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无数人。作为一名卓越的共产党员,她与丈夫共同投身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令人痛惜的是,在解放前夕,29岁的江姐英勇牺牲。然而,她那坚定的革命精神与高尚的品质却如火种般传承下来,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江姐与丈夫的相识源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掩护工作,他们不得不假扮成夫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彼此依赖,感情也愈加深厚,最终走到了一起。结婚后,他们有了儿子彭云。江姐的事迹中最令人动容的部分,莫过于她在监狱中写给亲人的托孤信。
在临刑前,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了一封托孤信。信中,她写道:“若我不幸,云儿就托付给你,盼望你能教导他,继承父母的遗志,以建设新中国为己任,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终身。”虽然当时彭云年纪尚小,但他对于母亲的记忆极为深刻。根据彭云后来的回忆,这封信并非只写给谭竹安,而是寄给了谭妈妈,也就是父亲的另一位妻子。原来,彭云的父亲彭咏梧在遇见江姐之前,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这位谭妈妈便是彭云口中的“另一位妈妈”。
由于地下工作需要隐秘,彭咏梧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谭妈妈被传言已经去世,彭咏梧才与江姐结婚。然而,当得知谭妈妈尚在人世后,江姐毫不犹豫地将儿子交给了这个未曾谋面的亲戚照顾。彭咏梧为了革命英勇牺牲,江姐也在一次战斗中被捕入狱。在她临终之前,她再次给谭妈妈写信,透露了真相,并请求她赶到重庆照看彭云。
谭妈妈接到信后,心中悲痛万分,但她没有退缩,带着彭云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重庆。她从江姐的战友处接到当时仅一岁多的彭云,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生活。为了保护彭云不被敌人追查,谭妈妈不得不四处躲避,历经生死考验,始终不离不弃。
彭云曾回忆说:“我与谭妈妈的关系,比亲生母子更为深厚。我一直叫她妈妈,她在最艰难的时光里,把我抚养成材。”在谭妈妈的悉心养育下,彭云始终保持着出色的表现。1965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的工厂工作。后来,他与大学同学结婚,育有一子彭壮壮。
婚后不久,彭云调回北京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与研究生考试后,彭云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了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工作。
彭云与妻子赴美求学时,年幼的彭壮壮由爷爷奶奶照看,直到高中时才与父母一起移居美国。彭壮壮随后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作为哈佛大学的优秀学子,彭壮壮最终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事业发展顺利。然而,他也曾坦言,在博士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感到迷茫。在那时,他告诉父亲,自己想回国,去看看爷爷奶奶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彭壮壮回忆说,他第一次了解奶奶的故事,是在幼儿园时观看江姐的电影。电影放映结束后,老师们告诉孩子们,片中的江姐正是他的奶奶。从那时起,彭壮壮便开始努力了解祖父母的革命事迹。2009年,彭壮壮回到重庆,站在奶奶英勇牺牲的地方,看到她的墓碑。那一刻,他深受震撼,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情感触动。
彭壮壮回忆起那时的情景:那片区域尚未修建柏油马路,车只能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必须步行。他站在那片被清理过的刑场上,看到许多烈士的墓碑,其中不少英勇的革命者年纪都不过二十多岁,连奶奶江姐英勇牺牲时仅29岁,而当时彭壮壮已经35岁。走在奉节老县城的青石板路上,彭壮壮不禁想象,爷爷奶奶也许曾从这条路走过,投身革命。
那一刻,彭壮壮做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定:他要回国。在2010年,他带着父母一起回到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祭拜江姐。全程中,彭云沉默不语,静静地走到江姐雕像前,陷入深深的沉思。此后,彭云向儿子彭壮壮说:“奶奶是圆脸,尖下巴,这个长相我继承了许多,尤其是下巴;你更像你爷爷。”
江姐临终时曾担心过,“两岁的孩子,能记住父母的样子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也是江姐牺牲70周年的时刻,彭壮壮写了一封信,既是为自己,也是代替父亲给奶奶的。这封信中,他写道:“您虽然未曾见过我,但如果看到我,或许会认出我来,我继承了您的下巴和颧骨,也继承了爷爷的眉毛和身材……在爸爸和我的脸上,仍能找到你们的影像。”
彭壮壮不仅继承了爷爷奶奶的外貌,还传承了他们的革命精神。从小到大,他始终勤奋好学,父亲对他的表现也感到十分满意。彭壮壮的妻子与江姐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原来,彭壮壮的岳母何理立,不仅是江姐的同学和战友,她的丈夫仲秋元在解放后还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彭壮壮的父亲与江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江姐和何理立曾是地下党成员,而仲秋元则曾与江姐是渣滓洞的狱友。
这些深厚的革命情谊,也让彭壮壮和妻子有了更深的联系。两人自幼相识,长大后关系亲密,最终走到了一起。
回国后,彭壮壮的事业依然蒸蒸日上。2010年,他成为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负责中国地区的政府咨询工作。2011年,他加入微软,成为微软中国战略政策首席,领导微软中国战略办公室。之后,他进入好未来集团,担任首席财务官,直至2022年成为公司总裁。
随着教育行业的转型,彭壮壮还开启了“开学第一课”的直播带货活动,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2024年1月,他在全球消费类电子展上发表了《中国智造 世界教育解决方案》的演讲,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前景,展现了他对未来教育的独到见解。
彭壮壮一直坚持教育事业,他回忆起父亲曾告诉他,爷爷奶奶虽出身贫寒,但都热爱学习。爷爷曾是革命前的教师,而奶奶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便考入四川大学。如今,彭壮壮在教育领域继续奋斗,他的故事也激励着下一代,激励着他们永远不要忘记先辈们为革命和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彭壮壮将奶奶的故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期望儿子能牢记这段历史,继承革命精神,以新的方式继续影响着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