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活跃在华北抗日战场、表现出色的344旅旅长徐海东因病倒下。多年来,他一直带病坚持作战,红军时期的旧伤也在此时复发,身体状况已经难以支持继续战斗。
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免去徐海东的旅长职务,安排他前往延安养病。只要身体恢复得好,他便可以参加即将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
当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亲临344旅视察工作。时任旅政委黄克诚向朱德详细汇报了部队与日军的战斗情况,并与徐海东一同郑重推荐了接替旅长职位的人选——时任687团团长田守尧。
朱德对田守尧并不陌生,这位同志曾在长征后期担任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其作战勇猛,军事素养扎实。听到师党委的极力推荐后,朱德顺便向中央发去电报,推荐田守尧出任344旅旅长。
然而,中央的回电却令所有人意外。虽然认可田守尧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同志,但考虑到他的革命资历尚浅,建议他继续在部队磨炼,344旅旅长一职由杨得志接任。
消息传来后,旅里上下无论是黄克诚还是田守尧本人,都感到难免有些失落。
在黄克诚心中,田守尧不仅能征善战,还精通带兵作战,对旅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是担任旅长的最佳人选。但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有着不同的考量。
田守尧的失望尤为深重。他原本以为,凭借徐海东旅长和黄克诚政委的极力推荐,再加上朱德总司令亲自发电报给中央,接任旅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却遭拒绝,这让他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这天早晨,朱德参加了为徐海东举行的欢送会。尽管徐海东身体极为虚弱,他仍竭尽全力激励部队官兵,要大家坚守岗位,继续消灭更多敌人。
欢送会气氛热烈,现场充满了对徐旅长的敬意与不舍。然而,送走徐海东后,朱德突然把黄克诚叫进了自己的房间,语气严厉地说:“黄克诚,你这个政委不合格!”
黄克诚当时感到非常困惑。欢送会各项准备得井井有条,自己也没有被朱德批评过,完全不明白朱德为何突然发火,只能愣在那里。
朱德见黄克诚沉默,担心他生气,便问道:“说你几句,你就不高兴了吗?”
大家都知道黄克诚脾气急躁,这话刚说完,他便忍不住发火反驳:“老总,您说清楚,到底哪里不合格?”
朱德也毫不客气,大声质问:“你作为政委,是怎么教育干部的?送别你们老旅长这样重要的场合,田守尧为什么没来?他作为主力团长,难道没有责任感和义务出席吗?”
黄克诚听后,脸颊瞬间泛红,心中暗想确实如此。欢送会当天田守尧并未现身,且近来他情绪明显低落,工作心不在焉。
朱德继续说道,田守尧因未被任命旅长心情低落可以理解,但作为共产党员,面对职务调整不能消极对待。
他强调,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应斤斤计较职务的高低。田守尧表现得很不成熟。
朱德解释他训斥黄克诚的原因。田守尧的问题既源于个人认识不到位,也反映出黄克诚作为政委在政治工作上的不足。
政委负责抓好思想教育,但黄克诚未能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及时深入做思想工作,存在松懈,理应受到批评。
黄克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刚才的顶撞向朱德道歉。随后,他和朱德一起去做田守尧的思想工作。田守尧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向朱德表示胸怀有些狭隘,将在今后作战中加以改正。
后来,田守尧凭借卓越的战绩晋升为副旅长、新编2旅旅长及支队司令员。遗憾的是,1943年3月他赴延安学习途中遭遇日军偷袭,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