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人口为何能在短短两百多年间从不足1亿爆炸式增长到4亿多
创始人
2025-09-16 16:31:23
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早已是大家熟知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于2021年5月11日的通报显示,到当时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1178亿人。中国人口的统计数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波动。例如,1990年中国的总人口为11.4333亿,而新中国成立时,即1949年,中国的总人口为5.4167亿。在更早的晚清与民国时期,并未进行过详细的人口普查,但民间却普遍有“四万万国民同胞”这一说法,表明当时人口的庞大。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很早便拥有了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冲击平原,天生就是适宜农耕的沃土。早在7000年前,中国就开始培育水稻,成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定居农业的出现,使得中国能够在相较于其他仍处于原始刀耕火种时期的地区,养活更多的人口。到了西汉时期,中国人口已经突破5000万,而这一数字在当时全球所有近两百个国家中,只有27个国家能达到。

然而,中国人口的增长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人口大规模减少的现象。经过汉武帝与匈奴长年的战争,汉帝国5000万的人口锐减一半。虽然经过昭宣中兴,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人口开始回升,但在两汉交替的战乱后,东汉初期的人口大约只有2100万。到了东汉的鼎盛时期,人口接近5000万,与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水平接近。

但随后的黄巾起义和连年战乱导致了中原大地的荒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到了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魏、蜀、吴三国合计人口仅为1660万。西晋统一后,经过一系列的恢复性措施,人口有所恢复,接近4000万。然而,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接连发生,使得中国人口锐减至约1000万。此后,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与政权更替,使得人口增长始终没有显著突破。

直到589年,隋朝统一南北后,人口才稍微回升,达到4600万。到了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人口首次突破5000万,达到了5300万的高峰。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人口锐减至2230万。唐朝末期,黄巢起义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下降,减少了约1187万。尽管如此,宋朝在与辽金的长期战争中屡战屡败,但对国内经济的管理依然卓有成效。

宋朝宣和六年(1124年),中国的户口统计显示,全国人口达12600万,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突破1亿人口。然而,这一人口高峰并没有持续太久,随后的靖康之变、元灭南宋、元明易代等战乱使得人口遭遇再次下滑。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人口逐渐回升至1.97亿。然而,明末清初的战乱再次导致人口大幅减少。清军入关后重新统计户籍,显示当时的总人口约为1亿,比万历年间几乎减少了一半。

尽管如此,清朝的初期人口基数相对较高,康熙年间人口恢复至1.5亿左右,乾隆年间更是突破了2亿的大关,超过了明代的最高人口峰值。到了晚清,尽管战乱不断,但大体上维持着接近四万万的庞大人口。实际上,清朝在其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实现了此前历朝历代未能达到的人口增长。清代初期的人口基数较高,但其人口增长速度之快,实际上始于明代。

明代初期,中国人口约为6500万至8000万,到了万历年间,人口已增加到近2亿。即便在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乱后,中国仍保持着接近1亿的人口。明末清初的战乱给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包括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张献忠屠蜀等屠杀事件,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此外,战乱引发的饥荒、瘟疫等自然灾害,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生育率下降,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无法存活,而一些家庭甚至抛弃婴儿。

战乱过后,由于国家无力救灾,许多幸存者沦为流民,无法被纳入正常的户籍统计。尤其是明清易代后,一部分反清复明的士族及其后裔选择迁往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导致了人口外流。尽管如此,清朝初期的近亿人口仍显示出当时中国人口的起点基数较高。

清朝两百多年里,人口增长的加速也有诸多因素。首先,清代的耕地面积相较以前有所扩大,因此能够养活更多人口。清朝的疆域是否比之前的朝代更广阔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比历代更为严格。清朝在东北、台湾、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派驻官员并驻扎军队,有效地控制了这些地区的资源和人口流动。在清军入关之前,东北的黑土地几乎未经开发,台湾在郑氏政权被平定前也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随着边疆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人口迁移成为一种常态。例如,“闯关东”与“走西口”等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得这些原本贫瘠的地区得到了开发,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战乱是造成大规模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一系列战乱,都给中国人口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而清代自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尽管面临边疆战争,但中原地区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了和平,人口得到了稳定增长。1681年到1796年间,115年的和平时期,远远超过了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等盛世。

这一长期的和平局面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4亿。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依赖农业生产。明末清初,赋税主要是按照人头征收,这种税制让富人和贫穷的农民面临不同的负担。贫困家庭由于养不起太多孩子,常常避免生育,甚至出现抛弃婴儿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712年,康熙帝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即新生人口不再征收人头税,这鼓励了民众的生育意愿。

随后的雍正年间,又在“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实施了“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摊丁入亩的核心是将人头税改为土地税,富裕的地主家庭按照土地缴税,贫穷的农民家庭则根据土地多少来交税。这一改革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从明弘治年间到清末,玉米、番薯、马铃薯等耐旱高产的作物陆续引入中国。这些作物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新农作物的引入,增加了每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从而为更大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内斗不止,分红530亿:科兴生... 【文/王力 编辑/周远方】 曾在新冠疫情期间凭借疫苗一年狂赚600亿元人民币的科兴生物,如今正面临...
歌手孙悦因家人去世,取消演出,... 11月20日晚,曾因演唱《祝你平安》等经典歌曲被大众熟知的歌手孙悦,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家翁猝然离逝...
股票行情快报:明牌珠宝(002...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明牌珠宝(002574)报收于5.88元,下跌1.34...
吕文扬绘画大师艺贯中西成一家 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的画卷中,吕文扬大师以“艺贯中西”的独特风骨,勾勒出跨越时空的艺术新境。他深耕传统...
“坦赞铁路采风绘画展”将亮相坦...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遍经高山深谷、悬...
原创 张... 张任先后与魏延、黄忠、张飞、赵云交手,表面上看似没有明显的胜负,实际上胜负已经早有定数。那么,究竟结...
萃华珠宝(002731)公司公...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萃华珠宝(002731)报收于14.31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0...
吕文扬绘画大师笔墨声韵见功力 在中国当代画坛,吕文扬以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为媒介,将笔墨的韵律与生命的声息融为一体,在尺幅之间奏响跨...
张瑞军,任上被查 据濮阳市纪委监委消息:濮阳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瑞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濮阳市纪委监委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