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内对外都有什么动作?
创始人
2025-09-16 01:01:59
0

当然可以!我帮你改写一下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一下页面上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方便您持续接收到更多类似的精彩内容,还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坚持创作的重要动力!

文|Severn

1953年3月5日,苏联官方正式对外宣布,其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已经去世。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二战期间“反法西斯三巨头”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斯大林的逝世无疑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冷战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势必会借机加紧对苏联的遏制和打压。因此,如何应对外部敌对势力的挑衅,同时稳固国内社会主义政权,成为苏联当时最紧迫的课题。

从历史结果来看,苏联在对外方面成功维持了局势的稳定,但在国内却未能有效巩固政权基础,这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那么,苏联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对内动作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面临的第一项重大任务是选拔继任者,这成为苏联政坛的首要动态。几十年来,斯大林稳固地掌控着整个国家机器,在他在世期间,所有政务都按照他的意志有条不紊地运转。然而,斯大林似乎未曾预料自己会如此突然离世,因此并没有提前明确指定接班人。与此同时,他身边的亲信和老战友们也因对权力的忌惮而避免公开讨论继承问题。

因此,斯大林的逝去使得苏联权力中心陷入了权力重新分配的紧张局面。尽管苏共中央全会公开宣布要恢复“集体领导”的原则,但苏联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显示,国家依赖于一个能果断掌控大局的杰出领袖。

1953年3月9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政治局常委马林科夫被选为苏共第一书记,元帅贝利亚则出任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部长。同时,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规模大幅缩减,从原来的30人压缩到10人,赫鲁晓夫位列其中第五。斯大林去世后的短时间内,苏联并没有诞生出一个明确的“新领袖”。

直到同年9月,赫鲁晓夫通过政治斗争击败马林科夫,成功夺得第一书记一职,正式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除了领导层的变动,苏联政府还从各个层面开始推动政策调整。

1953年3月,马林科夫、贝利亚等领导人对外宣布,未来苏共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紧接着,从4月开始,苏联掀起了各行业的改革浪潮。

4月1日,苏联政府率先宣布对125种主要零售商品进行价格大幅下调,食品价格平均下降10%,布料类价格降低5%至5.5%,这是近几年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此次调价覆盖了48种食品和酒类,27种纺织品,还有包括家具、地毯、缝纫机、药品在内的58种其他商品,整体让苏联人民的生活开支降低了约8%。

与此同时,政府还着手推行局部经济改革,最主要的是降低重工业的绝对优先地位,增加轻工业的投入比例,并适度放松对集体农庄的管理控制。斯大林时期推行的五年计划被大刀阔斧地调整,例如成衣生产的增长率从80%提升至240%,肉类产量也从90%提高到230%。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政府还实施了部分大赦措施。1953年3月28日,苏联内务部、司法部和总检察处联合发布大赦令,对大量囚犯予以释放或减刑。此次大赦范围广泛,凡服刑五年以下的罪犯,有未满十岁子女的女性犯人,青少年、老年人以及重病患者均被无条件释放。

同时,政府对获释人员的生活进行了妥善安排。病人和无劳动能力者可经同意后安置在养老院或医疗机构,孤儿送至孤儿院,失业者则被送往技工学校或安排工作。这项大赦使得约有百万人重获自由,有效缓解了社会压力。

从当时的视角来看,尽管失去了强人斯大林,苏联并未陷入混乱,反而通过多项措施缓解了内部矛盾,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势。当然,在政治层面,赫鲁晓夫最终登顶也是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的结果。

对外趋于缓和

斯大林去世后的数月内,苏联对外政策发生了明显转变。最显著的是积极寻求与西方世界缓和关系,试图降低冷战的紧张对抗。

自1953年3月15日开始,苏联在外交声明、官方宣传、对外事务处理以及国际政治交往方面,均展现出温和姿态,力求建立与美国的和平共处关系。马林科夫在最高苏维埃发表讲话时强调,苏联愿意与所有国家合作,坚信任何争端都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

与此同时,苏联官方停止了对美国的“仇恨宣传”。尽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4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苏联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苏联《真理报》在9天后全文刊登了他的讲话,并对其内容作了温和解读,表示欢迎美苏就重大问题进行磋商。

5月11日,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呼吁西方与苏联领导层尽快会晤,苏联方面立即表示欢迎。8月8日,马林科夫再度公开讲话,阐述苏联新的外交方针,强调要加强与所有人民民主国家的友谊,并认为美苏间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他公开表示:

“我们始终主张,现在依然主张两个制度的和平共处,认为没有客观基础促使美苏发生直接冲突。两国安全利益、国际安全利益以及双方贸易利益,都可以通过正常交流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苏联对南斯拉夫、土耳其和朝鲜战争等问题的态度也出现了缓和。自1948年6月苏南关系破裂以来,斯大林发动了对南斯拉夫的“反南运动”,但在他去世后,两国关系开始回暖。南斯拉夫代表按惯例出席斯大林葬礼时,苏联领导人主动与其握手,官方也停止了对南斯拉夫的批评。

1953年6月17日,苏联重新派驻大使到贝尔格莱德,表达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愿望。次年6月,赫鲁晓夫亲自致信南斯拉夫,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和低姿态,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

在谋求国际缓和的过程中,推动朝鲜停战谈判是苏联另一项重要举措。1952年8月,中国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多次磋商朝鲜战争的停火问题。斯大林当时主张维持现状,不扩大冲突,同时承诺满足中国对战场的供应需求,意图拖住美国在朝鲜。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层迅速起草停战建议,贝利亚等人表现出积极态度,向中国建议接受美方交换战俘提议并重启谈判。

得益于苏联的推动,朝鲜停战谈判于1953年4月26日在板门店正式启动。赫鲁晓夫掌权后,苏联对外缓和的政策更加明显,表现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赫鲁晓夫时代愈发渴求和平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更为灵活和务实的策略。其首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奥地利问题上作出突破,使得拖延了近十年的《奥地利国家条约》最终得以签署。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并卷入二战。战后,奥地利被四国(苏、美、英、法)占领,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主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奥地利问题上的利益冲突:美国坚持先解决奥地利条约问题并谈德国统一,而苏联坚持德国统一问题尚未解决之前,不会签署奥地利条约。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德国问题态度放软,开始调整策略。德国成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主张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将其纳入西方军事体系。斯大林时代坚持建立中立德国和欧洲安全体系,但德国问题一直搁置。

1954年10月,苏联与西方签署《巴黎协定》,允许西德获得主权和武装并加入北约。协定生效后,赫鲁晓夫放弃了促进德国统一换取中立的理念,转而承认两德分治,积极谋求与西德建立友好关系。

1955年6月17日,苏联向联邦德国递交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建议,邀请德方领导人访苏。同年9月,两国正式建交,“两个德国政策”成为苏联官方国策,持续了30多年。

德国问题的解决也促进了奥地利问题的突破。美苏同意两个德国并存后,德国与奥地利问题不再捆绑,苏联调整奥地利政策。

1955年4月,苏联与奥地利在莫斯科举行首脑会谈,秘密达成备忘录,苏联承认奥地利中立,承诺年底前撤军。5月,四国签署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成为独立国家。赫鲁晓夫的缓和外交取得阶段性成功,苏联在欧洲的主要矛盾得以缓解。

结语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在短时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新一代领导人确立,经济政策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部分缓解了斯大林体制遗留的矛盾。对外,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相继推行和平外交路线,成功解决了朝鲜半岛、奥地利、德国等重大国际问题,缓和了全球紧张局势,推动世界和平。

总体来看,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显露出强烈的和平发展愿望,这对国内外形势都是积极的。然而,赫鲁晓夫之后的一系列举措,最终却成为苏联走向深渊的开端,这一点当时的国际社会几乎无人预料。

---

如果需要,我还可以帮你做更细致的调整,或者改写成其他风格!你觉得怎么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自古以来,知县被视为“七品芝麻官”,这一说法逐渐深入人心,令许多人对这一职位产生了轻视的看法。然而,...
原创 美...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且字数变化不大,并且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 ...
“千年商港”温州:文脉流深润瓯...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记者邬焕庆 魏一骏)温州好,别是一乾坤。雁荡奇秀、楠溪温润,秀美多元的地理环...
原创 道... 在北京的紫禁城内,一场决定大清未来的对话正在悄然进行。道光皇帝,这位掌控大清帝国的君主,正坐在龙椅上...
原创 钱... 楔子: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决意从孔庙中撤掉孟子的牌位,这一决定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的大臣...
原创 朝...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你这篇文章的改写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丰富了细节和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宗祠与姓氏:血脉相连的文化纽带 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之间,宗祠庄重地矗立着,犹如一位位无言的史官,以砖石为墨,以岁月作纸,悄然书写...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湘军有一位堪称悍将的英雄,他在攻城与野战中均能展现出超群的才干,是胡、曾二帅最为倚重的心腹...
原创 1... 1985年,苏联客机劫持事件 1985年,我国外交部接到了一个紧急电报,内容十分震惊:一架苏联的客...
【以案说法】“海底捞小便门案”... 今年3月,一则海底捞火锅店内有人“向火锅小便”的短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后,上海黄浦警方发布警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