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3大神人,一人算出刘备死期,一人算出诸葛亮结局,他们是谁
创始人
2025-09-15 20:31:23
0

《——【·前言·】——》

三国乱世出奇人,神机妙算震四方。当时就有这样三位“神人”,各有惊人预言能力,一语成谶,令人叹服。

一个算准了诸葛亮空有雄才却难成大业,一个道破刘备九年天命将终,还有一个预见邓艾钟会伐蜀成功却难逃死劫。

他们到底是谁?这些神人如何做到料事如神的?

刘寔算准邓艾钟会命运

要说三国时期最离奇的预言,非刘寔对邓艾和钟会的判断莫属。

这位刘寔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汉章帝的后人,身上流着皇族血脉。

生于黄初元年(220年),那时候曹丕刚刚称帝,汉朝已经名存实亡。

刘寔虽然出身名门,却没有趟浑水的意思,一心向学,精研经术,写了不少经学著作,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蓄势待发,准备灭掉蜀汉。当时邓艾、钟会这两位魏国大将,正准备率军攻打蜀国。

军队未动,粮草先行,军中谋士们正在计算兵力、规划路线,准备这场大战。这可是关系到蜀国存亡的大事,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就在这关键时刻,已经四十多岁的刘寔坐在家中,听闻邓艾、钟会将要伐蜀的消息。

他身边的亲友正在议论这件事,有人说蜀国地势险要,又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坐镇,邓艾他们怕是讨不了好。

刘寔摇摇头,胸有成竹地说:"破蜀必矣,而皆不还。"意思是说,攻破蜀国是一定的,但这两位将军都回不来了。

当时没人把刘寔的话当回事。毕竟蜀国虽小,却有天险相护,历来都是进易守难的地方。

何况当时蜀国还有诸葛瞻这样的将领,大家都认为至少能抵挡一阵子。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邓艾率军奇袭阴平,绕道江由小路,翻山越岭,直接出现在成都平原,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瞻父子在绵竹一战中全部战死,蜀国大势已去。

钟会则从正面强攻,配合邓艾夹击,蜀主刘禅见大势已去,乖乖投降。

就这样,建立了四十多年的蜀汉政权,在公元263年灭亡了。

更神奇的是,邓艾在攻破蜀国后,因为功高震主,被魏国司马昭猜忌,被钟会设计陷害,最终被卫瓘所杀。

而钟会呢,也是飘了,想要借机会造反,结果事情败露,被部下乱刀砍死。

两人都没能活着回到魏国,刘寔的预言竟然一字不差地应验了!

刘寔活到了90岁高龄,直到公元310年才去世,算是善终

和很多预言家一样,刘寔选择了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不干预历史进程,只是默默观察,偶尔说两句。

这样的处世哲学,让他躲过了那个乱世的刀光剑影,安享天年。

张裕算出刘备死期

张裕在蜀中可是大名鼎鼎的图谶学家。

所谓“图谶”,就是古人根据星象变化、天文地理等各种奇怪的关联,预测未来的一种方法。

在古代这可是顶尖技术,很多重大决策都要看看这些"专业人士"怎么说。当年刘备进入益州,张裕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

公元214年,刘备终于得到了益州,成为一方诸侯。

对刘备来说,这是他漂泊半生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但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时候,张裕却冷不丁冒出一句话:"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刘备得到益州九年后,会在寅卯年之间失去它。

这话传到刘备耳朵里,肯定不舒服,但刘备当时春风得意,也没太放在心上。

公元218年,刘备听说汉中有机可乘,想要出兵夺取。

汉中位置重要,是连接关中和蜀地的要道,谁控制了汉中,谁就掐住了对方的咽喉。

张裕知道后,立刻劝刘备:"汉中之事不宜轻动,恐有损折。"意思是说别去打汉中,会吃亏的。

但刘备这人有股子倔劲,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不听张裕的劝告,执意出兵汉中。

结果呢?虽然最后打赢了,但却损兵折将,死了不少好手,特别是折损了大将黄忠这样的老将,可以说是惨胜。

刘备虽然得了汉中,却元气大伤。加上他年纪已大,精力大不如前,这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看起来风光无限。谁知道没过几年,就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夷陵之战。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执意东征孙权。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

这一战,蜀汉精锐尽失,元气大伤。刘备退守白帝城,心力交瘁,郁郁而终。

时间正是公元223年,恰好是他得到益州后的第九年,而且这一年正好是寅卯之间。张裕的预言,分毫不差地应验了!

更讽刺的是,张裕因为预言得太准,反而惹祸上身。

据说刘备得知张裕不仅预言了自己的死期,还私下预言曹丕会篡汉,蜀汉国运有限等等,大为恼火。

这些预言虽然后来都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却是"犯上"的大罪。结果刘备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张裕。

张裕临死前坦然接受,据说他早就算到了自己会被处死的命运,但仍然选择说出真相

也许在他看来,即使知道会有不好的结局,也要坚持说出那些即将发生的事情。

司马徽一语成谶

说起三国预言大师,不能不提司马徽,号称"水镜先生"。这位先生精通奇门遁甲、兵法韬略,还特别擅长识人。

当年刘备到处找人才,就是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说了句"得卧龙凤雏可安天下"的名言。

公元208年,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拿到《隆中对》,兴奋得不得了,感觉自己的霸业就要开始了。

可司马徽看完《隆中对》后,却摇头叹息:"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虽然找到了明主刘备,但时机已经不对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势力庞大;孙权占据江东,根基稳固。

刘备虽然有雄心壮志,但起步太晚,底子太薄。就像跑马拉松,别人已经跑了一半,你才刚刚起跑,怎么可能追得上呢?

诸葛亮确实足智多谋,帮助刘备从零开始,逐渐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正如司马徽所言,时机已经错过了。

曹魏已经坐大,底蕴深厚,兵多将广。蜀汉地方虽险要,但人口少,资源匮乏,难以支撑长期战争。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竭尽全力想要恢复汉室。

他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每次都准备充分,但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病重交战,明知必败,仍然强撑。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终年54岁。

诸葛亮临终前,看着北方的星空,不知是否想起了司马徽26年前的那句话。

他找到了明主刘备,用尽一生心血辅佐蜀汉,但终究没能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这不正是"得其主,不得其时"最好的注解吗?

司马徽和刘寔很像,都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着超凡的预测能力,但并不利用这种能力去谋取私利,而是选择隐居,保全自己。

这样的处世态度,让司马徽躲过了乱世的风波,得以善终。

与张裕的悲剧不同的是,司马徽因为不干预世事,反而保全了自己。

这也许是古人常说的"明哲保身"吧。有时候,看透一切却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结语·】——》

乱世中的“神人”,总是看得比常人更远。

司马徽、张裕、刘寔这三位神算,用他们的预言能力,见证了三国的兴衰。他们中有人因预言获罪身死,有人选择隐居保全。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能预见未来,也未必能改变命运的走向,天命难违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篮协发布男篮亚洲杯总结:为世界...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中国篮球协会发布了国家男篮亚洲杯参赛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队统筹工作...
卢卡申科回应波兰等国拟在边境布...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据白俄罗斯通讯社15日报道,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西...
原创 中... 全球媒体镜头紧锁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根据环球网等官媒可知,此次中美的谈判,美方团队由财长贝森特与贸易...
原创 日... 东汉时期的日本竟被称为“小人国”?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被日本人尊称为“战神”的丰臣秀吉,其身高竟只有...
原创 抗... 延安,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恒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这里有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坪、延...
原创 徐... 1977年3月,总部副主任徐立清多次上门拜访,与张爱萍洽谈,希望能够邀请他重返工作岗位,但每次都遭到...
深圳市民捡到2267.83克巨... 近日,广东深圳,有市民拍到铁骑拿着金条执勤,金条克重2267.83克。 记者采访深圳铁骑侯国栋称,...
《三国志·战棋版》开荒前一天,... 哈喽大家好啊,明天第一批PK7黄天蔽汉就要开服了,在开服的前一天,建议你检查一下这10件事做了没有。...
原创 志...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作家魏巍亲眼见证了松骨峰的惨烈血战,随即挥笔写出了闻名遐迩的报告文学《谁...
原创 建... 从井冈山时期起,林彪便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赫赫有名的三大骁将之一。建国之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