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共同被誉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这无疑表明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能。然而,除了廉颇之外,其他三位将领均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赢得了千古流芳的美名。白起参与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与长平之战,因其战绩卓著而获得了“杀神”的称号,成为了秦国无可争议的战神。
王翦则以一系列剿灭五国的战役而声名显赫,成为秦国统一大业的第一功臣。他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后选择隐退,被世人称颂为“战国第一智将”,并最终得以善终,荣耀地入祀于武庙。
李牧则在与匈奴的激烈对抗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地击退了秦国的侵略者,捍卫了中原的疆土和人民的安宁,为国家的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和他们相比,廉颇在对抗其他六国的战争中似乎显得平淡无奇。他唯一参与的长平之战,却在面对强大的秦国大军时,战绩令人失望,胜少败多,最终只能选择坚守。他耗费了三年的时间,几乎让赵国陷入绝境。面对无法抵达的支援,廉颇意识到与其苦苦拖延,不如勇敢一搏。虽然赵括最终失败,但他的对手正是白起,输得并不冤屈。因此,廉颇之所以能够跻身四大名将的行列,很多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资历。在担任将军超过四十年的时间里,加之战国后期各国军队频繁出征,士兵短缺,使得廉颇即使缺乏显著的战功,亦能凭借艰苦的奉献得到一定的认可。然而,若论战绩,廉颇未必在实力上能够明显超越赵奢。总体来看,廉颇被历史列入四大名将的荣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被高估了,似乎与其真正的表现并不完全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