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世凯冷落发妻几十年,其去世后,发妻大哭:你这一辈子对不起我
创始人
2025-09-16 05:31:23
0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

阅读本文前,欢迎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您每天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免费获取关于党史热点、领袖故事及相关内容的深度解读。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他的身份横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他不仅积极参与推翻清朝统治,成为中华民国的首任总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他的人生却又充满了旧时代的痕迹。袁世凯一生拥有一妻九妾,育有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家族庞大而复杂。

然而,在众多妻妾之中,唯一始终陪伴他走到最后的,却是他的原配夫人——于氏。

在古代社会,女性往往没有真正的名字。因为她们一旦长大出嫁,就要随夫姓,自己名字逐渐被遗忘,最多只有一个姓氏加“氏”字称呼,家中长辈也往往不为她们取名,只用乳名以便日常呼唤。

袁世凯的十位妻妾中,原配夫人于氏从未有过真正的姓名,历史上也只称她为“于氏”。但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女人沉重的无奈与悲哀。

于氏出身河南沈丘,家境殷实,她的父亲于鏊是当地著名的富户,拥有广阔的田地和房产,家财丰厚。以家世论,于氏与袁世凯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

1876年,17岁的袁世凯迎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于氏。尽管婚姻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袁世凯对她并无反感。

婚后,夫妻生活初期较为平稳,于氏也为他生下了长子袁克定。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自从生下袁克定后,于氏便未再生育其他子女。在当时讲究多子多福的时代,这样的情况显得极为罕见和怪异。

其实,于氏没有再怀孕,是因为袁世凯渐渐冷落了她。至于冷落的根源,则与袁世凯复杂的身世息息相关。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族,叔祖父曾是朝廷重臣,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袁世凯是父亲袁保中的第四子,生母为妾室刘氏。

在那个嫡庶分明、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妾室所出的孩子总被视为低人一等。因此,袁世凯极其痛恨别人讥讽他的出身。即使后来被过继给叔叔,他依然十分介意身世问题。

巧合的是,于氏无意中触碰了袁世凯的这条底线。

夫妻相处难免会有些玩笑打趣,袁世凯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看到于氏腰间系着一条鲜红色的花缎裤带,想到河南街头坊间对妓女的戏称“马班子”,便戏言道:“你这打扮,倒像个马班子。”

“马班子”在河南是对妓女的俗称,但袁世凯此言无恶意,只是想逗逗妻子。然而,于氏没听懂玩笑,反而认为受到了侮辱,愤怒地回应:“我可不是马班子,我还有姥姥家呢。”

她这句话暗含深意:她在娘家是正室出身,有血缘亲戚,而袁世凯却是小妾所出,小妾的娘家根本算不上他的姥姥家,只有正室娘家的亲属才配称为他的“姥姥家”。

袁世凯最忌讳别人提起他的出身问题,当场脸色一变,愤然转身离开,夫妻间的玩笑瞬间变了味道。

从此之后,袁世凯便冷落于氏,不再与她同房。后来做官后,他更是把于氏留在乡下,仿佛她已经不存在。于氏也因自己的冲动失言,彻底失去了丈夫的关爱。

直到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派人迎接他的母亲,于氏才得以随婆婆迁往济南居住。

于氏是否曾后悔那一时嘴快,外人不得而知,但袁世凯对她的感情确实已淡。名义上,她仍是正室夫人,但既不参与家务管理,也不与他同住。

不过,袁世凯还保留着表面的礼貌。到了中南海,袁世凯仍保持习惯,隔三五天去于氏的房间坐坐。两人见面时,仅简单寒暄“你好”,无多言辞,短暂的会面就这样草草结束。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虽未与于氏断绝关系,但于氏作为总统夫人,却难以登上正式场合的“大雅之堂”。

有一次,外宾公使及夫人依惯例来给总统贺年,也应当向总统夫人致意。袁世凯虽平时不待见于氏,但在这样的场合,她不得不现身。

那天,于氏穿着红色外褂和红裙,由仆人精心打扮,接受外宾的祝贺。气氛本应和谐,然而一位外国公使礼貌地伸手与她握手。

于氏从小生活在深闺,从未接触过西式礼仪,信奉男女授受不亲。面对陌生男人伸出的手,她惊慌失措,猛地后退,将双手藏于背后。

此举被视为极不礼貌,令袁世凯颜面尽失。以后在公开场合,于氏必须由他的子女陪同,避免再出丑。

后来袁世凯称帝,于氏自然成了皇后。对于氏而言,这种身份是毕生难以想象的殊荣。但面对“凤袍”下的朝贺,她仍旧拒绝接受礼仪,最终被四名女官强行扶住,才勉强完成礼节。

于氏不被宠爱,袁世凯便迎娶了九位姨太太,其中最宠爱的是大姨太沈氏和五姨太杨氏。

大姨太沈氏曾在袁世凯困顿时给予支持,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时将她带至身边,视若正室。这更衬托出于氏的名存实亡。

袁世凯不仅让沈氏管理家务,还将长子袁克定交由她抚养。不知被冷落在家乡的于氏心中作何感想。

五姨太杨氏因善于理家且果断聪慧,深受袁世凯信任,不仅管理生活琐事,还掌管家中贵重物品。

家中上下对杨氏畏惧有加,连于氏也不能例外。可想而知,于氏在这庞大家庭中地位之低。

于氏失势成了公开的秘密,袁世凯有九位姨太太,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于氏自然受尽冷言冷语。

然而,身处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哪怕心中委屈万分,她也无处诉说,只能默默忍耐孤独,渐渐对丈夫心生怨恨。

1916年,袁世凯被迫废除帝制,做了短短83天皇帝,心中极度不甘。5月末,他郁郁寡欢,终于于6月6日因尿毒症去世,享年57岁。

袁世凯逝世后,葬于河南安阳。葬礼刚结束,于氏便在坟头痛哭大喊:“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那么多姨太太,养了那么多孩子,全丢给我,叫我怎么办?”

家人闻言泣不成声,二儿子袁克文带着兄弟姐妹跪地哀求:“求娘饶命!”场面混乱,最终长子袁克定出面劝慰,才得以平息。

三年后,于氏也病逝,结束了孤寂一生。

回顾于氏一生,她虽是袁世凯的正室,出身显赫,却因一时口舌失慎断送了夫妻情感,成了大宅深院中的“囚徒”。

但她的遭遇只是当时女性命运的缩影,她们受封建礼教束缚,生活依赖丈夫的宠爱。面对丈夫三妻四妾的现实,只能默默忍受,否则就被冠以“妒妇”恶名。

正是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种种限制,成就了那个时代女性无尽的悲哀。

---

参考资料: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文史资料选辑》第74辑

蒋丰.袁世凯终生对原配“不亲不离”.《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

---

需要我帮你调整成更正式或者更口语化的风格吗?或者要加点特别的细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绝不夸张。在皇帝身边做事,必须时刻小心谨慎,因为稍有不慎,自己的命运就...
原创 美... 美国是一个非常崇尚实力的国家,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观点,他们信奉强者为尊,认为在世界上是弱肉强食...
原创 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明朝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硬气。所谓硬气,就是...
原创 五... 五胡乱华是汉族历史中的一段极为痛苦的经历,也被大多数历史学家视为汉民族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特别是在...
微光成炬,致敬不凡!广东工人艺... 11月21日晚,江门演艺中心内华灯璀璨、掌声雷动,“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活动在此温情...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 | 意... 意式帅哥“酱马可”的魔都日记:在老船厂改的剧院飙戏,去黄浦江畔冥想。他说,这一刻,上海就是世界中心!...
“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 中新网吉隆坡11月21日电 (记者 陈悦)“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19日在马来西亚国...
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展启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柳芸 通讯员 贺菁)11月21日,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作品...
新展预告:《童心墨润——唐鼎华... 新展预告 《童心墨润——唐鼎华作品展》 即将在深圳市鹏宝轩艺术馆开幕 《童心墨润——唐鼎华作品展》...
古乐为媒赋能美育徐汇区“美育大... 为深化区域美育教学改革,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独特价值,1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