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以下是对原文进行的改写:
---
“健生,你真的决定继续抗下去吗?”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已经超过一个月。此时,蒋介石所领导的政党大部分成员已经远走他乡,迁往台湾。唯一仍然坚持抵抗的,是驻扎在广西的“桂系军阀”,他们依然在奋力抗争。
11月21日,解放军几次击退桂系军队的反扑,眼看局势已经对桂系不利。李宗仁,这位当时的民国“代总统”,终于意识到局势已无法挽回,大势已去。经过与白崇禧在桂林的最后一面告别,他决定打包行李,前往香港。
临行前,李宗仁向这位相识近40年的老友提出请求,希望白崇禧能跟随自己一起逃亡。然而,白崇禧依旧心存侥幸,他并未认清局势,想要继续与驻扎在广东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抗。面对李宗仁的挽留,他重重地点头,深沉地表示拒绝。
眼见无法劝说这个昔日的战友,李宗仁不禁叹息,只能无奈地和他做最后的告别。正如李宗仁所料,白崇禧的坚持最终付出了代价。国民党军队全军覆没后,他的路彻底断绝,最终不得不依靠蒋介石的庇护,逃往台湾。
然而,16年后,白崇禧被发现暴死在自己的卧室中,遗体发绿,死状异常凄惨。当这一消息传到李宗仁耳中时,他已年逾七十。听闻好友的死讯,李宗仁叹了口气,说道:“他要搞南北朝,要炸大陆,如今不论是怎么死的,都不值得同情。”
白崇禧究竟是因何而死?李宗仁为何会对这位深交已久的朋友做出如此冷酷的评语?若谈及民国时期的“黄金搭档”,李宗仁与白崇禧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名字之一。李宗仁擅长政治,而白崇禧则是军事才俊,两人“文武双全”互补,曾是蒋介石嫡系派系的最大竞争对手。
由于两人所长各异且互为补充,他们在国民党内部的配合十分默契。二十余年间,两人几乎未曾闹过矛盾,一直携手并肩,站在与其他派系竞争的最前沿。因此,他们的深厚友情被世人称为“李白”组合。
1948年,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屡次失利,蒋介石的党内威望急剧下滑。在“民国总统”的选举中,蒋派原本打算推举孙中山之子孙科担任副总统,以此稳固蒋氏权力。然而,投票结果出乎意料,李宗仁的得票数超过了孙科,成功当选副总统,令蒋介石愤怒至极。
李宗仁能够获胜,除了因为蒋介石党内支持下滑外,还因白崇禧在背后默默为他撑腰。蒋介石提及此事时,甚至不无嫉妒地说道:“这个‘小诸葛’,在背后给德邻拉了不少票。”
1949年1月21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接连获胜,解放军扫荡了国民党在华北、华中、东北的主力。蒋介石意识到大势已去,匆匆宣布下野,将“总统”位置交给李宗仁。这让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深感喜悦,以为终于成功打倒了蒋介石,赢得了这场政治博弈。
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蒋介石仅仅是让李宗仁暂时顶替自己,而他自己则在悄悄安排撤退计划。李宗仁为了保住“总统”宝座,一方面指挥白崇禧率军抵抗解放军,另一方面发出了“和平倡议”,寻求与中央谈判。中共方面给予了李宗仁谈判的机会,提出了“八项条约”,要求签署后才可进行和平谈判。
但李宗仁出于利益考虑,拒绝签署这个对桂系不利的条约。眼见无法通过谈判达成和平,中央决定不再给李宗仁机会,开始了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解放军跨过长江,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发起了致命一击。
李宗仁迅速派白崇禧前往长江南岸进行抵抗。尽管白崇禧的指挥能力出众,但面对解放军的强大力量,桂系军队最终也未能抗住这次进攻,彻底败北。
国民党的败局已定,尽管李白二人的努力难以改变结果,但他们却因失败选择了不同的路线,最终导致深厚友情的破裂。两人分歧的根源,实际上是在于他们思想上的分裂。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少年时期。1908年,17岁的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与白崇禧相识。白崇禧以过人的体能被选入军官培养计划,李宗仁则倾向于政治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命运轨迹逐渐不同。1924年,桂系军阀在一次冲突中获得胜利,李宗仁成为桂系的新领袖,白崇禧则始终是他的得力助手。然而,随着蒋介石的崛起,李宗仁和白崇禧开始与蒋发生激烈对抗,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与蒋介石的恩怨愈加加深。
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和白崇禧均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改编为第五路军,白崇禧则被蒋介石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负责抗日战略的制定。蒋介石虽表面上重用白崇禧,实际上有意离间李白二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两人依旧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结束,政治斗争再度升温。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开始推行改革。然而,他所处的局势早已岌岌可危。李宗仁通过推举桂系军队“扶正”,取代了中央政府的核心军队。尽管他尝试稳定局面,却逐渐发现“总统”职位成了空壳。
在李宗仁提议与中央和解时,白崇禧提出了分治的方案,这一提议被李宗仁坚决拒绝。他认为,这种提案是在分裂国家,无法接受。
最终,白崇禧选择了与蒋介石再次合作,逃向台湾,并承诺继续保留他在军中的职位。而李宗仁则表示,如果白崇禧跟随蒋介石,必定会遭到清算。
此后,李宗仁辗转香港和美国,直到1965年才毅然回国,重新找回曾经的理想。而白崇禧则继续在台湾抱持着“反攻大陆”的幻想,甚至在蒋介石去世后,还继续书写荒唐的战略建议。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死于自家,享年74岁。李宗仁在得知此事后,依旧冷静回应:“他要搞南北朝,要炸大陆,最终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死后无值得同情之处。”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他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诸多力量,最终被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
以上是改写后的文章,内容基本保持原意,并对某些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