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大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茶叶的用量、水的温度和浸润时间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地发挥。
1.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叶等级、不同的茶具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些;较粗老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 “细茶粗吃,粗茶细吃”。
普通的绿、红茶类(包括花茶)、茶与水的比例,可大致掌握在 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就可以了。如果饮用 云南普洱茶,则需放5~8克茶叶。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闻香和品味,因此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约是茶壶容积的1/3~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2/3。
2.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度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度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用茶量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说明,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浸出容易;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在85℃左右。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而茶多酚、咖啡碱很快浸出,会使茶味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淡而无味,不醇不香。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松紧、老嫩、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原料紧实、粗老、整叶的茶叶,茶汁浸出要比原料松散、细嫩、碎叶的茶叶慢得多,因此,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茶的品种花色有关。具体说来, 高级细嫩名茶,尤其是高档的名绿茶,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会汤色清澈不浑,滋味鲜爽而不熟,香气纯正而不钝,叶底明亮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营养价值降低;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茶多酚、咖啡碱很快浸出,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如果水温过低,茶叶会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很难浸出,从而导致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冲泡普洱茶、乌龙茶和沱茶等特种茶,因为原料并不细嫩,再加上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水冲泡。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在冲泡前,要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大多数绿茶、红茶和花茶,因为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约90℃的开水冲泡。
▼