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仍潜伏着大量特务分子,为了确保领导人的安全,领导外出视察时,通常都会自备一壶水,以防喝到外面的水而带来风险。这个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谭震林副总理对此却颇为不满,觉得过于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矫枉过正。
一次,谭震林准备去外地参加会议,秘书特意准备了一个暖壶,装满了水递给他。谭震林见状,皱眉说:“我们又不是要去多远的地方,干嘛非得带水壶呢?”秘书答道:“这是规定,为了您的安全,还是带着吧。”谭震林顿时生气起来:“谁定的规矩?简直像国民党的那套伎俩!如果所有干部都这样,老百姓不骂死我们才怪!”秘书了解他的脾气,赶紧把暖壶放下,不敢再多言。
会议地点离得不近,车程得两个多小时。到达会场后,谭震林感到口渴,看到桌上已经倒好水,便拿起杯子喝了起来。喝完,他笑着对会议负责人说:“有人不让我喝你们的水,你们的水有什么问题吗?”会议负责人连忙解释:“这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喝的,怎么会有问题?”谭震林笑道:“就是嘛,你们能喝,我们为什么不能喝?”会议负责人虽然了解这项规定,便圆场说:“这也是为了首长的安全考虑,还是小心点好。”谭震林却提高声音反驳:“什么安全!战争年代比现在更危险,咱们哪里都喝那儿的水,吃那儿的饭。我看现在这么搞,就是搞特权,脱离群众!这样下去,老百姓迟早会指着我们的背脊骂我们!”
其实,不仅谭震林有这种看法,连毛主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应对的呢?
同样是在建国初期,毛主席一次去河南开封视察,走进了一个农民家。家里人都去干活了,只剩下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有客人来了,热情地端来一个大碗水给毛主席。毛主席的卫士李家骥见状,立刻把那碗水挪开,掏出自己带的暖壶和杯子,准备给主席倒自带的水喝。毛主席却瞪了他一眼,径直拿起老太太倒的那碗水,喝了下去。
事后,毛主席常常用这件事教育身边的人,说共产党能取得革命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在战争年代,领导和老百姓吃同样的饭,睡同样的床。可如今解放了,有些干部却忘了这些传统,连老百姓的水都不敢喝了。如果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变得高高在上,那就危险了!
说完毛主席的故事,再回到谭震林身上。会议结束后,谭震林正准备离开,会场门口一位女服务员主动上前帮他开门,这让谭震林又不满了。
他站在那里没有马上走,问女服务员:“你给我开门,是领导安排的,还是你自己主动做的?”女服务员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很快回答:“两个原因都有。”谭震林继续追问:“你是不是给所有人都开门,还是只给领导开门?”女服务员答得得体:“领导工作忙,我们帮领导开门是应该的。”谭震林脸色一沉,说:“哪个领导忙到连自己开门的时间都没有?我告诉你,以后只有残疾人来了,你才能帮他们开门。没残疾的,不管多大官,都不用给开门!”
女服务员听后有些不知所措,心里想:这是领导定的规矩,我哪敢私自行动?谭震林看出她的难处,便当场撑腰说:“要是你们领导批评你,就让他来找我,我就是谭震林!”
第二天会议继续,谭震林再次提起此事,严厉批评那些制定这种规矩的领导,最后怒斥:“一个官连自己开门都要别人帮忙,那他这个官也该退休了,赶紧回家养老去吧!”
这就是谭震林的态度,他的直爽与刚烈为他赢得了“谭大炮”的美名。可惜,如今世上已少有像谭震林这样敢言敢做的领导了,很多官员已经不习惯自己开门、打伞或独自行走。
(资料来源:《笔记开国将帅》《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