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宁可坐视德国覆灭,日本也不进攻苏联
创始人
2025-09-16 15:31:11
0

1939年夏天,日本在中国东北集结了大规模兵力,关东军蓄势待发,宣称计划迅速突破苏蒙边界,展开攻势。然而,仅仅五个月后,日军便陷入了苏联军队的围困,被逼入诺门罕草原。数万日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战场上尸体堆积如山,许多尸体甚至因战况紧急未能及时掩埋。

尽管这场冲突未能在西方历史教材中广泛记载,它却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军事战略。两年后的1941年,当德国发起了莫斯科战役时,日本却选择按兵不动。这个决定并非因为缺乏机会,而是因为深知苏联的强大反击实力,尤其是在诺门罕的惨败之后,日本对苏联的威慑力产生了深刻的恐惧。

苏联能够调动34个远东精锐师,在二战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遏制了德国的前进。在苏德战场陷入最胶着的时刻,日本的选择影响了苏联是否能够继续抵抗,也对中国抗战的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9年5月,日军在中蒙边界的哈拉哈河一带挑起了军事冲突,派遣伪满洲国军队和关东军主力迅速推进至诺门罕地区,企图依靠闪电战迅速占领该地。苏联和蒙古联军则决定迎战,双方动员的兵力累计超过了40万。

苏联的指挥官朱可夫果断调动大量机械化部队,核心力量包括400辆T-26和BT-5坦克,还配备了300多架战斗机,准备对日军实施围歼。

战斗于8月20日清晨爆发,苏军以三路纵队迅速向日军侧翼发动突袭。在短短6小时内突破了日军防线,仅用4天便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战斗一直持续到9月16日,日军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这场战斗总共持续了135天,日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而伪满洲国部队也遭遇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战前,日本陆军最高指挥部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认为由于“大清洗”带来的指挥层动荡,苏军的战斗力将大幅削弱。尽管苏联在1937至1938年间经历了大规模的清洗,许多高级指挥官被撤职,但苏联的战备并未因此受到致命影响。

日本关东军错误地认为苏联军队因清洗而虚弱,推测在未来三年内苏军难以恢复战斗力。因此,一些日本军事指挥官认为这是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决定主动挑起战端。

然而,苏联在诺门罕战役中出乎意料地给予日本当头一击。事实上,苏联早在1939年年初就为可能的对日作战做了充分准备。

朱可夫指挥的苏军调集了大量机械化部队,铁道补给线也迅速延伸至前线,空军基地设置在距战区很近的地方。战斗一开始,苏军行动迅速,后勤补给无忧,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此战也是苏联军队首次采用“机械化合围 空地协同”的战术,突破了传统战法,标志着苏军步入了现代化战争的行列。

战后,日本军事高层的会议透露,诺门罕战役的惨败直接摧毁了日本陆军的“北进”战略,关东军的高层指挥官也经历了多次更替,战略重心转向了海军。

诺门罕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它还彻底颠覆了日本对苏联的战略认知。日本陆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战略,随后的几次指挥更替标志着日本战略方向的彻底转变。

这场战役迫使日本重新审视其战略框架,原本的“南北并进”战略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推行“南进”战略。这一战略转变为随后的莫斯科战役铺平了道路。

1941年12月6日,苏联在莫斯科发起反攻,34个远东精锐师突然出现在战场,给德军带来沉重打击。德国参谋总部原本认为苏联已无预备队,完全未预料到苏联能够在严寒的冬季发起大规模反攻。

这些34个师原本驻扎在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和远东边境,主要任务是防范日本“北进”。斯大林之所以敢于调动这些兵力,正是因为通过情报得知,日本已无进攻苏联的打算。

苏联特工佐尔格于1941年10月向苏联发出了这一关键信息,确认日本不会主动发动进攻,从而消除了斯大林的顾虑。于是,苏联开始在11月中旬调整兵力,集中调往西线。

这次兵力调动包括第32、第79等主力师,配备新型T-34、KV坦克,士兵经过严格训练,全部为一线战备部队。

从11月21日到12月3日,经过12昼夜的铁路运输,苏联成功调动了超过28万兵力。这一调动过程极为隐蔽,德国方面完全没有察觉。

12月6日至1月初的反攻阶段,这些部队承担了突破德军防线的任务,尤其是第316步兵师(后来的“近卫第8师”)在克里姆斯克一线的夜袭中,成功摧毁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翼部队。

德军由于后方补给线过长、天气严寒、空军无法支援,战斗士气迅速崩溃。苏军借助地形发起“冰面突击”,绕过森林成功夹击德军的补给线,导致德军冻死率接近20%。

在此之前,德国曾多次尝试说服日本协同进攻苏联,但由于诺门罕战役的惨败,日方已不敢再涉足。德日之间关于协同进攻的讨论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德国决定单独行动。

正是因为日本未参与进攻,苏联后方的稳定为莫斯科战役的反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这场看似“缺席”的决定,实际上成为二战中苏联能够坚守的关键因素。

1941年6月,德国发起对苏联的闪电进攻,迅速逼近莫斯科。希特勒原本以为仅需三个月就能解决“俄国问题”,但半年后战线陷入僵局。如果日本从东线发起进攻,苏联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德国很快邀请日本协同进攻苏联,但日本由于诺门罕的惨败以及中国战场的压力,最终放弃了北上的计划。

日本的犹豫不决让德国未能如愿推进,而日本的战略重心转向了太平洋,开始锁定东南亚和南洋的石油资源。

1940年9月,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并在1941年7月进一步控制南部,企图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孤立中国的抗战。

然而,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实施了全面禁运,封锁了石油和钢铁出口,导致日本的军需储备急剧下降,燃料短缺成为严重的战略问题。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正式对美国宣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战略重点全面转向南方。

然而,在远东的苏联边境,日本始终未做出任何军事行动。关东军保持战备,但未进行实际进攻部署,苏日中立条约得以继续维持。

直到1945年8月,苏联撕毁条约对日宣战,但在接下来的六年中,日本始终未对苏联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从诺门罕到太平洋,日本的战略逻辑始终未改变:它害怕再次遭遇苏联的铁拳。苏联在边境的装甲部队和强大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创新高!... 央视网消息:国铁集团9月17日发布数据,2025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6....
【医院要闻】告别军旗,荣光启程... 告别军旗 荣光启程 第九六五医院隆重举行 2025年度夏秋季士兵选晋、退役大会 军旗猎猎,战鼓催征;...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山西一银行副... 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赵秀军被查 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赵秀军涉嫌严重违...
歼20首次静态展示,成为长春航... 解放军空战打敌利器--歼20,这次“下凡”首次进行静态展示,此举说明,歼20已经“过于落后”,压根不...
英伟达5万块的“阉割版”芯片,...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英伟达这家美国半导体巨头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中美两国在贸易和...
美国关税重压下,印度“三线并行... 当地时间17日,印度总理莫迪迎来75岁生日。据报道,在其生日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致电莫迪并祝他生日快...
原创 俄...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增加细节并改写,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俄罗斯出土了一座...
波兰澄清:操控总统府上空无人机... 综合美联社和欧洲新闻网16日报道,波兰国家保护局15日晚摧毁了一架在华沙政府大楼及总统府上空飞行的无...
埃及发现3座距今4000多年的...   新华社开罗6月28日电(记者 董修竹)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8日宣布,埃及考古学家在该国南部阿斯旺省...
原创 毛... 毛泽东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绝大多数党史专家认为,毛泽东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他成功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