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杨玉环最爱的荔枝,究竟是如何送到长安的?
公元756年7月15日,马蒐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变故:唐朝的士兵爆发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下令赐死杨贵妃。历史上,杨贵妃一直以其美貌和奢华的生活而闻名,而她对荔枝的喜爱,更是广为人知。
杨贵妃本是四川人,年少时就对荔枝情有独钟。她到达长安后,虽然陕西的气候不适宜荔枝生长,但她依然舍不得这份美味,于是便指望从家乡四川运来。没过多久,她便发现,广东的荔枝似乎更为甘美,于是转而青睐广东的荔枝。
然而,荔枝作为一种易腐的水果,一旦摘下就容易变质。根据古人的描述,荔枝一旦采摘,“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为了让这道珍品能尽快送到杨贵妃的餐桌,古人曾尝试过多种保存荔枝的方法。
例如,徐勃在《荔枝谱》中提到,采摘后的荔枝可以用竹筒和泥土包裹住,以此延缓变质。虽然这种方法的保鲜效果有限,但它最多能延续5天,使得荔枝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而《广东新语》则提到了一种使用蜡封荔枝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存数月,但实际上更多是将荔枝制成蜜饯,根本无法保鲜新鲜果实。
那问题来了,如何能将荔枝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新鲜呢?从广东到陕西的运输到底要多久?历史资料中有一段描述:“荔枝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能反映出从广东到长安运输的艰难。这个距离大约有1600公里,普通骑马至少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如果采用加急的运输方式,换马换人,虽然可以加快速度,但即便如此,荔枝的运输仍然需要7天以上。
然而,古代的运输方式并不是那么简单。从广东到长安,需要跨越数千里的山川河流,特别是有些地方无法通过水路运输。虽然唐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驿站系统,驿站覆盖了全国,唐玄宗可以在6天内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但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快马,无论如何也无法比得上叛乱的速度。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历史上,有一项技术巧妙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单纯通过快马运输,而是将整个荔枝树连根移栽,通过水路运输到接近长安的地方。史书记载:“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
这意味着,荔枝连着树一起运输,确保了它们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变质。整个运输过程经过水路和陆路的结合,使得荔枝在长安的时候仍然保持新鲜。
虽然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并非易事。首先,要将荔枝树移栽到巨大的花盆中,需要高超的园艺技巧;其次,能够运载大树的船只必须是大型船只,而不是普通小船;再者,移栽过程中,荔枝树会有掉果的现象,因此,可能只有树上不到十分之一的荔枝能够被成功运输到长安。这意味着,为了确保杨贵妃能吃到几颗新鲜的荔枝,可能需要运输多棵大树。
帝王的奢侈生活,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为了让杨贵妃品尝几颗荔枝,唐朝的宫廷动用了大量人力和资源,甚至不惜牺牲许多树木。也正因如此,唐朝在鼎盛时期所展现出的极度奢华和享乐,可能也与其随之而来的政治腐化和衰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声明:本文参考资料及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