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件古籍背后,都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嘉靖二十四年颁给高拱的圣旨,便是河南新郑人高拱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份圣旨距今近500年,通过文字依然能读到内阁首辅高拱初入仕途的细节。
高拱(1512—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出身世宦之家,自幼勤奋读书,立志学以经世致用。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第二届中原民间珍贵古籍展展出的嘉靖皇帝颁给高拱的敕命圣旨
这是一份明代嘉靖皇帝颁给高拱的敕命圣旨。圣旨中介绍了高拱的世宦之家身份,“尔翰林院编修高拱,乃工部郎中魁之孙,光禄寺少卿尚贤之子”。这与高拱的身世一致,高拱祖父高魁,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亲高尚贤,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至光禄寺少卿。
对于高拱的文才,圣旨亦不吝溢美之词,写道“有明达之才而本之以忠信,有博综之学而发之以文辞”。为此,“特进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授予高拱文林郎的官名。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级别”一样,跟现在比的话,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处级干部。
与此同时,封高拱妻张氏为孺人。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或许正是这份圣旨,开启了高拱的仕途之旅。高拱二十岁时(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古籍展上的这份圣旨的落款为“嘉靖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也就是中进士后的第四年,此时的高拱还是24岁的小伙,前途不可限量。
河南省民间古籍保护协会(筹)秘书长席聪说,古代圣旨非常讲究,这件为黄色绫绢,单彩的圣旨一般五品官员以下,多彩的一般封给五品官阶以上官员,职位越高,圣旨的颜色越多。
从这份圣旨还能感知古代的防伪技术,卷首依稀可见两条盘龙,中间有通过特殊织绣技术织上的“奉天敕命”字样,从不同的侧面都有折光变幻。卷尾钤印篆书“敕命之宝”“广运之宝”朱色玺印,存根骑缝左半文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