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重点讨论当前的严峻形势和下一步工作部署。鉴于日军对敌后根据地展开了异常残酷的“扫荡”行动,毛主席提出暂时将八路军总部迁往晋西北,以便更有效地指挥作战。会议采纳了毛主席的建议,决定通过电报通知当时在前线的彭德怀和刘伯承。
第二天,中央书记处迅速给彭德怀发去电报,内容明确指出:“今明两年内,敌后斗争将异常激烈,必须善于坚持和忍耐,才能减少巨大损失和牺牲。敌人‘扫荡’行动特别针对摧毁主要领导机关。左权同志在这次袭击中牺牲,是沉痛的教训。我们认为总部有必要迁移至晋西北。此次调整并未脱离敌后阵地,对外也有合理解释。如若总部不迁而遭受损失,后果将极为严重。”
毛主席为何建议彭德怀转移总部呢?这主要源于5月25日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在麻田东部的十字岭遭遇6000名日军包围。突围过程中,左权英勇牺牲,八路军遭受了沉重打击,甚至与延安失去联系达两天之久,形势极为严峻。
十字岭突围结束后的6月15日,彭德怀向党中央报告华北敌后形势的严峻程度,他写道:“敌后战争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阶段,平原根据地大部分已沦为游击区,军事力量和地方干部伤亡惨重。山地根据地遭受敌人‘蚕食’和‘三光’政策的‘扫荡’破坏,防御区域大幅缩减。”面对如此严峻局势,彭德怀建议将野战军政治部与北方局机关合并,指出:“北方局直属单位过多,我个人兼任职务过多,力不从心,若遇突发情况,领导将难以衔接,影响整体工作。”
基于此,毛泽东提出暂时将八路军总部迁至晋西北指挥战斗,既是出于敌后困难形势的考虑,也为保障总部安全。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做出这一决策时,特意征求了彭德怀的意见。然而,彭德怀当时主要专注于如何扭转战局和击败敌军,对于总部迁移一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迟迟没有回复延安的电报。
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层一直在等待彭德怀的回电,但始终未收到回应。直到7月15日,毛泽东亲自致电催问:“中央7月3日给你的电报收到否?该电建议总部迁往晋西北,北局机构调整为太行分局,由小平担任书记,华北各分局归中央直接指导。请告知你的意见,盼复。”次日,彭德怀与罗瑞卿、刘伯承联名回电,坚决主张八路军总部继续留驻晋东南,他们的理由包括:
第一,华北山区的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根据地是最主要的战略重心,这些地区相较于五台山更加接近敌后,地形复杂,物资条件较好,有利于坚持战斗,北方局和总部能利用这些经验支持其他地区;
第二,冀鲁豫区和中条山领导力量薄弱,需要具体援助,而且与冀南及冀鲁豫地区的秘密联络十分顺畅;
第三,开封、新乡、济南、太原、临汾、石家庄等伪政权正处于建立和扩展阶段,总部迁往晋西北将不利于对这些地区的工作推进;
第四,夜间穿越日军设下的多道封锁线极其困难,局势艰难时总部后撤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五,目前总部机关规模已大幅缩减,现有人员约500人(含两个警卫连),人数比之前减少了三分之二,行动更加灵活,能够避免较大损失。
最终,8月1日,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采纳了彭德怀等人的建议,决定八路军总部继续驻守麻田。
这段历史被陈冠任著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详细记载。该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曾荣登中国军事图书畅销榜冠军,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