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在杭州岳王庙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祭祀活动,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1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岳飞后裔们齐聚一堂,200多名后代共同缅怀先祖,感怀其一生的忠诚与英勇。在这群后裔中,一支来自遥远韩国的宗亲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人数虽不多,仅十余人,但却意义深远。这支队伍的成员并不姓“岳”,而是姓“李”。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改变姓氏,远流他国呢?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宋代的那段历史。
公元1142年,岳飞正带领大军在金军面前屡战屡胜,准备一举收复失地,直指黄龙府。然而,就在他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际,宋高宗赵构却在权臣秦桧的推波助澜下,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无奈,只得悻悻退兵,心中不甘,却也只能服从。然而,回到京城后,岳飞并未能够如愿见到帝王一面,而是迅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投进了诏狱。审讯他的是秦桧的亲信——御史台的何铸与大理寺卿周三畏。面对二人的严刑逼供,岳飞依旧泰然自若,只是缓缓解开衣襟,露出了后背上那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是岳飞一生的写照,也是他默默无言地回应审讯者的方式。
何铸见到这些字,心中生出了敬意,深知岳飞受冤。然而,他无能为力,只能去劝说秦桧放过岳飞。可是,秦桧却冷静回应:“这是上意。”意即,他的一切行为不过是为了迎合皇帝的旨意。至此,宋高宗为何一定要除掉岳飞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关于岳飞死因,学界有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岳飞的“迎回二圣”旗号,触动了宋高宗敏感的神经。岳飞一直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为旗号,认为只有恢复中原、迎回徽宗和钦宗二帝,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喜事。若岳飞成功,宋高宗赵构的帝位便可能岌岌可危,因此不少人认为,宋高宗要除掉岳飞,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然而,实际上,岳飞打出这一旗号时,是在顺应赵构的意思,宋高宗曾明确表示,只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圣才是真正的喜事。因此,岳飞并没有犯忌。
第二种观点认为,岳飞因提出“请立太子”一事得罪了赵构。1137年,宋徽宗去世,岳飞曾提议赵昚继位为太子。这一举措虽然关乎国运,但却触碰了赵构的痛点,因为当时赵构虽年仅30,却已不具备生育能力。这令赵构非常愤怒,严词警告岳飞:“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这一提议虽未导致岳飞的死,但无疑加剧了赵构的不满。
第三种观点认为,岳飞的坚决抗金立场,妨碍了宋朝的和谈。1141年,南宋在国力逐渐衰弱的情况下,决定与金朝和谈,而岳飞作为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坚决抵制和谈,成为双方达成协议的巨大障碍。金朝的完颜兀术深知岳飞是个重大威胁,于是密函秦桧,要求先杀岳飞,再谈和解。秦桧为了尽快达成和谈,便千方百计构陷岳飞。尽管宋高宗并未完全相信秦桧的谎言,但岳飞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存在,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第四种观点认为,岳飞的能力本身就是对赵构的威胁。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金兵中威名赫赫,金人闻其名便知难而退。而且,岳飞在个人品德上也是无可挑剔,不贪图财富,不染指美色,家庭贫困,一生未纳妾。对于岳飞来说,正是这份高洁的品德和无比的军事才能,反而让宋高宗感到不安。岳飞虽没有实际谋反的证据,但他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于是,为了消除潜在隐患,岳飞的死亡便成为了宋高宗的必然选择。
1142年,岳飞最终在“莫须有”的罪名下被杀害。这不仅是岳飞个人的悲剧,也预示着南宋王朝一段忠诚与英勇的历史的终结。岳飞死后,岳飞的家族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岳飞的长子岳云因被秦桧构陷,最终与张宪一同被处决。而岳飞的其他子女也受到了牵连,岳飞的妻子李娃和其他四子、岳云的妻儿共计13人,被流放至遥远的广东惠州。岳飞的次子岳雷眼睁睁看着父亲和兄长受尽冤屈,心中悲愤难忍,最终含恨死于惠州,年仅20岁。
岳飞的三子岳霖,年仅12岁,随家人流亡至惠州。惠州当时尚是蛮荒之地,经济落后,生活困苦,岳霖一家在这里艰苦生存了20年,直至1162年,宋孝宗即位后,开始为岳飞平反,岳霖一家才得以恢复自由。岳飞的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在父兄遇害时尚年幼,他们逃亡至湖北黄梅,改姓“鄂”以避祸,直到岳飞的冤屈被昭雪后,才恢复了岳姓。
宋孝宗与赵构不同,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对岳飞的忠诚与英勇深为推崇。在岳飞及岳云父子名誉恢复后,岳飞的其他三个儿子也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岳震官至“缉忠侯”,岳霆官至“续忠侯”,他们继承了岳飞未竟的遗志,为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时光流转,岳飞的后代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分散。到了元朝,岳霆的孙子岳浮海因屡立战功,最终封为五千户,并随着元朝的征战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岳飞的七世孙岳雅远官至征西大将军,并驻守青海。他的儿子岳豆兰也被封为“青海伯”。随着元朝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岳豆兰奉命统兵进入高丽,家族命运开始发生巨变。
岳豆兰在朝鲜遇到了与自己有着相同背景的李成桂,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371年,元朝灭亡后,岳豆兰选择效忠高丽,并在李成桂的麾下共赴战场。经过数年战斗,他们终于击败了倭寇,平定了女真人的叛乱,为高丽王朝的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创立了朝鲜王朝,而岳豆兰则被封为开国功臣,并在此过程中改名“李之兰”。从此,岳飞的后代开始以李姓在朝鲜王朝繁衍生息。
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岳飞的后代依旧在朝鲜和韩国各地繁衍生息,岳飞的精神得以延续。20世纪90年代,岳飞的第28代嫡孙岳朝军为了编纂《中华岳氏族谱》和《岳飞家史考》,踏遍世界各地,最终在2000年确认韩国的李氏宗亲会是岳飞后裔。2013年3月26日,正值岳飞诞辰910周年,李完性带领十余名宗亲代表团亲自飞到中国参加祭祖活动,他们身着宋朝戎装,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