事无成,只会读书,是个不切实际的人,考举人更是异想天开。但范进并未被岳父的言语所动摇,他瞒着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凑齐了盘缠,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放榜之日,范进家中早已断粮,母亲让他抱着家中仅有的一只母鸡去集市上卖掉,换些米回来。就在范进卖鸡途中,邻居飞奔而来,告知他中举的喜讯。范进起初以为是邻居在拿他寻开心,根本不相信。直到他亲眼看到官府张贴的喜报,巨大的喜悦瞬间将他淹没,多年来的压抑与期盼在这一刻爆发,他竟因过度兴奋而疯癫。只见他披头散发,满脸狂喜,口中大喊着 “中了!中了!” 在街头狂奔,引得众人纷纷围观。最后,还是胡屠户在众人的劝说下,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巴掌,才将他从疯癫中唤醒。

官场起步:初涉仕途展才华

范进中举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日对他不屑一顾的邻居们纷纷前来道贺,送钱送物;张乡绅等当地权贵也急忙赶来攀附,不仅送上五十两银子,还赠送了一套宽敞的房子。范进从一个人人嫌弃的穷书生,瞬间成为了众人追捧的对象,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范进并没有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迷惑,他深知中举只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中举后的第三年,范进决定再次踏上科举之路,参加会试。这一次,他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多年的积累,成功考中进士。进士及第,意味着范进终于获得了进入官场的正式资格,他的人生迎来了新的篇章。

考中进士后,范进被朝廷授予 “考选御史” 一职。御史,作为朝廷的监察官员,肩负着监察百官、弹劾不法行为的重要职责。这一职位对于范进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初入官场的范进,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御史的职责。在任职期间,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对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弹劾。他的公正和勇敢赢得了朝廷上下的赞誉,也让他在官场中逐渐崭露头角。

任职山东:教育重任挑在肩

在担任了几年考选御史后,范进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正直的为人,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被调任为 “山东学道”。山东学道,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厅长和文化厅厅长,负责管理整个山东省的科举考试和文人事务,在清朝官员等级划分里起初是正四品,属于 “文职外官”,在该省仅次于巡抚,与布政使和按察使同级,可谓位高权重。

对于范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深知科举考试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到任后,范进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深入了解山东各地的教育情况,走访学校、书院,与老师们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科举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他更是严格把关,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他亲自审阅考生的试卷,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学识的人。

范进在任期间,对山东的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整顿。他大力提倡学风建设,鼓励学生们勤奋学习,追求真才实学。他还积极推动文化交流,邀请各地的学者到山东讲学,促进了山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山东的科举考试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范进也因此在山东地区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他的名字在读书人中口口相传。

仕途巅峰:通政使司掌要职

范进在山东学道任上的出色表现,再次引起了朝廷的关注。由于他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不久后,范进被升任为通政使司通政使,成为了一名正三品官员。通政使司,是明清时期中央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以及发布政令等重要事务。通政使作为通政使司的主官,位列九卿,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到如今成为朝廷的三品大员,范进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在通政使司通政使的职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认真处理各项政务。他对每一份奏章都仔细审阅,及时向皇帝汇报重要信息,为皇帝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处理政务过程中,范进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一些不合理的政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采纳。

范进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从科举的底层一步步攀登到了官场的高位。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背后,他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他多年来的坚持和执着,终于在官场中得到了回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范进中举后的官场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被人轻视的穷书生,一步步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这其中既有他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也离不开时代背景和机遇的眷顾。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也展现了一个人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坚持与奋斗。范进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独特篇章,引发人们对科举制度、人生价值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与许多人一样,我对秦始皇陵充满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想要探究这位横扫六国的始皇帝墓中究竟藏有哪些珍贵的...
两岸人士李庄古镇重温文化抗战史... 宜宾6月24日电 题:两岸人士李庄古镇重温文化抗战史: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记者 岳依桐 王鹏 清...
原创 日... 谈到日本人,至今仍有许多中国人心中遗留着不满。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造成了无可弥补的伤害,令...
东西问|黄田园:为什么说南侨机... ——专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黄田园 作者 尹海明 张月和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和... 顺治帝虽然仅24岁便早逝(也有说法称他后来出家为僧),但他的妃嫔数量并不算少,足有40位。熟悉顺治帝...
原创 司... 东汉末年,天下乱成一锅粥。各地诸侯你争我夺,谋士武将像星星一样冒出来。要说最耀眼的一对冤家,还得是诸...
原创 李... 1896年,李鸿章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这是他一生中极为期待的时刻。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
原创 5... 1957年,天安门城楼上,大家正欢庆新中国的生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整个广场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原创 粉...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逐段改写,保留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同时尽量保持总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管... 鸿门宴:项羽与刘邦的命运之争 鸿门宴不仅是刘邦与项羽之间政治矛盾的升级点,也是楚汉战争的开端。这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