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的光绪帝在一片震惊中去世,打破了那个时代的平静。光绪的去世无疑是对清王朝的巨大冲击,对于清朝百姓来说,光绪并非一个完美的君主,但他至少带领国家进行过一场较为大胆的变革——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也曾让人们看到一丝希望。变法未能成功,光绪自己被慈禧太后所控制,无法再施展施政理想,然而,他的努力还是为清朝带来了些许阳光。因此,光绪的去世让民众深感痛惜。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光绪去世的次日,慈禧太后也在1908年11月15日傍晚5点(未正三刻)去世,享年73岁。两位皇帝的死亡仅相隔11个小时,震惊整个帝国。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53.25岁,且大部分皇帝活到较高年纪,唯一一位早逝的皇帝是同治帝,因早年夭折,享年仅19岁。由此,许多人不禁开始质疑,光绪的死亡是否与慈禧太后有某种联系?慈禧在生命的最后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光绪帝的病情在11月14日急转直下,尽管御医尽力抢救,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他膝下无子,因此根据清朝惯例,应由慈禧太后与大臣们商议新帝的选定。当天,庆亲王、醇亲王、恭亲王等王公以及重要大臣袁世凯、张之洞齐聚仪鸾殿,商讨皇位继承之事。尽管袁世凯和张之洞身为汉族大臣,无法参与新帝选定的事宜,但他们依旧尊重地回避了议事,实际决定权在庆亲王、醇亲王和慈禧太后三人手中。
会议开始时,庆亲王提议立道光皇帝的长孙溥伦为新帝,认为这样可以恢复正统,给道光皇帝家族一个交代。然而,醇亲王支持这一提议后,气氛却陷入僵局,因为慈禧太后迟迟未作发言。沉默片刻后,慈禧终于开口,提出立醇亲王之子溥仪为新帝。她解释道:“荣禄一生忠诚,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去年三月我为荣禄夫人加封,并且承诺将醇亲王之子立为嗣,以此报答荣禄的忠诚。”她还建议将醇亲王加封为监国摄政王,职位比此前的议政王还要高。慈禧的这番话,立即让醇亲王感激涕零,赶紧下跪谢恩,庆亲王显然已经无力反对,只能默许这一决定。
事实上,慈禧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安排将溥仪接入宫中并悉心照看,这一举动显然是为溥仪继位做铺垫,因此,最终决定的迅速且毫不意外。新帝选定后,消息迅速传至光绪帝耳中,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的光绪帝在得知新帝人选后,竟显露出少见的喜悦。他对旁人说:“立长君,岂不更好?太后不必担心,这个决定很好。”这番话虽然看似矛盾,但也许是光绪多年顺从慈禧的惯性使然,他选择了接受现实,未再反抗。说完这些话不久,光绪帝的神志渐渐模糊,随即进入临终阶段。
当光绪帝的生命接近尽头时,太监们开始为他穿上寿衣,这是一项细致且讲究的仪式,通常必须在皇帝去世前一个时辰内完成,才能避免不吉之兆。然而,就在更衣时,光绪忽然恢复了些许意识,微弱地挥手想赶走太监,似乎是想对命运作最后的反抗。最终,光绪帝在这场挣扎中去世。根据英国记者普兰德·拜克豪斯的记载,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几乎没有片刻休息。她首先处理了光绪的遗诏,宣布新帝溥仪继位,并迅速着手安排光绪的葬礼,忙碌到深夜。奇怪的是,慈禧在这时的精神状态依旧良好,面色红润,几乎没有丝毫衰弱的迹象。
然而,第二天中午,慈禧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她先是在继续处理光绪后事时显得气力不足,而午餐后突然昏迷,令人震惊。清廷重臣纷纷聚集在仪鸾殿,守护她的安危。几小时后,慈禧醒来,微弱地向众人发布了懿旨,正式将国家大权交给醇亲王,告知他若有重大决策,必须咨询隆裕太后。完成这些事后,慈禧开始起草自己的遗嘱。她的遗嘱长达四百余字,详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辅佐咸丰帝登基,到太平天国的动乱,再到大清国面临列强侵略时的训练政务,以及自己如何逐步掌握朝政。
在遗嘱中,慈禧提到自己“回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并称洋务运动虽未完全成功,但至少为国家打下了一定基础。她也表露了对未来的忧虑,特别是对溥仪的前景,寄托了自己的希望。慈禧在这一切的叙述中语气平静,神情从容,虽然已接近生命终点,但她依旧显示出一位掌权者的威严。
遗嘱完成后不久,慈禧再次陷入昏迷,直到下午四点时她突然恢复了一些气力,甚至能坐起身来,环顾四周。她在这时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的这番话令人惊讶,因为她自己一生中正是垂帘听政,依靠太监掌握政权。她的这一命令,显然是想为后世设立某种警戒。
最后,在说出这句话后,慈禧太后安然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充满争议的一生。
关于光绪帝的死,清宫史料显示他因长期病重而去世。据记载,光绪帝从1908年夏天开始便多次感到不适,直至9月严重腹泻,完全卧床不起。《起居注》中的记录显示,光绪多次缺席重大场合,直至他最终去世。从这些描述来看,光绪帝死于病重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在2008年,针对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相关专家对其遗体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体内含有大量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这意味着光绪帝可能是被下毒致死。
根据清室后裔启功的回忆,光绪临终前几小时,曾有太监从慈禧太后处送来一碗“塌喇”——一种酸奶,专门为光绪帝准备。光绪喝下后,立即出现剧烈腹痛,并很快去世,面色发黑,状况令人痛心。由此,许多人推测,慈禧太后可能因害怕光绪死后清算她的党羽而采取了极端手段。
慈禧去世后的遗物和遗产,反映了她深厚的权力欲望。她的陵墓建设耗费巨额白银,甚至直到去世后仍未完工。她的葬礼规模空前,远超光绪的葬礼。尽管她生前无比奢华,但她的墓地仍遭遇了无数盗墓事件,最终在1928年被盗墓贼肆意破坏。慈禧的生死和她的权力,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