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撒谎欺骗渤海国王,却被拆穿打脸:盛唐皇帝确实做错了吗?
创始人
2025-09-16 01:31:23
0

文 | 雨别

编辑 | 雨别

《——·前言·——》

唐玄宗确实撒过一个谎,这个谎言也许能短时间内掩盖,但终究无法永久瞒住。为了安抚渤海国的国王,大唐帝国用了一个“放逐策略”,但渤海国王大武艺并不相信,立即派人揭穿了这个谎言,导致局势变得异常紧张。为什么,作为盛唐的皇帝,唐玄宗要对藩属国撒谎呢?

698年,渤海国王大武艺在东牟山击败了武则天派来的军队,并自立为王,建立了渤海国。那时,周围的契丹部落和高句丽残余势力依旧活跃,边疆乱成一团,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求强大的后盾。

于是,渤海国将目光投向了唐朝。大祚荣明白,和唐朝做朋友,远比孤立自己强。对于唐朝来说,渤海国也正是一个能有效牵制东北边疆各方势力的有利工具。此时,唐朝正忙于稳定东北,契丹的威胁和黑水靺鞨的麻烦需要解决,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国成为了唐朝的藩属国之一。然而,唐朝与渤海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般亲密无间,虽然唐朝看似在保护渤海,实则在微妙地平衡周围的黑水靺鞨。713年以后,黑水靺鞨直接向唐朝进贡,绕过了渤海国。这一举动让渤海国很不高兴,因为它认为,东北的黑水地区,理应由它来掌控,而不是由唐朝直接管理。

而渤海国也不甘心局限于仅是唐朝的附属国。大祚荣之后,继任的国王大武艺积极扩展疆域,继续对外作战并稳固内政。到了唐玄宗时期,渤海国的势力已经大大扩展,几乎控制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壮大的藩属国,唐朝开始需要更强的控制手段。然而,渤海国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听话的郡王”,而是希望能够在东亚局势中占据一席之地。

唐朝的做法在渤海国看来是削弱其地位的。特别是唐朝向黑水靺鞨提供支持,直接导致黑水靺鞨绕开渤海进贡,这等于是给了黑水靺鞨背后撑腰,使得渤海国失去了对黑水的控制。大武艺愤怒地认为,这是一种削弱渤海国在东北的主导地位。

这时,大武艺的弟弟大门艺,一个高贵出身、曾在唐朝侍卫工作的人,主张与唐朝维持和平关系。他劝大武艺:“唐朝是强国,我们不能硬碰硬,黑水靺鞨的事不必激化。”然而,大武艺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反而命令大门艺率军征讨黑水靺鞨。

大门艺深知,与黑水靺鞨作战等同于直接与唐朝为敌,因此他在两难之下选择逃亡,带着部下投奔唐朝。这个决定对渤海国而言是极大的羞辱,尤其是在大武艺的眼中,他感到自己被背叛了。愤怒之下,大武艺要求唐朝交出大门艺,并派遣舅舅任雅率兵南下讨伐黑水靺鞨。

唐玄宗知道此事后,决定撒谎以安抚大武艺。他告诉大武艺:“大门艺已经被我流放至遥远的地方,不再参与政事,你无需担心。”虽然表面上看,大门艺被流放,实际上他却得到了唐朝的庇护。

然而,大门艺并不相信唐朝的谎言,很快便派人前来探听消息,唐朝的谎言很快就被揭穿。渤海国认为唐朝的这一举动是背叛,于是大武艺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反应。

大武艺决定不再忍气吞声,732年,渤海国派出大将张文休,带领精锐部队跨海偷袭唐朝的登州。此次袭击唐朝毫无防备,登州刺史韦俊被杀,数百唐军阵亡,登州港口一片火海。

这是渤海国第一次对唐朝发起直接的军事行动,也是唐朝罕见的来自藩属国的挑战。渤海此举不仅是报复大门艺事件,也是对唐朝的一次“立威”之举,表明渤海国不再是乖乖听命的藩属。

唐玄宗立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不采取回应措施,可能会引发其他边疆藩属国的效仿。此时的唐朝虽强盛,但在面对边疆民族的独立诉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唐玄宗命令左领军将军盖福率军北上征讨渤海,并命令大门艺随军出征,这一举措不仅是象征性的,更希望借大门艺的参与,表明唐朝“正义”的立场,并试图让渤海国内发生动荡。

然而,唐朝的军事行动在东北遭遇困境。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士兵死伤惨重,唐朝的反击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为了平衡渤海,唐玄宗还暗中与新罗合作,希望通过新罗牵制渤海。虽然新罗表面顺从唐朝,但实际上它并不愿意出兵,且与渤海之间也有矛盾。新罗担心自己最终会成为唐朝和渤海争斗中的牺牲品。

尽管在军事上未能取得胜利,唐朝在外交上依然没有放松。唐玄宗通过派使者安抚周边藩属,明确表示对渤海的态度,并加强对大门艺的保护。

唐朝很清楚,靠武力迫使渤海交出大门艺几乎不可能,于是采取了另一种手段——刺杀。刺杀的目标直指大门艺,渤海派出的刺客潜入洛阳,伺机行刺。

然而,唐朝早有准备,大门艺的随行人员反应迅速,将刺客一举消灭。刺杀行动彻底失败,渤海派出的刺客全军覆没,唐玄宗震怒,下令抓捕所有相关嫌疑人,并将其处决。

大武艺意识到,若继续对抗下去,渤海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唐朝也不愿因一个藩属国消耗过多资源,双方都开始寻找一个缓解局势的出口。

第二年,大武艺主动向唐朝递交国书,表示攻击登州是“误会”,并送去了大量的贡品,表示愿意继续保持藩属关系。唐玄宗看到对方愿意低头,也作出回应,赦免了渤海的错误,并继续让其担任“永作边捍”的角色,保持对东北的屏障作用。

尽管表面上恢复了和平,唐朝对渤海的影响力却逐渐减弱。随着契丹的崛起和渤海国的不断扩张,渤海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名义上仍是唐朝的藩属,但在政治和军事上,渤海已经渐渐脱离了唐朝的掌控。

唐玄宗的谎言,虽然一度是权宜之计,却最终彻底丧失了渤海对唐朝的信任。渤海国的报复行为,标志着一个小国开始摆脱大国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而唐朝,在这场博弈中,虽表面强大,却屡次遭遇边疆治理的困境。

从渤海国从唐朝藩属到逐渐独立,再到最终被契丹所灭,渤海国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基辅援乌峰会爆发激烈争吵,哪个... 文/三玄 上周末,欧洲多国领导人跑到基辅,举行了一场“雅尔塔欧洲战略”年度会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
内忧外患!曼联财报揭示危机,拉... 曼联足球俱乐部,作为英超历史最为辉煌的球队之一,近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根据曼联官方的声明,俱...
官方通报“52岁女子踩到废弃氢... 9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民众第一次从广播中听到了天皇的声音,宣告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彻底失败。这一...
原创 建... 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位复杂人物,至今仍在影视剧中频繁出现。不同版本的朱允炆各有其独特的诠...
原创 道... 改写后的文章 1860年4月,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军队发起了对上海的进攻。若从全局角度来看,这场战斗似乎...
原创 岳...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岳飞的冤屈至今令人心痛,尤其是他于1140年被冤枉...
原创 明...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任何时代,总会有忠诚为国为民的英雄,他们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这种忠诚是中华民族...
原创 明... “陛下!臣如今年事已高,已无法继续为您效力,只求能够告老还乡,享清福!”此人正是汤和,一位跟随朱元璋...
原创 曹... 阳平关失守,张鲁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准备开城投降。当消息传来时,他的心情已经沉重至极。阎圃赶紧力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