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玄奘晚年多病遭弟子质疑,跌倒数天后圆寂,两字遗言激励世人千年
创始人
2025-09-15 20:02:56
0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人物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那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师。

提到玄奘,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西游记》里那个携带徒弟西行求经的唐僧形象,但真实的玄奘远比小说中的人物更加引人注目。他的西行求法,翻译佛经的伟大壮举,堪称千古传奇。

不过,今天我们不打算聊他年轻时的风光,而是聚焦于玄奘晚年的故事,看看那段时光如何体现他作为一位高僧的毅力与决心。

玄奘,原名陈祎,生于公元602年的河南洛阳。小时候,他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慧,13岁便出家修行,20岁时,已经对佛教经典有了深刻的理解。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国内的佛教传统,他总觉得有些经文的传承不够纯正,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寻求最原始、最正宗的佛法经典。因此,公元629年,他从长安出发,单枪匹马开始了艰辛的西行之旅。

这一路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沙漠的酷热、高山的寒冷、强盗的威胁、饥饿的折磨,每一项都足以击垮普通人。然而,玄奘用两年多的时间,终于于631年抵达了印度。在那里,他居住了整整17年,遍访名寺,学习梵文,潜心研读佛经,最终以深厚的学识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师。

645年,玄奘携带657部佛经返回长安,唐太宗亲自迎接他,场面十分盛大。他归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投入到翻译佛经的工作中,并且创立了法相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不可忽视的巨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玄奘的身体也逐渐出现了问题。那17年的艰难跋涉,再加上归国后长期高强度的翻译工作,早已让他的身体负担过重。

进入晚年后,玄奘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腰背疼痛让他几乎无法直立,眼疾严重影响视力,常常感到视物模糊不清;肠胃也变得非常虚弱,长期遭受着咳嗽折磨,夜里常常无法安睡。

你想,这样的身体状况,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他还能坚持工作。但是,玄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将所有的佛经翻译完成,不能有丝毫遗憾。

弟子们看着师父如此辛劳,心疼不已,纷纷劝说:“师父,您累了,还是稍作休息吧。”

然而,玄奘并没有理会这些劝告,他心中清楚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最大努力将佛经的翻译工作完成,给后世留下足够的文化遗产。即便是身体每况愈下,他仍然咬牙坚持,忍受着剧痛继续工作。

然而,即使玄奘如此拼命,部分弟子对他的翻译质量产生了质疑。随着身体的日渐衰弱,翻译速度自然也慢了下来。有些弟子开始私下议论:“师父的身体已经这么虚弱,他翻译出来的经文,能准确吗?”

还有弟子认为,玄奘的翻译方式过于生硬。他偏爱直译,将梵文原文逐字翻译过来,但这让经文显得有些拗口,不如意译那么流畅。于是,一些弟子开始提出质疑:“师父,这种翻译方式真的合适吗?”

这些声音无疑给玄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的病痛已经让他承受了足够的折磨,再加上来自弟子们的不信任,他内心的压力几乎达到了极点。但他并没有与弟子争辩,而是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翻译理念,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哪怕有些人无法理解。

到了664年正月,玄奘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那天晚上,他在玉华寺的译经室里工作至深夜,起身时因虚弱失去平衡,直接摔倒在地。

弟子们立刻赶来将他扶回房中,医生诊断后表示病情严重,必须卧床休息。然而,玄奘却仍然挂念着翻译的工作,躺在床上不停地问弟子:“那几卷经翻得如何了?”

几天之后,玄奘的病情急剧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弟子们围在床边,默默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康复。可玄奘心里明白,自己恐怕熬不过去了。于是,他开始安排后事,叮嘱弟子们一定要继续完成翻译工作,并且表示自己死后希望葬在玉华寺,葬礼不要搞得太过复杂。

到了664年二月初五的深夜,玄奘的气息越来越微弱,弟子们围绕床前,泪水止不住地流下。就在这时,玄奘突然睁开眼睛,眼神明亮清澈,尽管已是奄奄一息,他仍用微弱的声音说出“得生”二字,随后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圆寂了。

“得生”这两个字,含义深远。在佛教中,这指的是往生净土,获得新生。玄奘临终时说出这句话,既是对自己一生信仰的告别,也是在鼓励弟子们继续追求真理。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与佛法的最高境界,直到最后,他依旧没有放弃希望。这两个简单的字,承载了他所有的智慧和坚定。

听到师父的临终遗言,弟子们的心中如同被点燃了一把火。他们明白,师父以生命为代价,教会了他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永不放弃。于是,他们按照玄奘的嘱托,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翻译工作,并将他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玄奘虽然离世,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不消逝。他的657部佛经,成为了中国佛教的瑰宝;他创立的法相宗,影响了无数后代。更不用说他那段西行求法的传奇故事,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勇气。

回顾《西游记》,虽然故事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但其中“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正是源自玄奘的真实人生。而那句“得生”,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力量和光辉。无论是佛教徒,还是普通人,听了这个故事,都能深切体会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咬牙前行。

回望玄奘的晚年时光,令人不禁感慨万千。他的身体早已透支,依然坚持着翻译工作;弟子们的质疑,他选择沉默,依旧专注于自己的使命;甚至在临终时,他依旧心系佛法,直至最后一刻,这样的坚韧精神,怎能不令人钦佩?

玄奘的一生,成就非凡。他不仅是佛教的大师,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座丰碑,象征着智慧、勇气与奉献。而他的晚年,无疑为他的人格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富士达(920640)明确“十...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1月19日通过全景网举行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业绩说明会,...
原创 假...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发动了著名的“蓝玉案”,并残忍地将开国名将蓝玉杀害。蓝玉曾是朱...
原创 如... 赵云和马超,作为蜀汉的五虎上将,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然而,二人从未真正交过手,因此无法直接判...
原创 如... 街头咖啡馆里,年轻人刷着招聘软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悄然回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这些场景让人...
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1日南向资金减持46.4万股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近5个交易日中,...
原创 清... 在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七月十五,广西武鸣县垒雄村的一个贫困农民陆业秀家中,迎来了一名男婴。这个...
原创 在...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正妻,也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后,她同时还是明朝第二代皇帝的祖母以及第三代皇帝的生母。从...
原创 日... 回溯历史,日本仿佛一位热衷于军事冒险的舞者,总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不安分的足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些...
原创 大... 常常会有人把刘邦的庙号误称为高祖,但实际上刘邦的庙号是太祖,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汉太祖或汉高帝,或者合并...
原创 诸...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他的坟前做了一件事,没想到这件事竟然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这究竟是什么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